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是一種糟糕的現代發明

今天,我們接著閱讀《園丁與木匠》第 1章,“教養”是一種糟糕的現代發明。

在過去的大家庭中,我們是如何學會養育下一代的呢?從觀察中學習,看父母如何照看弟弟妹妹,看叔伯姑嫂如何照看他們的孩子,甚至,我們自己也不得不照顧家族中比自己小的孩子,其中有弟弟妹妹,也可能有侄兒男女。在成為父母前,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崗前實習經驗。

大家庭時代已然過去,我們都渴望並且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們沒有那麼多崗前經驗。因而,我們改為向專家學習。如果某種育兒方法能讓我們有百分百的機率養育出我們想要的那種孩子,為什麼汗牛充棟的育兒書籍沒有讓我們更加輕鬆,反而讓我們更加手足無措呢?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在學習了眾多育兒方法後,似乎我們還是沒有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加快樂和成功。這是否意味著,父母學習新的育兒方法毫無意義?並不。變化已然來臨。我們要做新一代的父母。

養育孩子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需要投注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和注意力。教養理論告訴我們,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性格,進而影響孩子的人生。可是,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援。實證研究證實的是:學習、發明、創造乃至傳統、文化、道德等人類獨有的能力都在親子關係中萌芽,這些能力是人類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

可見,親子關係至關重要。人類幼崽在一個受保護的、需求可以被持續且無條件滿足的環境中,獲得了變化和探索的空間。孩子必須經由混亂才能成為具有適應能力的成年人。進化證實了這一點。年輕的大腦可以毫不費力地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這正是人類發展的策略:先隨機生成多種可能性,再保留可靠的選項。這一策略很成功。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並不會完全淘汰失敗的選項,相反,我們會把它們儲備起來,為新環境和新問題做準備。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的發展成為可能。

“教養”是一種糟糕的現代發明

△圖片來自 Pexels

當然,我們不僅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受保護的空間,讓他們探索、學習,並搞得一團糟,也要引導孩子從無序的探索轉向有序,讓他們擁有嶄新的屬於成人的能力: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統。只是,我們無法準確預測這套新的系統是什麼。這就是人類代代“重啟”的全部含義。

在這一章裡,我為大家提出來要思考的問題是:

1。現代父母與過去有何不同?

2。孩子為什麼要在混亂和探索中成長?

3。親子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

我自己的回答如下:

1。現代父母與過去有何不同:教養一詞於14世紀在英文中出現,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過去的父母在成為父母前已經從家人那裡學了很多育兒經驗。家庭規模變小以後,多數父母沒法在家庭中學習。教養模式成了父母們學習的來源。當代父母要孩子的時間越來越晚,他們開始為孩子設立目標,並相信按照教養理論教的方式,可以把孩子教導得越來越好。從科學角度來看,教養模式的建議並不合理。雖然親子關係不可或缺,但父母的天職並不是塑造孩子的人生。

2。孩子為什麼要在混亂和探索中成長:時代在變化。我們無法預測孩子未來生活的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自然選擇的方式是讓人類具備可進化性,生出特點各異的孩子,從而可以適應未來。人類的發展策略有兩步:先隨機生成多種可能性,再保留可靠的選項。孩子的探索是為了適應將來。然而,探索時要保證生存。父母是可以讓孩子在探索中保證安全的人。

3。親子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孩子的探索是為了適應將來。然而,探索時要保證生存。父母是可以讓孩子在探索中保證安全的人。當然,父母不僅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受保護的空間,讓他們探索、學習,並搞得一團糟,也要引導孩子從無序的探索轉向有序,讓他們擁有嶄新的屬於成人的能力: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統。只是,我們無法準確預測這套新的系統是什麼。

歡迎您在留言區留下您的答案,或許,您的答案能讓我們獲得讀書之外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