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為什麼農村孩子的讀書成本那麼低,卻依舊沒有什麼好出路?

昨天又看到一篇微頭條,大意是目前農村學生有學習心思的也不多,老師很痛心,但家長也無所謂,認為上了大學找不到工作反而對家庭更不好。

個人覺得,認為讀書無用的應該不是全部的人,且這個讀書應該是高中和大學(因為打工也需要基本的技能),這個用主要是工作和掙錢。

從事實來看,98年擴招之前,那時經濟上行,消費及出口需求連年增加,那時上了大學基本是可以找到一個工作的,那時確實讀書上大學有用。

有一個數據,2001年高校畢業生100萬人,2009年高校畢業生600萬人,現在呢,2021年高校畢業生900萬人。從認為讀書無用的人角度看,其實900萬里前100萬人是找的到工作的,成為900萬中前100萬的讀書是有用的。

那成為900萬中的後100萬就無用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闡明一下,許是年紀漸長人漸糊塗,我對有用這個詞特別討厭,因為它充斥在我周圍,讓我一直緊張片刻不得停歇。我最近在思考,為什麼要有用呢?我們不是應該先過好自己這一生嗎?古人也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應該先過好自己、照顧好家庭嗎?不是應該先對自己有用嗎?如果很壓抑不開心不舒服不是沒有對自己有用嗎?

讀書會讓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事情認識世界,這不是對自己有用嗎?人的一生很珍貴,工作掙錢養活自己只是一部分(事實上讀書多對工作是更有促進的,只是顯現出來的時間被拉長了,效果被消費與出口減少抵消了),更應該過好這一生不是嗎?如果我說讀書上學可以更好的過這一生,應該大家都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