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拉維生氣了,他一腳踩壞了妹妹的小汽車,氣呼呼地進入夢鄉。而他怎麼也想不到,第二天早上,自己的頭上居然多了一頂怎麼都脫不掉的氣呼呼帽子!

氣呼呼是一個很微妙的詞,它不是爆發的憤怒,更像是憤怒的“後遺症”。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把孩子的情緒看得太過簡單,憤怒總被比喻為火山、噴火龍、小怪獸等事物,好像在我們心中孩子的情緒總是沒來由地爆發,只要安撫下來就萬事大吉。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而《氣呼呼帽子》的故事更加細膩,更能打動我們,它不但給了我們疏導情緒的方法,更讓我們看到了氣呼呼的源頭在哪裡。

氣呼呼帽子——拉維情緒的外化象徵

氣呼呼帽子從何而來,身在故事中的拉維也許沒搞明白,故事外的讀者卻可以從作者留下的蛛絲馬跡中尋找答案:那紅彤彤的帽子像極了被拉維弄壞的小汽車。

是不是拉維對昨天和妹妹爭執的事情耿耿於懷,氣呼呼帽子才會出現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之後的故事印證了這種猜測,並一點點揭曉謎底:帽子正是拉維的情緒的外化象徵。

妹妹一早起來就一直在想辦法修小汽車,而一旁視若無睹的拉維,只覺得頭上的帽子沉甸甸的。這沉甸甸,不就是拉維在憤怒漸漸消退後,看到妹妹修小汽車的樣子,而感到的心情沉重嗎?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後面的故事裡,拉維只要和妹妹共處一室,氣呼呼帽子就讓他感到非常難受;而妹妹不在場的時候,樂天派的拉維還是玩得很開心。這場面大家恐怕都很熟悉,不就是我們和別人生悶氣的時候,一看到對方就氣不打一處來的樣子嗎?

而故事的最後,氣呼呼帽子消失,拉維和妹妹的腳上多了快樂襪子,也正是因為拉維的情緒轉變了。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氣呼呼——情緒爆發的“後遺症”

而作者想要講給我們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朋友發脾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回到故事的開頭——

拉維與妹妹發生衝突時,怒氣像閃電從他的腳底劈了出來。這時拉維的情緒是無法壓抑的憤怒,所以他粗暴地踢壞了妹妹的小汽車。

而第二天,氣呼呼帽子出現時,給他的感覺是“沉甸甸的,就像根木頭。”用成人習慣的表達來解釋,這種感覺就是心情沉重。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之後,這頂帽子讓拉維癢癢的,像有蜘蛛在他的頭上跳舞;

黏糊糊的,像頭上有一個一個麵糰;

緊巴巴的,像一雙不合腳的鞋子……

不得不說,作者的描寫太細膩了,木頭、蜘蛛、麵糰、不合腳的鞋子。

負面情緒給我們帶來的那種難以言喻的、怎麼都不舒服的感覺,讓富有童心的作者用形象又親切的比喻很好地表達了出來,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共情。

拉維的種種不適,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指出,認知失調是由於做了一項與態度不一致的行為而引發的不舒服的感覺,常常會引起個體的心理緊張。

拉維的不適感,正是因為他已經隱約意識到自己發脾氣時弄壞小汽車是錯誤的行為,卻沒有向妹妹道歉,認知和行為產生了偏差而產生的。

讀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彷彿都是小男孩拉維,明明已經感覺到自己錯了,面對和妹妹的關係失和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如何行動,煩惱、內疚、傷心……種種心情層層疊疊,積壓在心頭。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而依舊沒有找到情緒出口的拉維,頭頂的氣呼呼帽子變成了一頂難過帽子。他已經不再氣呼呼,而只感到難過。最終,拉維從內心出發尋找一切情緒的根源,終於發現他一直視而不見又耿耿於懷的,就是和妹妹的矛盾。

當拉維道歉後,他頭頂的氣呼呼帽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而快樂襪子成了他情緒的新的象徵物。他的認知

(我做錯了)

和行為

(道歉)

此時達成了一致,因此由認知失調帶來的緊張感也消失了。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孩子氣呼呼的背後,可能還有很多複雜的心理活動,時而沉甸甸,時而癢癢的,時而黏糊糊……

孩子也需要這樣的一本書,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拉維的故事,能夠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種種情緒,也能讓他們獲得疏解情緒的啟示。

發現細節裡的小美好

此外,作者在畫面中留下了很多溫馨的線索,讓我們能還原出拉維一家人幸福和樂的生活。

線索一:兄妹情深

雖然鬧彆扭的拉維不願意和妹妹講話,但是妹妹卻一直在哥哥身邊,擔心哥哥。哥哥洗澡,妹妹就給小熊洗澡;哥哥難過,就主動來安慰他。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而事實上拉維也是個疼愛妹妹的好哥哥,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看到牆上的照片:拉維正推著妹妹盪鞦韆呢!

線索二:懂事的小大人

全書中有很多小朋友幫爸爸做家務的畫面。尤其是妹妹幫爸爸晾衣服的情節,全都是用細節處表現的: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線索三:氣呼呼帽子在哪裡?

前面已經說到了,其實氣呼呼帽子就是由弄壞的小汽車而來,而作者在最後也給消失的氣呼呼帽子安排了一個溫馨的歸宿。細心的讀者能找到嗎?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

《氣呼呼帽子》真的是一本越讀越有趣,越讀越能引起共鳴的書。一開始我們被它溫馨可愛的畫風吸引,後來我們被它溫情細膩的故事打動,最終我們因為故事背後蘊含的豐富內涵徹底愛上這本書。

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妮可拉·肯特雖然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卻依舊保有童心,字字句句寫得都是孩子的心裡話。她的作畫風格也充滿童趣,在麥克米倫插畫大獎中獲得高度評價。《氣呼呼帽子》是她的轉型之作,事實證明,她的作品總是能為我們帶來驚喜。

每個故事都是一面“鏡子”。鏡子本身是空的,但是透過鏡子,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裡面的“自己”。而這面“鏡子”不僅僅適用於孩子,同時也適用於成人世界。

文/小羊

推薦閱讀

憤怒的情緒爆發時,小孩更需要一份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