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為什麼孩子在成年以後表現很遲鈍,成年以後卻不怎麼突出?

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有一些孩子在少年兒童時代的表現很遲鈍,成年以後卻混得很出色。同樣,有一些孩子在少年兒童時代的表現很出色,成年以後卻並不怎麼突出。

譬如,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簡直是一塌糊塗,進入初中、高中以後忽然就奮起直追上去了。有的孩子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進入高中、大學以後卻表現平平了。

以前,我一直對上述現象迷惑不解。後來,我接觸到心理學和醫學方面的知識,才明白了造成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原來,人類的腦發育與身體發育不盡是同步的。因此,人與人之間在腦發育方面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

有的人腦發育慢過身體發育,在他少年兒童時代就顯得比較遲鈍。有的人腦發育快過身體發育,在他少年兒童時代就顯得比較聰明。所謂神童,就是腦發育快過了身體發育的超常表現,大腦提前成熟了。有些孩子到了青年時代還顯得很幼稚,則有可能是大腦發育還沒有成熟。

大腦發育進入成熟階段的年齡普遍在16歲至18歲之間,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大腦發育與身體發育就基本處於同步狀態了。在同步狀態下,大腦早發育的孩子與大腦晚發育的孩子就很難顯出智商方面的優劣差距了。大腦晚發育的孩子很可能不僅是在智商方面追平了大腦早發育的孩子,甚至有可能後來居上。難怪很多神童進入青年時代以後不再神,那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成熟有極限,他進入大腦發育與身體發育的同步狀態年齡階段,就不可能繼續超常了。我們應該都學過傷仲永這篇課文吧,方仲永就是小的時候非常的聰明,但是後來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他變得和普通人一樣了,泯然眾人矣。

2019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彼得•瓊斯在倫敦牛津醫學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上稱,每一個人的大腦都有自己的“發育時間表”。根據他的研究認為,人類大腦並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成人狀態,差不多要到人們30多歲左右。在18歲時,人的大腦仍在經歷巨大變化,20歲之後也非常容易受精神障礙的影響,而這個問題到了30歲左右就會得到解決。也是在近期,歐洲一項腦研究表明,直至人類達到90歲高齡時,健康大腦內仍有新神經元在持續發育。如此看來,我們的身體真是拖了大腦的後腿。

從腦發育有早晚這個科學的角度來考慮,填鴨式應試教育顯然對腦發育晚的孩子極不公平。因為腦發育晚的孩子在18歲以前,是很容易被考試淘汰的。某些父母責怪孩子學習成績落後,說是不夠勤奮努力,其實很可能是孩子腦發育晚,冤枉了孩子。腦發育晚的孩子一般在14歲以後才開始走向成熟,他在智商方面是完全可以追上甚至超越腦發育早的孩子的。

腦發育不僅是存在早與晚的問題,還存在左腦與右腦不對稱發育的問題,以及腦特殊區域異常發育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產生天賦異稟的根本。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偏科,有的語文成績好,數學成績差,有的數學成績好,語文成績差,這就是腦發育左右不對稱的問題。我們還發現個別學生在音樂、繪畫或者其它某一方面的感悟能力特別突出,譬如特別擅長於發明創造,這就是腦特殊區域異常發育的問題。這些問題學生普遍對教學安排的主要科目反應遲鈍,在填鴨式應試教育下可能根本無法透過考試實現升學。但是,這樣的學生往往就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他們最容易在某一領域產生出來與眾不同的成就,卻也最容易被填鴨式應試教育毀掉前程。

素質教育在學生青少年時代不以知識灌輸為重點,傾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美式高等教育正在試行採取免試升學,就減少了腦發育晚的孩子被淘汰的情況,也減少了腦發育異常的孩子被淘汰的情況。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素質教育不僅是對腦發育正常的普通學生有利,容易造就人才。也照顧到了腦發育異常的學生,更加適合培養出來特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