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抄《孫子兵法》

四月的上半月,我每晚擠出時間抄錄《孫子兵法》,到昨晚終於抄完了第一遍。在

前期讀畢

《十一家注孫子校理》的幫助下,抄錄得相當順利,初步吃透的部分大約在95%以上。極少量的語句一時想不懂,問題也不大,瀏覽註釋就好,還能進一步加深印象。

《孫子兵法》的關鍵點很多,如知己知彼,如動靜結合,如上下一心等等等等。為了本文寫作方便,我在抄錄的時候稍微記了幾點東西。

一、孫子兵法看似有矛盾

《孫子兵法》可謂字字珠璣。但是

從字面意思出發

,文中不乏矛盾的地方。例如《行軍篇》中寫道:“見利而不進者,勞也”。大意是軍士見到各種財物卻連前進掠搶的心思都沒有了,是因為他們過於疲勞了。

疲勞之師確實會喪失逐利之心。

但是並不絕對

。如果這是一隻訓練有素的堂堂之師,那麼同樣可以不貪圖小利。

跳出字面意思呢?

“避實就虛”“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孫武把矛盾的

答案已經融進了全書的宗旨之中了

二、每一篇包含了多個概念

這一點我在閱讀註釋時就注意到了,孫武會在篇名所限的內容之外進行多角度的延伸。在抄錄時,這個感覺就更為直觀了——怎麼總是抄不完啊?有的篇章抄一張紙就夠了,《九地篇》抄了快三頁!

每一篇多出來的概念裡,有些是孫武不厭其煩地強調重點,比如《地形篇》中,先講地形後講兵情。有的則是推陳出新,比如《火攻篇》,一邊講火,一邊講述水攻的特點,再從水攻的特點引向“動如九天”。

在多個概念的疊加之下,現存的十三篇《孫子》有千變萬化之能

三、與一些現代思想或事實的共通

《孫子兵法》成文約在2500年前。雖說歷朝歷代備受追崇,當代也時不時火爆,但是讀者還是容易犯嘀咕的——千年舊物,真的有參考價值嗎?

在《九地篇》中,孫武寫道:“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大意是就連吳國人和越國人這種世仇,坐船遇到暴風雨,也會戮力同心、同舟共濟。這與當代鉅著《影響力》提出來的外界施加壓力後的內部矛盾暫時消弭何其一致!

又如《火攻篇》中,孫武寫道:“晝風久,夜風止”。大意是白天吹的風容易持久,晚上不容易吹風。這一點,對於盲目吹捧風電的人是不是一種當頭棒喝?——風能與太陽輻射密切相關,從兩千五百年前的經驗教訓來看,人們未必知道形成風的科學原因,但是卻

總結出了風能時空分佈的晝夜不同

又如《用間篇》中,孫武寫道:“不可驗於度”。大意是(敵人的情況)不是算算數就能算出來的(後文繼續寫道要利用間諜靈活獲取資訊)。這一點對那些

盲目的K線靈魂畫師

,是不是一種諷刺?

寫到這裡,《孫子兵法》的價值就越來越明朗——

它鼓勵深思熟慮,讚揚忍耐、果斷、理性、冷靜,可以極大地外拓閱讀者所具有的觀察力、共情能力、理解能力、包容能力、分析能力。

根據讀者的不同境遇,既能錦上添花、如虎添翼,也能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讀《孫子兵法》是一種享受

,有空時不妨也找出來看看吧,我的朋友們。

一抄《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