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該來的來了

學區房降溫,天津這次動真格了。

近期和平區多所小學,不分重小還是普小,在最新發布的2021年度招生簡章中都明確顯示——

“在小升初登記資訊時,需與入學時登記的房本和戶口本資訊一致,方可參加填報志願隨機派位錄取,否則只能統籌安排在有空餘學位的公辦初中。”

此外,小學入學時按統籌安排入學的,小升初時也只能繼續“統籌”,無法參與搖號。

總結說,如果是為了上學在和平區置業,那至少要等小升初搖號結束才能賣掉,“六年一學位”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全面落地。

就是這麼個事情,一時間紛紛擾擾。熱鬧之後,我們還是需要冷靜地梳理出一些“判斷”的。

首先是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的,

和平學區房市場的活躍度將顯著降低。

這兩天很多家長的提問都集中於,非今年入學的在校生源小升初時會不會也要“查房本”。

只能說目前尚無官方解釋,雖然“老人老辦法”是種慣例,但“提前賣房”並不是個絕對安全的做法。

事實上據部分中介透露,已經有家長下架了在掛牌的和平學區房,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和平區一年級新生家長手中的房源至少6年內不會入市流通,而在政策細則明晰前,想必多數在讀學生家長也會穩妥地選擇持有。

而與其他區明顯不同的是,由於區域建設成熟,翻新成本較高,新建商品住宅存量低、新增供應機會稀缺、門檻高企是一直以來的和平特色。公寓產品除了個別專案能給出特殊入學紅利外,大部分也只能接受統籌,在入學資格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此次新規一出,市場上也立馬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看衰和看漲。

我們認為,和平教育的優勢沒有消失,因為優質資源還在,就近入學也還是大前提。但和平的學區房會因為低流通、低供應、高門檻以及不確定性,出現退熱趨勢。

一部分抱著物以稀為貴邏輯繼續“看漲”和平學區房的想法,確實不夠理性。而對於少數炒房者來說,6年的鎖死無疑可以洗洗睡了。

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進而還應看到,和平“六年一學位”的深化,還極可能影響到區域教育環境和資源分配。

學區房流通性的下降,會造成和平生源明顯減少。如現行政策不變,

學生們人均享有的教育資源會有所提升,同時小升初搖號時的“競爭”強度會下降,對和平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反倒成了一份利好。

另一個角度是師資,隨著辦學規模縮減,富裕出來的優秀師資將成為非常“能打”的機動部隊。特別是目前天津推進集團化辦學,諸如和平區去年成立了岳陽、萬全、昆明3家小學教育集團的背景下,

或有一種可能是和平優質教學資源成建制的輸出,在全市更大範圍內推進教育均等化。

再者,和平區收緊學區房之後,求學需求自發分流的通道和動力是存在的。

這兩天人們討論較多的是,河西和南開區或將被家長們寄予厚望。

河西目前在售新房專案是較多的,資源也相對均衡,而南開區,教育優勢主要集中在北片。

一方面,北片生源素質相對更優。

另一方面,全區公認的三所重點小學中營小學、五馬路小學、南開中心小學都隸屬北片。而且根據官方說法,中營小學在老城廂內的新校區也計劃於今年9月份投用,意味著這所百年名校存在著增容的機會。而北片的初中陣容中,也對應著南開中學、二十五中學這樣等級的名校。

就拿南開北片舉例,如果我們將其放進和平區,客觀說也是不掉隊的。只是一方面和平的整體IP過於強大,另一方面和平的學區房此前被一定程度異化了,從中也能看出新規出臺的必要性。

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天津的教育均等化路徑,除了政策出臺,這些年也將更多力氣花在了推廣名校管理體系、教研經驗和調配師資上,

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重點校”在城市新片區開設分校。這即是家長們的另一條通路。

實際之前它們已經分流了相當需求,防止學區房高熱。

此間除了耳熟能詳的海河教育園、中新生態城等區域之外,更多片區也在迎頭趕上。就比如濱海天鹼板塊,新引進的九年一貫制華東師大附屬學校就計劃將在明年建成。

家長們的另一個“新”選擇,實際是算賬而來的。

以此前和平法拍的“爆款房源”為例,這所一室磚房只有18平米左右,總價卻高達163。1萬元。按照中行現行5年定期(整存整取)2。75%的年化利率計算,“持有6年”的房款利息就足以覆蓋私立學校學費了,相權之下,未免不是另一重好選擇。

和平“六年一學位”的熱鬧之後…

最後還要強調,去年天津公民同招、集團化辦學等教育舉措頻出,今年先是和平區部分小學釋出轉學公告,搶先確立了“小升初查房本”要求後,此次新規又將六年一學位全面落地。

必須看到,天津的教育均等化實是一套規劃縝密、配合有序的“組合拳”,而和平正是那個急先鋒。因此,堅持房住不炒、遏制學區房熱度註定已是一種必然程序。

那麼,在房子和學校之間的強繫結關係被“鬆動”,斥重金買個老破小乃至一個拆間、廁所,未來某個時候註定將直面隨教育改革而來的洶湧衝擊。

而所有新規、新措也並沒有在打壓家長們追求子女優質教育的權力。只不過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

學區房的置業決策仍需迴歸傳統地產邏輯:確保價格中更大化兼顧“居住價值”:包括城市地段、配套資源、產品功能性舒適度,等等。

用好居住對沖學區房變化風險,或才是良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