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如何才能學好一門外語?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

流傳最廣,認可度最高

的就是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這套理論共由五個假說組成,其中最具影響力,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

「輸入假說理論」。

當我們面對海量英語資源,不知如何選擇,怎樣使用時,這個理論能幫大忙。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我把輸入假說理論簡化一下,總結下來,包含四個要點:

一、輸入材料要可理解( comprehensible input )

學習者,必須要理解輸入的材料是什麼意思。不可理解的輸入對於習得者而言,只是一種噪音,屬於無效輸入。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單純地聽印度語廣播,即便聽一輩子,你也學不會印度語。

【啟發】:

孩子每天聽兒歌,讀繪本,看動畫片,刷分級閱讀、章節書時,必須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否則就是沒有意義的「磨耳朵」。

不一定要100%的理解,但一定要理解核心詞彙,大概的意思。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二、 輸入材料要既相關又有趣

相關的材料,更容易讓習得者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材料,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大腦碰到既相關,又有趣東西時,才會更主動地吸收、加工資訊,因此,會記得越牢,學習效果就越好。

【啟發】

給孩子挑選學習材料時,要選跟孩子實際生活有緊密聯絡的,或孩子特別感興趣的。家長要想辦法,把好玩的元素,比如,玩偶,遊戲,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激發孩子的興趣。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三、輸入材料要達到足夠量

輸入材料滿足了可理解性,有趣性,相關性,還不足以習得語言。這樣的輸入,必須達到足夠量。

只有連續不斷的輸入大量有趣味的語言材料,並在實際中大量的練習運用,才能逐漸掌握一門新的語言。

【啟發】

無論拿到什麼「吊炸天」的材料,只學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月是不夠的,做好學十幾年的準備,甚至是一輩子的準備。

語言學習,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條漫長的路,幾乎沒有捷徑可走。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四、 輸入材料要符合“i+1”原則

I : 代表學習者的現有水平

1: 代表新增的難度。

輸入的語言難度,要略高於學習者現有能力,是一種「跳一跳能夠著」的難度。

【啟發】

如果輸入的材料,一點難度都沒有,孩子都會,那就不會進步。如果孩子覺得太難,大部分都不會,就會放棄。

所以,應該在會的水平上增加一點點難度,像爬梯一樣,踏著底下的那一階,去夠上面就近的一階。實際操作起來就是,一次增加一兩個陌生單詞。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克拉申的另外四個假說理論,對外語學習也很有啟發,它們分別是:

1。 習得與學得假說:

克拉申特別強調“習得”和“學得”的不同。

習得,是在自然語境中,潛移默化掌握語言的過程,兒童掌握母語,騎腳踏車都是習得的過程。

而“學得”是透過教授單詞,語法規律,有意識地學習和記憶語言的過程,如傳統英語教學。

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要靠“習得”,而不是“學得”,12歲之前的孩子,尤其是6歲之前的孩子,最好用「習得」的方式學習英語,至少是「習得」與「學得」並用。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2。 自然習得順序假說

兒童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會遵循一個自然的順序,比如先學會名詞,然後動詞,然後形容詞……在時態上,先學會正在進行時(-ing),比如,我正在吃飯,然後再學會過去時(我吃過飯了),將來時(我馬上要吃飯了)……

所以,給孩子英語啟蒙時,最好先從名詞、動詞、正在進行時開始,要符合「當時當下」的啟蒙原則。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3。 監控假說

這個假說主要針對「學得者」而言。人們在用第二語言表達時,會不自覺地留意自己的語言是否正確,這個「注意」或「留心」就是「監控」的過程。

比如,我說,She has two balls,在說之前,說的時候,以後說過之後,我就會思考用she or he, 用have or has,ball or balls。 人稱,時代,單複數,是我們監控的重點。

可以看出只有外語學習者才會有這個現象。我們在用母語表達時,是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進一步說明,孩子掌握英語,最好用類母語的習得模式,那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流利。

要想孩子英語好,這個全球著名的外語學習理論,必須知道

4。 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語言輸入過程中,學生的動機、自信、焦慮等「心裡情感」會影響輸入效果。如果這些心理因素是消極的,比如沒有動力,缺乏自信,心情焦慮,那麼就會把「輸入的資訊過濾掉」,讓吸收效果大打折扣。

反過來,學生的動力越大,自信心越強,焦慮感越低,學習成績就越好。

這個假說,提醒我們,一定要重視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狀態」。

以上就是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五大假說理論的核心部分。

儘管,它的理論也存在一定爭議,比如「i+1」中的「1」怎麼把控,充足的量具體是多少,等等。 但這套理論自20世紀70、80年代被提出來後,其先進性、合理性、科學性是廣泛得到認可的,可以說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二語習得理論框架,最接近外語學習最佳條件的理論。

它也是被各大英語培訓機構,英語教材引用最多的理論,值得重視。

總結下來,接觸英語材料過程中,應該注意這幾項:

1。 要能理解意思。

2。 要相關且有趣。

3。 要達到足夠量。

4。 要有愉悅的學習狀態。

5。 要重視「交際」、「意義」的習得,而非「語法知識」的學得。

參考文獻:

1。 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2009年。

2。 趙楊,《第二語言習得》,2015年。

3。 王立非,《第二語言習得入門》,2009年。

4。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

5。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6。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London: Longman。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