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七十年代的羅湖農村

事實一

深圳在古代只是一個小鎮

我們有的朋友也許不知道,深圳在以前,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鎮”。

對,曾經深圳就是一個鄉鎮,當時叫做“深圳鎮”。

下面這個,就是1949年年底拍的“深圳鎮人民政府”的老照片: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在以前,深圳是寶安縣下屬的一個小小的鄉鎮,鎮中心位於今天的羅湖鬧市區,深圳鎮以前是很小的一個圩鎮,曾經全鎮只有三條街,直至1980年,當時統計,深圳鎮人口(含農村)是3萬人,而當時整個寶安縣的總人口,也就只有33萬。

足可見,當時的寶安縣,當時的深圳鎮,有多小。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1980年的深圳車站

事實二

鹽田區為何叫鹽田?

那麼,深圳今天的“鹽田區”,為何叫“鹽田”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這裡在從前,真的是一片產鹽的田。

簡單地說,事情是這樣的:

在清代以前,今天鹽田區的地方,當時是一片鹽鹼地,當時的農民,把這些鹽鹼地圍起來,分割成一塊一塊田地一樣的,把鹽鹼地翻開,放到太陽下暴曬,把水分蒸發走了,剩下的結晶體,篩出來,收集起來,就是鹽了,也就是古代的食鹽。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海邊圍田曬鹽

簡單地說,這就是當時海邊的人們,產鹽的辦法,所以呢,當時這個地方,出現了“鹽田墟”和“鹽田村”等叫法,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貨船大港“鹽田區”。

而事實上在清朝以前,不但鹽田區,整個寶安縣,都是廣東省重要的產鹽區,清朝的皇帝沿襲古代做法,壟斷了全國的食鹽市場,所以,只能有官鹽,不允許老百姓自己曬鹽販賣私鹽,古代寶安縣還出現過漁村的村民生產私鹽被舉報,然後武裝對抗清政府,然後被安上謀反罪、被官軍剿殺的往事。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八十年代初的深圳街頭標語

事實三

深圳為何叫深圳?

好。那麼,深圳為什麼叫深圳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深圳的“圳”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圳”和“甽”是同一個意思的字,它的意思是指:

兩片農田之間的水溝、水渠、鴻溝、土溝,叫做“甽”,後來寫作“圳”。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田間的溝,叫做“甽”,也寫作“圳”

“深甽”就是田地之間很深的溝,後來寫作“深圳”。換句話說,古代在我們今天羅湖區的這個地方,農田之間有很深的溝,而至於有多少條溝?溝有多深?滄海桑田,已經無法考證了,總之,“深甽”指曾經這裡的農田之間,有很深的溝。

“深圳”的地名,最早出現在大明永樂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在今天東門商業步行街一帶,當時叫做“深圳墟”。

這,就是“深圳”地名的由來。

事實四

為何不叫寶安,改叫深圳?

好了,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當時“深圳鎮”、“深圳墟”只是“寶安縣”下屬的一個小鄉鎮,那麼為什麼在後來,“深圳”和“寶安”的地位反轉了,“深圳”逆襲後來居上,而寶安反而成了深圳的一部分,老子變兒子,兒子變老子了有木有?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1950年的寶安縣汽車站

這到底咋回事呢?

答案是:這事啊,和改革開放有關。

事情是這樣的:1978年10月18日,廣東省委常委開會,決定:把“寶安縣”改為“寶安市”,升級為一個地級市,而且,要把“寶安市”打造成一個外貿基地、改革開放的先鋒區。

不過,寶安縣委提出異議,他們說:現在要改革開放,要招商引資,叫“寶安市”遠不如叫“深圳市”,為什麼?因為有廣九鐵路60多年的歷史,外國人和香港人都知道有“深圳”這麼一個火車站,

也就是說,當年那些外商,他們都知道“深圳”、“羅湖”這些名字,但是他們沒聽過“寶安”、或者對“寶安”這個名字不熟悉,所以,不能叫“寶安市”,應該叫“深圳市”。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民國初年,廣九鐵路“深圳”站

省委一聽,驚為天人之語,換位思考的典範啊有木有,於是,果斷改為“深圳市”,而“寶安市”作為棄子,廢置不用了。

說到這裡,那個叫“寶安”的可憐的娃,已經哭暈在廁所。

事實五

“深圳速度”是怎麼回事?

我們說了幾十年的“深圳速度”,這個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答案是: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深圳國貿。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深圳國貿

是的,“深圳速度”說法的來由,就是深圳國貿,這棟大樓。

事情是這樣的: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建設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的時候,建築隊創下了“三天蓋好一層樓”的速度,這個速度,在當時的中國內地,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尤其是北京、東北的建築界,聽說深圳三天可以蓋一層樓,當時這些北方的同行,也是驚訝無比,這,就是“深圳速度”的由來。

那麼,老馮今天說這個,有什麼意思呢?很好玩麼?對的,好玩。好玩的在後頭:後來,業內人士爆出了內幕,原來,“三天一層樓”這事的內幕,非常有趣:深圳位於廣東的南部,是廣東最熱的地區之一,當時建築隊在深圳建這棟樓之前,從來沒有在緯度這麼低的地方,建這麼高的大廈,結果在施工的時候,發現了不同:深圳真是太熱了!所以,混凝土凝固得非常快,建築隊曾經在北方建過許多大樓,可謂經驗豐富,但這回,還是開了眼界:

深圳太熱了,混凝土凝固得飛快,從來沒見過混凝土凝結如此之快,所以,工程進展加速,出現了“三天一層樓”的現象

,重新整理了建築隊的三觀。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年輕時的王石,在深圳做房地產

也就是說,當年我們深圳創下“三天一層樓”的速度,除了建築組織效率高以外,原來,還有一個氣候的因素,而且,這個氣候的因素,還是挺重要的原因,實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那麼,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它告訴我們啊:

隔行如隔山。旁觀者圍觀專業人士做事,不明就裡,靠猜,或者靠人云亦云,往往就會得出非常業餘、甚至是有偏差的結論。

事實六

羅湖為何叫羅湖?

好了,那麼我們說羅湖。羅湖這個地名,又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羅湖村啊。

對,羅湖村。羅湖區的地名,就是來源於羅湖村。羅湖村今天,仍然存在,一個小小的城中村,不過已經沒落了。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事情是這樣的:羅湖區的前身,就是以前深圳鎮的羅湖村。

羅湖村很古老了,至少在清代康熙的那個年代,就有了,以前不但有羅湖村,而且,羅湖村的旁邊,還有一座“羅湖山”,只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當時那座“羅湖山”,被整個推平了,它的位置,就是位於今天的國貿附近,一整座山,都被推平了,所謂滄海桑田,說的就是這個事。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改革開放初期尚未推平的羅湖山,位於今天國貿附近

事實七

東門為何叫東門?

我們今天深圳的東門商業步行街,為什麼叫“東門”呢?

其實,所謂“東門”,就是古代“深圳墟”的東門。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深圳東門

是的,以前的“深圳墟”,也是一座小城,當時也有城門,東門西門都有,其中的東門,就在今天的東門步行街這一帶。

早在明朝中後期,當時的“深圳墟”已經是當地方圓幾十裡地的重要圩鎮和主要集市,以前的“深圳墟”,在歷史上也曾經被叫做“老街”,後來又叫做“羅湖舊城”。

事實八

深圳為何叫鵬城?

那麼我們深圳,為什麼又叫“鵬城”呢?

答案是:因為這裡,真的有一座“鵬城”,也叫“大鵬古城”。

“大鵬古城”的正式官方名字是:大鵬守禦千戶所城,這座城,是在1394年建立的,當時的皇帝還是朱元璋,對,明朝。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大鵬古城(大鵬所城)舊址,位於深圳東郊

這個大鵬古城,現在還在,是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熱門景點之一,它的位置其實挺偏的,都快到西涌了,離市區較遠。

那麼,在當年明朝初期,為什麼要在西涌以北的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建設一座城呢?答案說出來,大家就恍然大悟:倭寇。

對,就是為了防禦倭寇。

原來,早在明朝初期,中國東南海域,就已經有很多倭寇,當時東南海濱的地方官,不斷把倭寇來襲的報告,發到朱元璋的辦公桌前,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寫下那份著名的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對,這份生猛的詔書,就是朱元璋寫的,他鼓勵大家殺倭寇。

當時有一些倭寇,原本在福建、浙江、山東等地活動的,後來逐漸蔓延到惠州和寶安縣的海邊,這就是為什麼明朝在寶安縣東郊海邊,建了個大鵬城,駐兵在此,是防倭寇上岸的。

事實九

深圳在古代為何富不起來?

我們說深圳,在古代叫寶安縣,那麼古代的寶安縣,為什麼未能富起來呢?

其實我們翻開珠江三角洲的地圖,就一目瞭然了: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如圖,寶安、深圳、香港均位於珠三角平原的邊緣,山多平地少,農耕條件不佳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寶安縣(深圳)的地理條件,有兩個顯著特徵:

寶安縣地理特徵之一: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的邊緣地帶,山多地少,農耕條件和珠三角平原的核心區比起來,差很遠。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如圖,寶安、深圳、香港均位於珠三角平原的邊緣,山多平地少,農耕條件不佳

寶安縣地理特徵之二:距離千年商都(省城廣州)遠。是的,在古代,寶安縣離省城200里路,對當時走路靠腿的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遠的地方,所以,距離遠也不利於發展商業。

總結一下:在古代,寶安縣山多地少,不利於農業;離廣州遠,不利於商業。

也就是說,寶安縣在古代,是個很窮很苦逼的地方,農業搞不上去,商業也搞不上去,實在是可憐。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如圖,寶安、深圳、香港均位於珠三角平原的邊緣,山多平地少,農耕條件不佳

事實十

歷史上香港是深圳的一部分

有些朋友可能知道這麼個事,就是說在古代,香港曾經是深圳的一部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答案是:真的。

但是,準確地說,在古代,香港長期屬於寶安縣(新安縣)的一部分。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清末新安縣全圖,下半部分,就是新界+九龍+香港

鴉片戰爭之前,香港長期以來,都是寶安縣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也不叫寶安縣,而是叫新安縣。

鴉片戰爭之前,香港,包括九龍、新界,那麼大的地方,都是屬於新安縣管轄的。

這就是為什麼1839年夏天英國水兵上岸酗酒,打死尖沙咀村民林維喜,當時驚動了省城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因為當時香港的尖沙咀村,就是屬於大清帝國新安縣的管轄之地。

注意:後來民國成立之後,北洋政府發現:廣東省的“新安縣”和河南省的“新安縣”同名,為了避免混淆,所以,北洋政府把廣東省的新安縣,改回了歷史上的舊稱“寶安縣”。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古代新安縣圖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在不到60年的時間裡,把新安縣(寶安縣)幾乎一半的領土,割讓或者租借給了英國,這些割讓和租借出去的領土,就是今天的香港。

所以我們說在歷史上,香港曾經是深圳(準確地說是新安縣或寶安縣)的一部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好的,老馮今天就為你寫到這,明天老馮嘔心瀝血,再為你寫。

深圳,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