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前段時間,一則影片在網路熱傳:

四川雅安一所幼兒園裡,一個小孩因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便開始扔凳子砸老師。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裡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後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憤怒地打媽媽,掐媽媽脖子。

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

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

長此以往,孩子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控制情緒,容易變得自私、衝動、易怒,影響性格的發展,也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David曾指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即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從小時候起,父母就要正確對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

一、

允許孩子發脾氣,給孩子體驗情緒的機會

許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生氣地朝自己喊叫、鬧彆扭、哭鬧撒潑的樣子,情緒也會被點燃,於是大聲吼罵孩子,或是立刻妥協,滿足本不該答應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趕緊停下來。

這些做法可能見效很快,但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孩子不負責,剝奪了孩子感受、體驗情緒的機會。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只有親身體會各種情緒,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情緒。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孩子和大人一樣,同樣有表達情緒的需要,喜怒哀樂都壓抑在心裡,才會影響心理健康。

想象一下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想找朋友傾訴一下,朋友卻說:“你煩不煩啊,別說了。”心裡是什麼滋味?

孩子發脾氣,把情緒表達出來了是好事,關鍵在於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好好說話、好好表達,暴力、胡攪蠻纏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有句話說得很好: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帶著愛和耐心去接納和理解,看見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

比如:身體不適;尋求關注;需求沒有被看見,不被父母理解;沒有學會有效的語言溝通;因為無法完成一些目標而挫敗······

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或陪孩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待一會兒,告訴他“我知道······”、“我理解······”,問問他“是不是因為XXX事而感覺到生氣/委屈/失望?”

而這種能力,對家長自身的要求也很高:面對一個哭鬧煩躁、糾纏不休的孩子能夠不崩潰、不被影響,願意花時間陪伴,保持冷靜、客觀、平和。

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煉,

也是和

孩子一起成長。

二、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從中明白道理、明確是非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經歷願望得不到滿足、被批評、被誤解受委屈、被人搶走玩具等等讓人感覺很不舒適的事件。

孩子應該是透過這些事情,明白道理、習得規矩、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不是隻停留在發脾氣、用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上。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契機。

讓孩子認識到:你的情緒,爸爸媽媽都理解,願意陪你一起面對,但是不好的行為必須被規範,過激的情緒表達必須調整。

第一點,可以利用繪本、故事書等,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養成好性格。

比如,玩具被搶走了,不是動手打人,而是告訴對方:“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

被父母用很嚴厲的話批評了感覺很難受,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識到錯誤了,但是你這樣說我,我覺得很受傷!”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第二點,告訴孩子如果要發洩情緒,可以選擇自己安靜待一會兒、聽歌、寫字、看電影、大哭一場、打打枕頭、沙袋······

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在“負面”情緒中待太久。

此外,如果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父母在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應溫和而堅定地

告訴孩子為什麼拒絕他的要求

比如:“我知道你還想再看一集動畫片,但是我們之前早早定下的規則就是一天一集,定好的規則我們就必須要遵守。”

比如:“我理解你很喜歡那個小朋友的玩具,但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就像你的東西被搶走了你也會難過是不是?”

孩子會在這些事情中逐漸明白重要的道理和規矩,瞭解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不斷完善認知和觀念:

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轉的,不能要什麼就有什麼,有些原則必須遵守。

所以,父母在保持耐心、冷靜、和孩子共情的同時,也要明確什麼可以滿足孩子,什麼不行,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更改。

三、

父母自己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

許多孩子愛發脾氣,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

如果家長平時在家裡動不動朝身邊人發脾氣、大吼大叫、摔東西,甚至動手打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沾染上壞脾氣,習得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

更可怕的是,孩子越長大,脾氣會越像父母。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正確表達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然而在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工作、人際關係中的煩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難題時,父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

在這種情況下,事後的處理很重要,處理得當,才能把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要勇於向孩子道歉,真誠地說對不起,表達自己懊悔的情緒和對這件事情的思考,說說自己以後會怎麼做。

這種真誠的溝通,會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加深情感上的聯結,增進彼此理解,孩子也能從中學到處理這類事情的方法。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週一至週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