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助娃不怕看病小貼士

「掌健識」助娃不怕看病小貼士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說起她家的6歲娃小寶,哎,小寶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令人頭痛得要命:怎麼才能讓她不怕看病呢?原來小寶從小就怕去醫院,每次看病都要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體出動,講道理,“生病了去醫院才會好呀,你就不難受了”、“你都6歲了,要勇敢!”,失敗;誘哄戰術:“我們就看一下,這次不打針不吃藥”,“待會兒出來買糖吃,買玩具”失敗。有時,哄一鬨,小寶可能會暫時稍稍緩下來,但等到真的要抽血打針時,哭鬧得更厲害。結果就是小寶被幾個大人緊抱著、強押著接受治療,不停掙扎哭泣,那個慘啊,一家人看著孩子哭紅的眼睛和止不住的哭嗝,心裡也難受極了。小寶看病這件事成了全家人的世紀難題。

「掌健識」助娃不怕看病小貼士

聽了她的敘述,我想,如果變回和孩子一樣的年紀,目光所及之處,只能看到大人的膝蓋,醫院在我們眼裡也許也是很恐怖的吧?要見醫生、護士等陌生人,要做一些會疼的檢查和治療,有的會發出奇怪的噪聲,有的需要脫掉衣服,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病的人……而這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辦法避免,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擔心。但是生了病去醫院才能得到最好的幫助,所以怎麼才能安撫到孩子,儘可能減少孩子的恐懼呢?

「掌健識」助娃不怕看病小貼士

在孩子害怕擔心的時候,可以嘗試說一些支援接納性的話語。在就醫前,我們可以說,“我小時候也很害怕去醫院。”或者“等下可能要抽血,會有點疼,不過很快會過去,我會一直陪著你的。” 當孩子發現別人和他有過相似的經歷,別人能夠體會那樣的感受,會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納,這樣他會好受一些;也讓孩子明白,雖然會痛,但是時間不會太久。

在檢查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表情很害怕,身體很抗拒,可以拍拍他們的肩或者抱抱他們,可以告訴他們,“如果感到害怕或感到疼,可以哭出來,只要手臂不動,很快就好了。”雖然檢查不可避免,但讓孩子感到被支援,可以幫助孩子宣洩自己的情感,並逐漸平靜下來去面對當下的困難。

如果他們終於完成了檢查或治療,真誠地祝賀和表揚孩子,“你雖然很害怕,但你還是做到了。”我們表示理解,對於孩子來說這很不容易,同時也鼓勵孩子積極的行為,讓孩子感到“我行,我可以”。

爸爸媽媽傳遞的非語言訊號同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我們表現得沉著和冷靜,讓孩子覺得可靠,他們的焦慮就會減少一些。而當他們看到這種冷靜的態度,也會做出相應的模仿。

(圖片源於網路)

供稿: 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專科分會

執筆: 顧曉星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稽核:

徐燕清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朱大倩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 瑛 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