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稟賦、收入,為了什麼而選專業?

在有志向的情況下,志向一定是優先的。

有志向的意思是,你知道自己想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怎樣的事,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應該做怎樣的知識儲備。目標有了,專業就大致明確了。

專業>學校>城市

,這個優先順序排序,大家差不多是可以達成共識的。

當然志向裡面,有很多人會沉迷很多通用問題。因為著迷“人為什麼要活著”就去選哲學;因為迷惑“中國為什麼而崛起”就去選國際關係;因為懷疑自己得了“空心病”,想搶救一把而去學心理學,也不可取。馬哲、軍理、美學、近代史、心理,其實都被包含在了通用教育裡。很淺的涉及,就可以解決深的迷惑,這種東西是一根柺杖,幫助健全了一個獨立人格之後,剩下的全靠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有的人認為,選專業的階段,真正知道自己的志向的人只有5%以內。感覺這是站在自己的經歷上評價,有點低估了。現在的孩子做人生規劃起步得早,多少也獲取了一些資訊,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

在沒有志向的情況下,稟賦就在其次。

稟賦有個人天賦,也就是你擅長什麼;其次是以家庭為單位計量的稟賦。一家人一類職業做到底,成為XX世家,是很普遍的情況。類似《中縣幹部》的案例,把怎麼當公務員的規則吃透了,於是前仆後繼幹一件事。在歷史積澱深厚發展緩慢的學科,這種模式可以極大降低很多階段的交易成本,佔資訊充分的便宜。

很多分數低的專業,為什麼分數低?

是因為行業收入發展趕不上整體收入發展,行業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為了配合國家戰略,就把口徑放寬了。口徑放寬的情況下,分數就低了。可以看到工程、醫學、考古、文史哲學、電子工程等諸多專業都屬於這種情況。規劃也是屬於工程類的。

在沒有志向與稟賦的情況下,收入就在最末。

資本密集型的行業,放在前幾年,誰能想到會輪到半導體呢?放在若干年前,所有人羨慕學資訊科技的,然後現在人家叫碼農。很多行業,成為高收入崗位行業,是有契機的,國家卡脖子清單除了半導體行業還有一堆,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同時,當下能夠提供高收入崗位的行業,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積累,被先來者佔盡先機,給後人留下的空間還能有多少,真的說不準。

照著現在高速發展、快速變化的態勢看來,未來預期收入這件事,你越想看,越是是極其容易看不準的。

以金融為例,到現在大家也基本看得到,華爾街的華人都回國了,有的去了銀行,有的去了私募。後面再進坑學金融的人,要成為贏家趕超前面這些學金融的前輩,有點難,非常難。反倒踩著行業風口,從其他專業轉金融的人,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專業的視野,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某些行業在從創造高收入就業崗位隊伍裡撤退。當下資本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收入平均值,甚至大於等於傳統行業(工程、規劃)收入最高水平。但資本是發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劑,發展到沒法保持發展速度之後就不必繼續創造更多高收入崗位了。這些行業,都有先來後到,都會有沒有一起拼過命憑什麼享受前人的血汗的道理。

填高考志願,選專業聽誰的?家長權威,還是考生判斷?

70後和80後的父母,不一定比孩子高明,反而很多思維固化看不通變化。兩相討論,各自舉證,兩代人在一起討論清楚之後,第一次討論不一定,討論到最後大機率家長服了孩子。

以及最後,僅僅大學本科這件事,也不是把一個人一生知識方向和從事行業鎖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