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事件的啟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幾天開啟手機,滿屏都是吳亦凡事件的相關報道。“小蝦”既非吳亦凡粉絲,也沒有看過他任何完整的作品,但知道他是一個紅極一時的流量明星。據稱他所到之處,萬人簇擁,足不出戶就可日進斗金。至於熱議的關於他的事件,目前還沒有定論,“小蝦”自不應妄自猜度,畢竟貴圈太亂,事情太多,很多事情已經超出了“書蟲小蝦”的理解範圍。只是古人教導我們,“事出反常必有妖”,看到“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再聯想到近年出現的類似事件,不禁想起那句俗語: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就是說,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和收穫的財富相匹配,則易招致災禍。這句流行了數千年的話,如今讀來,依然是那麼的振聾發聵。

中國傳統社會,強調以德治國。《論語》有云: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南懷瑾先生解讀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在外的行為就是無懈可擊。譬如北辰(北極星),有中心的思想,有中的作風,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裡本身不要動,只要發號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滿天無數的星座,都會跟著你的方向動。”孔子在這裡強調了道德對社會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基本原則。

中國傳統社會對於“德”的要求是絕對的,上至君王,下至平民,概莫能外。所以,即使是貴為皇帝,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在臣民中留下驕奢淫逸的不好印象,就會失去民意。而在儒家看來,帝王的“天命”是體現在億萬黎民的“民意”中的,所以失去了民意就等於失去了“天命”,皇位就可能不保。所以,如果我們遍覽史書,會發現帝王們對於“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是很注意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自己構建社會公序良俗的引領作用。

作為一介平民,如果“德行”上有所欠缺,其後果自然有社會透過各種方式給予相應的懲罰。作為名人,或者高官,如果自己的德行修養和所處的位置不相符,就會引來災禍,很多時候可能就意味著“社會性死亡”。《易經》有言: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就是說,

如果自身的德行與所處的社會地位不相匹配,那麼就必然會招致災禍。如果德行修養不夠卻身處尊位,智謀低下卻圖謀大業,力量弱小卻揹負重任,這都是難以成事的,有的時候甚至是相當危險的。有鑑於此,人們把《易經》中的這三條(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

)當作人生的禍源,當為人生的三大忌。

社會中這類現象可謂比比皆是,有的官員前一天還在電視或者媒體上大談為官之德,廉政之道,第二天就傳出訊息落網了。有的藝人一面高談闊論,藝人應該“有德有藝”,轉眼就成為了笑柄。

所以,無論吳亦凡事件結局如何,“吳亦凡們”都應該引以為戒。當一個人站在高處裡,應該更加註重修煉自身修養,這樣才可保證人生的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