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耍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沒有底線的父母

週末在外面吃飯,鄰桌坐著一對父女,女孩看上去13、4歲的樣子。

剛點完菜坐下,就聽見女孩大喊大叫:“我說了不放蔥,你沒聽見是不是,你tm是聾子嗎?”聞聲一看,女孩的父親正準備給她的麵條里加點蔥花,聽到這話,胳膊抬到半空便停下了。

我心想,這女孩八成是要挨批了,哪有這麼跟父親說話的。

沒想到這位父親卻一聲不吭,只悻悻的抽回了胳膊,繼續低下頭吃飯。

我有些吃驚。但沒想到,更讓我震驚的還在後頭。

之後,女孩不停的挑事,嗓門大的馬路對面的人都能聽見,她罵父親是神經病,譏笑父親小學都沒畢業的水平還敢來評價她的學習成績。。。

講真的,我有好幾次都聽不下去,忍不住想上去給她一頓教訓。

特別是看著這位父親“忍氣吞聲不敢言”的樣子,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孩子如此不敬不孝,當爸的除了悶頭不吭,就是小聲嘟囔著“好了好了。。。”

一頓飯吃的我五味雜陳。

快要吃完結賬的時候,女孩又拿出了她的手機啪一下摔到桌子上,叫囂著“這手機螢幕都有劃痕了,你還不給我買新的,你tm腦子進屎了吧?”

飯館裡其他的客人都有些聽不下去了,指責著孩子說話怎麼這麼難聽。但這位父親依舊不慌不忙,溫順的安撫道:“好好,等這個月發工資了就給你買。。。”

我快氣炸了,迅速結完賬出了門,深呼一口氣。再繼續待下去,我可能真的忍不住上去揍人的衝動了。

這女孩實在太沒教養,招人煩。但更讓我氣憤的是父親的不作為。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又是罵又是嘲的,他卻一點想要管教的意思都沒有。

不過看這個樣子,大概是從沒管教過。

被女兒無底線的羞辱卻無動於衷,這樣的父母,不僅自己無知沒底線,還把孩子也給禍害了。

愛“耍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沒有底線的父母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周嬸對兒子就是典型的溺愛無邊,百依百順。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外闖蕩,沒過多久,覺得生活太艱苦便回到了老家。

回來沒幾天,就要求周嬸給他找個體面的工作,而自己卻天天在家睡大覺。周嬸求遍了身邊的親戚,又是送禮又是請吃飯,終於給兒子謀來了一份好差事。

工作到手了以後,又開始要房子。周嬸把大半輩子的積蓄都拿了出來,給兒子購置了一套單身公寓,兒子美滋滋的住進了新房,周嬸愁的頭髮都白了半邊。

後來,兒子談了戀愛準備結婚,女方家裡要了高額的彩禮,周嬸手裡沒了錢,只得七零八湊背了一身債,之後為了替兒子還債,年過半百還在拼著命打兩份工。

但兒子卻像個“吸血鬼”,絲毫不肯“放過”母親。結婚之後有了孩子,開始琢磨把公寓換成兩居室,第一反應就是伸手問周嬸要錢。

周嬸說真的弄不到錢了。兒子卻撂下一句狠話:不給錢,你老了就別想有好日子過!

周嬸被氣的直接住進了醫院。兩個多星期,兒子連個面都沒露。周嬸天天在病床上抹眼淚:我這是養了個白眼狼啊!

其實,像周嬸這樣的父母有很多,他們願意為了孩子傾盡所有,願意犧牲自我來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看起來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但卻沒想過,這種無底線的給予,卻活生生把孩子變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

你越給予,孩子就會要的越多;你越無私,孩子就越理所當然。

誠然,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厚非,但這種愛需要取捨,需要節制。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他的人生需要自己來爭取。

父母不竭盡全力,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快。

愛“耍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沒有底線的父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底線意味著規矩和原則。父母一旦對孩子設定了某種底線,就絕對不能退讓。

在《媽媽是超人》中,演員馬雅舒對孩子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行”、“不可以”,但無論說再多的“不”,孩子們還是一樣,把她的話當作耳旁風。

女兒米婭想吃冰淇淋,馬雅舒不同意,孩子直接躺倒在地,開始大哭起來。最後馬雅舒無奈妥協,帶著孩子去了超市。

在菜市場,孩子剛吃完蛋糕,又哭著說要吃麵包,馬雅舒一開始也拒絕了,但孩子隨即採取了撒嬌戰術:“媽媽,求求你了”,於是馬雅舒再一次妥協了。

愛“耍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沒有底線的父母

當家長說“不”時,就意味著給孩子施加了命令,如果因為孩子的哭鬧威脅就改變命令就此妥協,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所謂的“不可以”“不行”只是說說罷了,並沒有實際的效應。

由於父母沒有堅持原則,就會導致孩子越發蠻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旦撒潑耍橫,父母的原則就會轟然崩塌。

沒有底線的退讓,只會讓孩子得寸進尺,無視規則。

美國學校給父母的備忘錄寫道: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的無理要求只是在試探你。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這樣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時候,我得依靠你來判斷對錯。

別讓我覺得犯了錯誤就像犯了罪,它會消弱我對人生的希望。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管教就意味著父母要捨得“狠下心”,捨得立規矩。

沒有底線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與所有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