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營山白巖寨出了個清官李初元 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四川營山白巖寨出了個清官李初元 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營山白塔公園李初元塑像

夜鶯 文/圖

到了營山縣小橋鎮不去白巖寨轉一圈,回去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去過小橋。

然而,作為一個正宗的小橋人,在小橋街邊生活了近二十年的人,我也是翻閱《營山縣誌》才知道這個小鎮附近曾經有個赫赫有名的李初元,實在是愧對他這個先人。

李初元,營山小橋白巖寨人,生卒年不 詳 , 嘉 靖 甲 辰(1544年)科進士。

道監察御史 遺金五錢敝襪一雙

同治庚午秋新鐫的《營山縣誌》載:“李初元,進士。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廉介英敏。以報國澤民為志。奏罷本邑黃渡驛遞,請蠲閬中。錦屏關稅。出按河南。人不敢以私幹。豪強屏跡。及卒。啟其篋,惟遺金五錢。敝襪一雙。載通志。”

李初元為官清廉耿介, 聰慧卓識,由此可見。當初,他以河南道監察御史身份去巡視河南鄉試,因閱卷勞累過度,殉職。死後人們清點他的遺產, 發現箱子裡僅有五錢,和一雙破舊的襪子。喪事還是同事們眾籌給辦的。 廉潔奉公如此,贏得滿朝高贊,載入青史。

《四川通志》也說:“汴院撫臺二司啟視篋,惟遺金五錢,敝襪一雙,莫不嘉獎嘆息,厚為賻斂,自親王以下,各制哀詞而泣悼焉,此盛德足以感人至深者也。”

李初元殉職後,葬在白巖寨。《營山縣誌》輿地篇有:“李初元墓治東四十里白巖寨”一記。

四川營山白巖寨出了個清官李初元 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白巖寨上的雲泰亭

這個牛年春節後, 筆者邀約好友分兩次踏訪白巖寨。 白巖寨位小橋鎮東南方向,兩三公里處。寨上有五六戶人家, 常年居住山上的有兩三戶。 不要說寨上長大的中年人, 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80多歲的老者,聽我們說起李初元來,也是全然不知,表情茫然。當我把營山白塔公園拍的李初元雕像給他們看時,他們半信半疑,又無比驚訝地說:“這裡還有個名人,我們真不知道吶!”看來想要實地考察一下李初元的墓址,也是無望的了。

登臨雲泰亭 感到墨香猶存

雖然李初元的故事, 不為鄉人所知,但邑人白不緇的《登賒月樓》:“危闌高歭白巖頭,賒月傳名趙朗侯。山對景陽連鷲嶺,河分黃渡下渝州。” 卻被很多人引用過。這賒月樓, 就位於李初元的屋後山寨上。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營山知縣趙朗如修建的。

白巖寨,形若睡獅,平地之間突起,岩石灰白,穹然壁立,光潔如玉,晝日夜月,白光耀目,故名白巖。 賒月樓就在獅頭白雲寺古剎後面的絕壁處,此處起亭“依山臨水,崢嶸突兀”難怪有“一時同人雅集”之盛。

登樓覽勝,景陽山,青巖鋪,龍王寨,黃渡河,奇峰聳翠,山光水色,田疇莊戶,盡收眼底。

寨上, 過去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寨門。寨牆高聳,四面環繞。三面絕壁,一面進出,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營山民間傳統文化》記載:宋翰林侯盛宗,蘇軾後裔———清代蘇文淳知縣,也曾家住白巖寨下。如今這些建築都沒了痕跡。唯有賒月樓遺址新建的五星形“雲泰亭”,上書的“白雲遺風今猶顯,龍泉幫扶亦為貴”猶在述說當年風月。“五巖一樓, 名士雅集” 的傳說,我們也只能遙想。

登臨白巖寨上的雲泰亭,李初元那首《遊白崖山書舍》,一下就湧到嘴邊:“一別曾千里,十年今始還。洞中雲未老,溪口月將圓。客醉山容翠,僧舍竹影娟。結茅各有口,歲晚託青蓮”。此詩清新脫俗。清乾隆癸亥孟秋月編纂的《營山縣誌》上, 收錄了他寫的其他七八首詩文。有寫太蓬景福寺的,也有觀景懷人的。 為了帶回家細細品讀,筆者掏出手機認真翻拍了照片。斯人已逝,墨香猶存,亦足以寬慰足下這片花果山了。

許是雨天,遊人寥寥,幾聲狗吠,打破了寨上的幽寂。前幾年遊人如織的賞花局面,一去不返。大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況味。

寨上白雲寺 歷史長河中遭毀損

寨上的文物古蹟在歷史長河中遭毀損,寨上的白雲寺,沒了;白雲書館,也沒了。白雲寺遺址上的四排三間穿鬥房在煙雨中靜默。 木格花窗, 竹泥夾牆, 大門上方一排紅色標語還在。 正殿和兩側廂房, 殘垣斷壁,搖搖欲墜,一片狼藉。與寺外的3幢樓房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小心翼翼, 拍下正殿堂屋前壁的四塊碑刻。 其中一塊刻有嘉定九年“修龕碑記” 的落款。另一塊是光緒九年的,碑題破壞,《盂蘭會碑》 碑文依稀可辨:“白雲寺方境眾姓, 共建盂蘭道場,捐資積會,提正直者,司其出納, 以每歲××為中元之用,誠義舉也,亦善事也!功成將勒諸石, 以志不朽,屬予××以記之……詎非義舉善事,可垂不朽哉。”大意是:孟蘭道場,是白巖寺附近的老百姓共建的。他們選了個正直的人來記賬。捐的錢,作為每年月半節開資。這是好事情,就讓我把它記下來,刻在石頭上……聽古人的話,做好事,和目連一樣,有顆善心。這樣就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四川營山白巖寨出了個清官李初元 歷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建在白巖寺遺址上的民宅

營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享“科第仕宦,甲於蜀都”之美譽。作為營山四大古鎮之一的小橋鎮,更是營山的東大門,這兒人煙阜盛,交通便捷,我們希望廉史李初元的故事在當地廣為傳頌,而不是像寨上的美女石那樣, 在荊棘葛藤中閃爍,養在深閨人未識。(作者原名龔華瓊,系營山縣小橋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