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夫妻倆一起生的孩子,到底該姓什麼呢?

10年前,凡是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會被認為腦子有點問題。因為那時候人們根本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種問題:

孩子肯定跟爸爸姓啊,這還用問?

但現在,幾乎每個準備生孩子的家庭,都會反覆對“

孩子姓什麼

”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是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夫妻間爭來爭去,雙方家庭跟著加油吶喊。

兩口子相互爭奪孩子的“

冠姓權

”,爭的到底是什麼?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冠姓權”的爭奪,體現了女性地位在家庭中的變化

在我國古代,女性是沒有“姓什麼”這個概念的。女性只有“氏”,沒有“姓”。西方世界也是如此,別說孩子了,女性一旦嫁給男性,就要更改自己的“姓”。

比如我們熟知的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

本名為瑪格麗特·希爾達·

羅伯茨

(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嫁給了一個姓“

撒切爾

”的男人,所以名字就變成了瑪格麗特·希爾達·

撒切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其實是姓“羅伯茨”的。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滿於現狀,開始試圖透過努力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爭奪“

姓氏自由

”,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在國內,我們沒有女性嫁人後要改姓的習慣,所以對於

孩子冠姓權的爭奪

,變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她們的觀點是,給孩子加上自己的姓氏,一方面這是在

挑戰傳統男權

,另一方面也彰顯了

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

。如果自己生下的孩子,還要冠以男人的姓氏,那自己簡直吃了大虧,彷彿自己生孩子就是在為男方服務。

這種脫離家庭概念討論孩子姓氏的做法,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常見。即便男女雙方已經組建家庭,他們也不會從家庭的角度看待問題,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

並且有些人認為,家庭的組建存在天然的不平等——對女性的不平等,這更讓爭奪孩子“冠姓權”多了一絲

意識形態

的色彩。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姓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爭奪冠姓權,只是部分人彰顯自己的地位,破除所謂夫妻關係間的不平等(儘管很多不平等完全是臆想出來的)的一種方式罷了。

說白了,在現代社會,所謂“血脈延續”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孩子姓什麼,完全可以由夫妻雙方商議決定。但女權的介入,讓這件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複雜了起來。“冠姓權”竟然可以變成要挾對方的工具,甚至還要主動讓輿論力量介入,這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的。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爭奪“冠姓權”的背後,是家庭屬性經濟化的外在表現

前面我們提到,冠姓權的討論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脫離了“家庭”這個範圍。其實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家庭的屬性,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現在的婚姻和家庭,可能更多的是指法律上的關係。夫妻二人走到一起,很像是“

搭夥過日子

”。他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合作的夥伴

,其中的感情因素究竟有多少,我們還真說不好。

從籌備結婚前的各類彩禮,到婚前的各種財產公證,兩口子之間到底有多少東西是共享的,好像我們很難具體確定。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組建家庭更像是

男女二人合夥開公司

,權責明確,收益平分。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人在用

經濟視角

對待家庭問題。家庭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經濟指標衡量,誰貢獻得多,誰佔有的收益就大。這頗有點像股份制公司裡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關係。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關於孩子“冠姓權”的爭奪,在某種意義上是家庭中夫妻二人利益分割對立的外延。

家庭中的各類資產,夫妻間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分割,各自宣稱所有權。孩子儘管不是資產,但也被物化了,變成了夫妻間相互爭奪的物件。

只有一個孩子,那誰出錢多跟誰的姓,如果有兩個孩子,那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這種看似公平的決策,實際上暴露了現代家庭中的很多問題。為以後的家庭生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比如,當父母都老了的時候,孩子是不是也可以算筆賬,看看爸爸媽媽誰給自己花的錢更多,誰花錢多,就給誰養老。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只可惜現在誰也不會去深究。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冠姓權”的爭奪,往往伴隨著兩個家庭間的“角力”

在夫妻討論孩子以後到底該姓什麼的時候,還有兩群人,也在不遺餘力地獻禮獻策,甚至直接參與到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中。這兩群人,就是男方和女方背後各自的家庭。

越是有實力的家庭,越會重視孩子的姓氏問題。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事業需要有人繼承,自己家族的血脈必須傳承下去。如果未來的後代不能跟自己一個姓氏,那就代表自己的這一脈“斷掉了”,這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這時候,如果這些家庭的孩子是男性,那他們會強烈要求孩子的孩子必須跟自己一個姓,而如果是女性,那他們便會先提出孩子跟自己姓的要求,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就用生兩個孩子,各自冠上各自姓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我們會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孩子姓氏問題的討論,多數發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小康之家,

真正的名門貴族根本不會去討論這個問題。

看看那些嫁入豪門的女性,有哪個會對自己孩子姓什麼產生質疑?真正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浮雲。

這就是家庭,或者家族,在介入孩子冠姓權後,所發生的變化。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這種對“冠姓權”的爭奪方式,與古代“

傳宗接代

”的思想相一致。我們也不好評價“傳宗接代”的思想究竟在現代社會還能否存有一席之地,是否有被淘汰的必要,但夫妻雙方背後家庭的介入,使得孩子冠名權的問題更加複雜。兩個人的問題,變成了兩家人的問題,其中的困難和矛盾,肯定會被不止一倍地放大。

爭來爭去,最重要的事情卻“無人問津”

別看大家在孩子“姓什麼”的問題上激烈爭吵,大打出手,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撫養教育問題,這些人的表現卻是另外一個狀態:冷漠。

孩子哭了怎麼辦?你去哄,跟我有什麼關係。

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你平時是怎麼教育孩子的,跟我有什麼關係。

平時就是你帶孩子,這些事情別來煩我。

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就在夫妻間相互埋怨、推諉之中,慢慢地“混”過去了。

從父姓到母姓:兩口子爭奪孩子“冠姓權”,爭的到底是什麼?

與其過分關心孩子以後到底姓什麼,不如多考慮一下以後如何撫養教育孩子,如何承擔家長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目前看來,對孩子“冠名權”的爭奪,並不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好處。而在爭奪冠名權中遺留下來的各類矛盾,還會慢慢地轉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

比起孩子到底姓什麼,如何才能撫養好、教育好孩子,才是家長更應該考慮的,也是更值得付出時間精力的。

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爭一時臉面,丟了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