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說起中國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你是不是會想到都江堰?但是本文的主角,

卻比都江堰更偉大,覆蓋面更廣,它就是京杭大運河。

這條大運河最早開鑿的時間,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直到今天,它都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應該是人類歷史上開鑿時間最早、工程最大、航程最長的人工河流,全長1700多公里,從北京一直到杭州。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它比著名的連線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長了10倍,也比另一條更著名的巴拿馬運河長了20倍。

這條運河的開鑿,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01春秋開鑿

第一階段就是春秋時期,運河開鑿,其中兩段叫做胥溪、胥浦。這兩段就在今天的江蘇省,江蘇省在春秋時期,屬於吳國。

吳國的水軍非常厲害,一般的河流已經無法滿足吳國運輸軍事物資的需要,因此吳王決定開鑿一條運河以方便運輸。

一開始就開鑿了

胥溪

,由

江蘇的宜興到蕪湖再出長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長江聯絡起來。

第二段開鑿的運河叫做

胥浦

,由

太湖開始一直連線到東海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當時水上的交通,對於吳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需要對付楚國、齊國和秦國,因此非常需要軍事上運送物資的水道。

當完成剛才兩段河流之後,吳王夫差當政時,國力強盛,他又開鑿了邗溝,邗溝是為了北上戰爭的需要,當時從揚州開鑿到淮河。

這段河流開鑿之後,吳王夫差就揮軍北上攻打齊國,消滅齊國之後,更利用這段河流與晉國爭霸。這段河流,基本上貫通了長江和淮河的水系。

02隋代大運河

說大運河,一定要說到隋代,因為隋代開鑿的大運河,奠定了今日大運河的雛形。隋代只有兩個皇帝,楊堅和楊廣,到了第2個皇帝一一隋煬帝楊廣的時候,當時他就下令開鑿大運河。

在隋煬帝時期,一共開鑿了4段大運河。這4段運河從北到南,包括了

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當時開鑿這些運河,不單單是為了方便運輸,

隋煬帝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他喜歡下江南遊玩。

隋朝的整條運河,一共花費了30年的時間興建,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當時有幾百萬人去開鑿運河,隋朝整段運河長2500多公里,向上的永濟渠是為了隋煬帝三徵高麗而新建的,其他的運河就是為了他下江南遊玩而興建的。

隋煬帝去遊玩的這段歷史,大家一定要了解下,他是極盡奢華的,所以他就被人詬罵。歷史上說,

隋煬帝一共做了13年皇帝,但是在那13年中,他只有1年留在京城,其餘時間不是下江南就是北上去長城巡遊。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他自己乘坐的船叫做“龍船”,船長200餘尺,上下4層,裡面有朝堂和寢室。而他的團隊不只是一艘船,他的船隊少則10萬,多則50萬,這隻船隊下江南時,綿延二百餘里長。

當時他的船是如何行進的呢?用人力是沒錯,

但是他不允許在船上撐船,就是讓人在船的兩側拉。他自己乘坐的輪船,需要1000人拉動,

他下到江南就是去到哪吃到哪,沿途的官員都要獻食。

而且,他對於周圍的環境要求非常高,運河兩側的樹木必須常青。大家會覺得當時的官員有什麼辦法,令光禿禿的樹枝長出綠芽呢?

當時沒有橡膠,所以假樹是不可能的,

當時就將綠色的綢緞放在樹上

。白天他要求看到樹木長青,晚上則要求經過的地方有螢火蟲,增添情趣。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因此當地官員要求人民上繳螢火蟲,一度令江南地區的螢火蟲捕捉一空,螢火蟲的價值升到同樣重量甚至更高的黃金,這就是當時隋煬帝的情況。

隋煬帝的行徑雖然非常勞役百姓,但是罪在當世,功在後世。隋煬帝開鑿的運河,相對於春秋時期的運河,將中國五大水系貫通在一起,包括

海河、黃河、淮河、錢塘江和長江。

03奠定成形

第三個階段,則可以說是完全奠定了今日的京杭大運河。

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已經不是隋朝那條了,因為到了元代的時候,又開鑿了運河。元代當時也定都北京 只不過當時稱為“大都”。

大都的糧食主要是從江南地區運過去的,江南地區到北京,經隋煬帝開鑿的運河是可以到的,不過路途就比較遙遠,因為它繞到了內陸地區。

所以到了元代,就將江南地區到北京的河道拉直。

拉直河道後,令京杭大運河的距離縮短了700公里,隋朝2500公里的運河縮短至1794公里。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大運河就完全脫離了黃河,原因是黃河後來的水量減少了。清代主要做的是挖深河床,清理河道以解決航運的問題。

到了民國時期,大運河基本上就沒有實際用途了,因為民國開始,就倚重了另一種交通工具一一火車。當天津到南京的鐵路通車後,基本上主要的運輸就倚重火車。

04重煥生機

之後有一段時間,大運河出現了淤塞和斷流。但是到了現代,大運河又有了另一個作用,因為大運河已經成為另一箇中國水利工程的其中一部分,這就是

南水北調

工程。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一條線路,就是運用原本的大運河,將長江豐富的水資源調到乾旱的北方。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路線,大運河就在東部,因此東部就是以大運河的河道為調水主線。

其實,這條大運河已經經過了中國17個歷史名城,當中有一個就是大家一定會去的,就是我們的首都北京。

今天這條大運河的起點在哪裡呢?其實就在北京一個非常著名的湖一一後海。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大運河,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看後海,因為後海附近保留了傳統老北京的衚衕,甚至連恭親王府也在那裡。

歷經三階段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從2500公里縮至1794公里

大運河最厲害的,就是在2014年成為了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條運河除了見證不同朝代的水利工程之外,也見證了中國人在古代,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