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最近網路輿論四起,高考成績被人頂替,本應屬於自己的人生卻被別人鳩佔鵲巢。 如果不是堅持自己大學夢,36歲的陳春秀,永遠不會知道早在16年前,她就已考上大學並順利取得 大學文憑。苟晶高考疑被班主任女兒頂替事件,也還在持續發酵。此前,6月22日苟晶發帖稱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連續兩年被頂替。其中1997年頂替者為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兒。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我們不難發現被頂替者都是寒門學子,靠著不懈努力才有了上大學的成績,然而有了成績卻又被人無情的頂替。頂替者家庭環境比較優越,家庭親屬中不乏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人員。至少再當地也是實力頗豐。頂替了別人的人生難道就能心安嗎?又為什麼會頻頻出現頂替事件呢?也許是以前也曝出過類似頂替事件,最後走的都是政策程式,法律程式好像沒怎麼聽說過,所以給了頂替者以及家屬們鑽法律漏洞的機會!

在古代,我們卻很少聽說人生被頂替的事件,這又是為什麼呢?說白了還是科舉制的完善以及發現作弊手段後的嚴厲懲罰。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古代的科舉制是寒門學子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也是皇帝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有著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法和評定標準,也就是“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現在看來多少有些僵化的成分。但是,透過科舉考試,朝廷確實選拔出了一批批國之棟樑。同時為了防止作弊事件發生,科舉考試的時候,會鎖院,防止考場試題洩密;入場時還要檢查有沒有夾帶小抄之類的東西;考生的名字和籍貫用紙糊起來;考場設有門簾;考完還要複試;考官子弟考試叫別頭試,考官應迴避以防徇私舞弊等。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但當時的懲罰也是非常重的。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在考上當中,如果發現有冒名頂替者,考官會馬上取消其考試資格,逐出考場。今後若想再參加考上,基本不可能了。如果負責考試的官員,明明知道有人作弊或冒名頂替,與考生串通一氣,知而不報,一經發現,將會被革職。若冒名頂替者透過考試,即使考上了,也會取消其名額。這還沒完,還要治其罪,交給刑部審問,情節嚴重的,還想面臨牢獄之災。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清順治年間,順治丁酉江南鄉試科場作弊案發後,兩位主考官被腰斬,十六個分房考官被絞殺,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流放東北寧古塔,作弊的考生被責打四十板,家產沒收,父母兄弟妻子被流放。

乾隆五十七年,對3名僱請槍手的童生、槍手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號3個月,然後“發煙瘴之地面充軍。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臉上還要刺上“煙瘴改發”字樣。這樣的懲罰已與要犯相差無幾。

由此可見古代對於作弊都有如此重的刑法,試問誰又敢去替換別人的人生呢?動輒處以極刑,誰敢如此大膽!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寒門本就難出貴子,請把這扇對他們的大門敞開,別讓那些有權勢者插隊了。你頂替別人一次,毀的可是別人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