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一個初任實習教師的感悟

有幸,能將我初任實習教師的經歷寫成故事,也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1。 個人困惑

我是一名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單看師範兩個字,就彷彿是一個既定的人生走向。然而,我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卻是模糊的。我們一路走來,都是被教師教到現在的學生。學校裡學習不就那麼回事嘛!教師關注的除了作業、分數、紀律好像再無其它。

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一個初任實習教師的感悟

韓愈在《師說》中有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在我的認知裡,所謂的傳道、解惑無非是老師教東西,我們學東西,然後再用一張試卷以分數界定層次,給我們一個評判的標準。

而關於個人的困惑,比如為什麼我們總是暗戀某個誰?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好看?又或者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不明白一天要幹什麼?或者惶恐我們每天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究竟有什麼意義?所有這些源自於我們自身內在的困惑,卻沒有老師為我們解答,甚至連我們發問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唯一得到許可且被表揚的事情,就是學習,考一個好的分數。

所有這些我不明白的東西,在大四實習的那一年,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2。 初入鄉村

實習的經歷,要從一個偏遠的山村說起,村子距離縣城70公里的車程,離鎮上也有40公里。進村後有一段路,兩邊是高大挺拔的松樹,陽光只能透過樹的縫隙斑駁地灑在地面,松樹被雨水滋養長得很高,周圍的灌木叢纏繞生長,彼此的掣肘阻擋了任何想要進入的人。

即便是在中午,樹林間也瀰漫著霧氣,松鼠上躥下跳不懼行人,只是在車輛經過時,這些小傢伙才會警覺地跳到樹上。步入其中,彷彿有一種進入原始森林的感覺。

好不容易顛簸進到村裡面,但從進村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單憑自己根本出不去。周圍山環水繞,山上全是松樹林,馬兒悠閒地在小溪邊吃草,本應是小橋流水的美好,但呈現的卻是白雲深處的荒蕪,甚至還帶有一種未經允許,不得踏足的警告。

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一個初任實習教師的感悟

學校坐落在山腳比較平的地方,三層樓高的教學樓在群山間顯得格格不入,僅有的籃球場坑坑窪窪,興許是剛下過雨的原因,上面還有點綴著一灘灘泥黃的積水。校長說:“學校的教學任務很輕鬆,一到六年級總共只有52個學生。”我對數字沒什麼概念,當時也沒有當回事,只想著儘快將我的東西搬進宿舍整理床鋪。

對於一個閉塞的山村來說,學校裡出現了年輕新鮮的面孔,對學生來說是很驚奇的事情。來了兩個新老師的事情很快便傳遍了學校,學生們很激動地跑出來看我們。

那個時候我根本無心於學生的激動,甚至我比他們還要“激動”。我被學校環境震驚到錯愕,我能住的只是廚房裡面的一個隔間,外面作為學校老師的餐廳,這個房間除了一張床和和一張小課桌之外,再也容不下其它的東西。沒熱水、沒衛生間、沒洗澡的地方,只有堆積的灰塵,雜物,還有很多額外獎勵的老鼠屎,我崩潰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默不出聲做了一個全面清掃,再自我安頓。

簡單吃過晚飯後,我開始準備睡覺,說是睡覺其實是在床上翻身,因為壓根就睡不著。我想著各種事情,但思緒又彷彿被制壓,怎麼也想不到其它的事情。即便有,也沉寂於迴盪山谷的寂靜。越靜,對聲音對覺察也就越敏感。

晚上十點左右我聽見了一陣摩擦聲,那是一種皮毛往牆上使勁蹭的摩擦聲。我不敢動,那一刻像殭屍一樣僵在床上,然後下意識地確認房間內僅有的門窗是鎖好的,接著我非常努力地辨認聲音的屬性,馬上又是那種成群的摩擦聲,我捏緊被子只覺得頭皮發麻,頭往被窩裡面縮了一下。

聲音從我頭對面傳出,接著是一陣哼哧聲,又是一陣追趕聲。最後我下意識地動用了一下嗅覺,想看看能不能聞到臭味。還好,牆的密閉性比較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猜到是什麼?沒錯,是豬。

原來,房間的背面是個豬圈,我跟豬做了鄰居,應該是一群才對,好像也顯得我沒有那麼孤獨了。聽著對面豬圈躁動的聲音,不是拱牆就是蹭癢。應該是吃飽了撐著在圈裡面消食,還有打架的聲音,伴隨著對面豬圈的快樂,或許是在豬群快樂氣氛的傳染下,我崩潰地睡著了。

當時覺得委屈的要死,現在這麼一寫,反倒莫名感覺有些搞笑。從那以後,我便習慣了每晚面對一群豬的狂歡,只是遺憾聽不懂它們說什麼。

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一個初任實習教師的感悟

3。 上課無奈

第二天,我開始上課,看見所有學生的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昨天校長所說的52個學生是什麼概念了。我承包了一到六年級所有的副科: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也因此所有的學生都認識了我。

很快問題就來了,對於一個音樂白痴來說,我實在沒有能力,甚至說沒有資格去教音樂。我覺得這是在敷衍學生,每堂課都像是在欺騙。面對音樂室裡的器材,除了一臺落滿灰塵的架子鼓之外我什麼都不認識,而所謂音樂室不過就是曾經廢棄教學樓中的一個小教室裡面放了大大小小的器材。

我跟學校老師反饋,老師只告訴我,努力去學,教他們幾首兒歌就行。與此同時,學校裡本就有一個幼教班的老師,我們是同一個學校的,我知道在學校裡幼教專業是有涉及到音樂學習,但她卻不教學生音樂。到了後面我也只能將音樂課變成自習課。

4。 渴望背後

一個月後,我漸漸熟悉了這些學生。也許是上副科的原因,對成績沒有硬性的要求,因而,我不覺得哪個學生有多聰明,哪個學生有多笨,我只覺得每個學生的眼神裡都充滿了渴望兩個字,說的更直接一點,那是一種缺失。

這種缺失背後,是我身為一個教師無能為力的。

一個上課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缺的是一份關注,他所要的只是一份注意,哪怕這份注意換來的是警告和懲罰,他都不在乎。於他而言,有了關注就填補了缺失的那一份滿足;

一個總是不斷重複我所說的話,並不斷向我確認的學生,他缺失的是一份肯定,一句肯定便填補了他缺失的那一份認可;

一個總是撒謊成性的女孩,她所需要的不過是一份擁有,別人相信她的那一刻開始,就滿足了她缺失的那一份擁有;

一個總是睡覺看向窗外的學生,窗外的蝴蝶總比無趣的課堂有趣,他所缺失的是課堂的興趣;

即便是一個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他的眼神中也是有渴求的,渴求的是真正的知識和系統的方法,缺失的是一份優質的資源……

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一個初任實習教師的感悟

5。 全憑自己

小學語文課本上節選了《弟子規》裡的一句話: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立;若飲食,若衣服,不如人,勿自戚。可對小學生而言,誰又能像我們成年人一樣知道家境殷實背後的伏筆,瞭解這伏筆背後更多的可能性。

面對這些缺失,我無能為力。這並非一個點的問題,這更像是點成角,角構面,面組合成空間,又拓展到維度的一個問題。家庭、社會、地域、環境、資源,各種東西互動形成的一個壓根無法歸因的問題。

我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當下的盡心盡力。也從這次實習中感悟到,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其實都只能由我們自己決定。或許我也像那群缺失的孩子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缺失,這份缺失在曾經的老師眼中,也同樣無能為力。

我們終將帶著缺失成長,用著自己的方式儘量將其填補圓滿。

而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則在於,或許不單只是分數上的高低,因為分數無法迴應我們內心的困惑,分數不會告訴我們人生的走向,不會替我們做選擇。只有當我們真正瞭解自我的需求和選擇後,分數才有指導意義。

而自我,又是一個需要與外界不斷觸碰,用不同經歷交織才能慢慢被發覺的一個東西。在實習任教的過程中,讓我感悟到,人生的走向全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