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接觸數碼產品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期,接連不斷的幼兒園惡性事件讓家長們一次又一次的揪心。看到新聞的人們在感同身受的心碎之餘,不免都會想到用什麼辦法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現在科學都這麼發達了,難道就沒有一家科技企業生產出行之有效的兒童安全科技產品?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確實沒有。一方面,很少有實力雄厚的科技公司在真正專注於兒童安全;另一方面,讓孩子從小就披掛上一大堆數碼產品是否正確,這個問題在社會上也沒有達成共識。筆者打算從自身經歷和看到的事情,談談標題裡這個問題。

兒童接觸數碼產品是好事還是壞事?

現在來看,兒童與數碼產品產生關聯,不外乎有三種:監控、教育、娛樂。

當我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周鴻禕宣傳自家的兒童安全手錶時,其實是反感的。因為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90年代初)看過的《皮皮魯和魯西西》動畫片,裡面有個反面人物小孩,就經常做老師跟家長的眼線監視別的同學,他還發明瞭一種像竹蜻蜓(現在叫無人機)的機器,隨時可以監視上學放學路上同學們在做什麼說什麼。

但是,這只是一種兒童時代逆反心理的延續。冷靜下來想想,或者說自己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想想,兒童始終都是弱勢群體,兒童安全手錶這類產品確實是非常必要。畢竟,從90年代早期到現在,社會上的拐賣兒童案件都一直存在。不過呢,現有的兒童安全手錶是否稱得上“行之有效”?它們只不過是個縮小版的智慧手機,仍然存在著丟訊號、定位不準等問題,而且沒法提供實時的影像資料,碰到真正惡劣的犯罪分子,這種小玩意兒很顯然會掉鏈子。不然,哪個廠家拿出資料來證明一下自己幫助警察找回多少兒童,打擊了多少犯罪團伙?

總之,監控類數碼產品對兒童來說是必須的,然而現在沒有一個拿得出手。

教育和娛樂,則是一對界線不那麼分明的夥伴。很多城裡的同學都有小時候忽悠爸媽買來電腦,其實天天在家打遊戲的黑歷史;我生長在農村,不過小時候也是經常用“小霸王中英文電腦學習機”學習打魂鬥羅;在智慧手機還不那麼普及的年代,中學生上課時假裝查單詞,實際是在用“好記星”玩貪食蛇的事,也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小孩子喜歡新鮮事物是天性,完全將他們與數碼產品隔絕,這肯定如同紙包不住火一樣,都是徒勞。很顯然,家長和社會真正應該做的是正確引導和控制好度。但是,這種“控制”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在發生著變化的。

例如我小時候,家裡雖然允許打遊戲,但是必然要先把作業做完才行;而且家裡就一臺電視,你打遊戲的話隨時都會被家長看見,他們要控制你打遊戲也很容易。但是隨後幾年,有網路了,來自網路的問題家長就不那麼好控制了;再到現在,智慧手機普及了,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了,還有社交網路了,控制的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