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潘天壽比黃賓虹小了幾十年,早些年黃賓虹先生尚能在傳統文化的氛圍裡治學半生,但在潘天壽成長的時代,傳教士、西方文化已經滲入了像潘天壽家鄉那樣的小村小鎮,西式學堂也逐漸成為先進教育的標誌。潘天壽少時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但在19歲時,他考入的浙江省第一師範(當時浙江省最好的學校)是一所現代學校。儘管學校內有學貫中西的大師李叔同坐鎮,但學校繪畫課所教的內容是素描、寫生之類的西畫技法,並沒有國畫,這些新技法對熱愛傳統國畫的潘天壽來說,吸引力不大。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潘天壽(1897。3。14 -1971。6。5)

沉默寡言的潘天壽有自己的堅持,他課餘去裱畫店臨摹古畫自學,下了課便帶著自己的習作去請李叔同指點。李叔同才發現,這個繪畫課成績不怎麼樣的學生在國畫的造詣上頗有天賦,而且功夫不淺。後來,李叔同總會在課餘單獨指導潘天壽國畫,二人在國學及國畫上,亦師亦友。

1920年,從師範學校畢業的潘天壽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小學教員,教學工作之外,他每天只有一件事,就是練習畫畫,每天畫完一刀紙。對於國畫的痴迷,讓潘天壽不安於做一個與國畫無關的小學教員,他更想在國畫上精進。

在27歲的時候,為了學畫潘天壽來到上海,後與當時的國畫大師吳昌碩結識,成了他的弟子。吳昌碩的戒勉對潘天壽的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上海的5年,潘天壽的畫風日益內斂凝練,一些過去的野路子被糾正,花鳥也越來越有吳昌碩的風韻。

期間,潘天壽成為上海美術藝專的教授,教中國繪畫史。因為學校當時沒有現成的教材,潘天壽就自己編了一套教材——《中國繪畫史》。編寫教材的這段經歷,讓潘天壽突然明白,中國畫雖然提倡臨摹、師法古人,但更為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風格面貌,自成一家。明白了這點,潘天壽開始在繪畫中尋找自我。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幽香 1925

在1928年,杭州的國立藝術院成立。已經在上海文化界頗有名氣的潘天壽,被林風眠邀請來到杭州任教。在杭州任教的過程中,潘天壽的繪畫漸漸從吳昌碩的風格中跳脫,雄強霸氣的獨立風格逐漸成熟。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松鷹 1948

潘天壽的風格,不是溫潤飄逸的小情趣,一筆一劃間,山石雄崛,氣勢大開,被公認為是“大家”風貌。潘天壽其人,卻是一個內斂穩重的老書生,生活中幾乎不漏鋒芒,初看似與霸悍的畫風沾不上關係。潘公凱先生這樣回憶自己的父親:“他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他也不喜歡多說話,他不是那種說話嘮裡嘮叨的,特別喜歡一說話就很興奮的,不是那種人。”

這樣內斂的人若是發起脾氣,就是真的非常嚴重了。曾有一次是發生在美院的考場上,因為動靜太大,成了學校事件。當時一個專研西畫的學生在潘天壽的學期考試上過於敷衍,用毛筆隨意畫了一個大墨團,就揚長而去。四十多年來一向溫和沉穩的潘天壽第一次當眾發火,找到校長林風眠要求開除這個學生,最後是林風眠的調停才平息了這次風波。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鷹石圖 1962

若是瞭解當時的中國畫境遇,就會明白潘天壽的火氣,並不是針對一個敷衍考試的學生,而是哀於傳統文化被冷落的風氣。當時的美院參考巴黎的美術學院建成,是西式美術教育的天下,中國傳統繪畫的教員只有潘天壽和他的一個助教,學生們也大多隻對西畫感興趣。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潘天壽作畫

從天朝大國到“東亞病夫”的極速衰敗,戰亂時期的陰影和懼怕使太多人對於“舊”文化迴避和不認同。傳統藝術如今的窘境,從20世紀初就以註定。

積貧積弱的年代,尋求救國的改革派渴望找到一個入口改變舊制度舊觀念。作為由外而內撬動根基的支點,傳統文化和文人舊習是一個看似不錯的選擇。被用來修身養性的文人畫因為過於注重臨摹,對寫生和現實的忽略,對“自家創作”的忽視,已經使中國畫缺少生氣。1917年,康有為寫道:“中國近世畫學衰敗極矣”。中國的五四運動還沒有爆發,但星星之火已生。陳獨秀在《新青年》上已經發表了很多倡導文藝革命的文章,其中包括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革命:“王石谷的畫是中國惡畫的總結果,要先革王畫的命,寫實主義才能輸入!”這裡的“王畫”就是老派文人推崇的以“清初四王”為代表的傳統“文人畫”。

在民族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時,在中西文化矛盾中,國畫在內的傳統文化被拿來開刀註定是文化革新的一個過程。這也成為接下來幾十年裡,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進步青年,唾棄輕慢傳統藝術的種子。中國畫在文化中的地位日漸沒落,因為失去了肥沃的土壤,直到今天也沒有回到昔日的輝煌。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記寫雁蕩山花 1962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危機四伏的年代,舞文弄墨的文化確實難以實現救國,要警醒還沒有危機意識的同胞,極端的方式、激進的內容,能避免得過且過地沉睡與繼續衰落。但是,一個民族的科學技術的落後,並不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文化藝術也必然衰落。潘天壽說:“藝術世界是廣大而無所界限,所以,凡有他自己生命的,都有立足世界的資本,不容你以武力或資本等的勢力屈服與排斥。”他認為,任何民族的新文藝都不能隔斷歷史來培養和成長,號召世界主義文化是無祖宗的出賣利益者。因此,即便參加過五四運動的遊行,潘天壽也依然熱愛中國畫;即便在只有一個國畫教員的校園,潘天壽也在堅持傳統。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黃荷映日 1965

1957年,潘天壽的堅持最終迎來了認可,在他的要求下,曾經消失的國畫系重新在美院建立,並且在幾年後中國畫系進行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分科教學,這些成為至今是中國美術學院國畫教學的結構。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50年代潘天壽與國畫系學生在杭州景雲村寓所

“潘天壽痴迷於傳統中國畫,並不代表他是老思想。它也曾對新文化和西方文化展開涉獵和研究,潘天壽在上世紀20 年代就認為中西繪畫,因為各自理念不同,所以分屬兩個不同體系,反對將二者簡單融合,而主張拉開距離。他認為,倘若將西方繪畫的明暗技法照搬到中國繪畫上,勢必會掩蓋中國繪畫特有的線條美,就會使中國繪畫失去靈活、明確、概括的傳統風格,而變為西方的風格。倘若採取線條與明暗兼而用之的辦法,則會變成中西折衷的形式,就會減弱民族風格的獨特性與鮮明性。”

(《從彩墨到國畫——潘天壽在話語權轉換中的作用》,潘耀昌)

對於中西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潘天壽擁有絕對的博大胸懷。或許,只有這樣的胸懷才能畫出那樸素且氣魄雄厚的風骨。現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潘天壽的畫“給人一種雄強的霸氣,這是他的魂”。這樣的藝術風格使中國畫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國西化的文化環境中為傳統派的中國繪畫保留了一席之地。只是,當激進的革新之後,被否定的傳統,即便與國家衰落的原因關聯不大,也已經失去根基,只留在少數人的記憶裡。我們只能追隨這少數的傳統派大師,尋找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影子,心中不免感覺可惜。

潘天壽:什麼是“合格”的藝術品

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

曾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先生評價潘天壽:“有人把他評為文人畫的最後一代,開新藝術的、最早的啟蒙人,這也不完全確切。他應該是承前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