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人是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種迴歸

聽多了各種高人關於人類存在的各種設想和道義,看看西方心理學和心靈學大師的思考和分析,也頗具啟發意義。

卡爾·榮格(1875—1961)是

瑞士

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近代心理學的鼻祖,被BBC稱為當世最受尊重的、偉大的精神病學家。提出了集體潛意識、原型、情節等重要心理學概念,開創了心理型別學和字詞聯想測驗。

他通讀佛道理論,熟知莊子,精通《易經》,用十多年的時間專研煉丹術,研習《太乙金華宗旨》,著有《金花的秘密》。

其影響不僅限於心理學界,對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等領域也有重要的影響。

2009年,榮格的私人日記《紅書》問世,被時代週刊稱為近百年心理學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成為年底暢銷書,社會上也掀起新一輪的“榮格”熱。

榮格:人是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種迴歸

榮格和夫人

一、理性主義和三維世界的侷限性

榮格對於當今流行的理性主義人生觀做了批判:很多人把自己與自己的意識等同起來,而且想象他們怎樣理解自己,自己就是怎樣的人。

理性主義和教條主義是我們時代的病,它們妄稱對一切問題都能提供答案。但是,當今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十分侷限,用已知的知識矇蔽無限可能的真相,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對於超出我們理解範圍之外的事物,我們是無法確認的。

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裡,這個世界形成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確定了我們基本的精神條件,這種客觀形成的思維和精神把我們束縛於當下的世界,如果有更高維度的世界,我們是無法想象的。

榮格:人是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種迴歸

二、死亡是LH向高維世界的迴歸

假如生命還能“在那裡”繼續存在,存在的必然是超脫了時間與空間的精神。從心理學觀點看,來世生活似乎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邏輯延續。到了老年,人開始讓記憶展現在LH的眼睛之前,在沉思中,在內在和外在形象之中辨認自己。這像是對來世的一種準備,

正如柏拉圖所謂的哲學是對SW的準備一樣。

榮格認為來世如果存在,並不一定是一個令人愉快的地方。人的誕生和去世都沒有收到任何善意的提示,生與死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規律上看,該國度都保持冰冷的寂靜,不為親人的悲慟所動。

榮格認為,人的LH可能是去往一個更高維的地方,哪裡也有某些侷限性。在LH達到某階段後,三維生活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LH無需迴歸,這時候LH從三維世界消失,達到佛教所說的涅槃境界。但是如果還有一次羯磨的安排,LH會再次陷入慾望之中,並再次投生。

當然,從科學精神的角度講,我們缺乏我們的任何事物會永恆儲存的具體證明。我們最多可以說我們精神的某一部分會繼續存在。我們也不知道,繼續存在的事物是否意識到了它自身。

三、高維世界投影的“永恆人”

榮格提出“永恆的人”的概念,也就是自性。

1944年病後,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在山中行走,陽光高照,四面都很開闊。然後他走進路邊一個小教堂裡,祭壇上沒有宗教聖物,僅僅陳列著珍奇的花卉。在祭壇前面,一個瑜伽信徒盤腿面對著他,正在深思。榮格仔細地看了看他,這信徒長著榮格的臉。他深感驚駭,驚醒過來,想到:“哎呀,他不就是設計我的那個人麼。他做了一個夢,我就是夢。”榮格知道,等他一醒來,自己就不存在了。

榮格認為這個夢是一個比喻:我的自性正在沉思,設計著我的塵世形體,以便進入三維的存在。當棄絕來世的存在時,自性就帶有一種宗教的姿態,正如那個夢中的教堂一樣。在塵世形體中,它可以經歷三維世界的種種體驗,但是,透過更大程度的意識,它就向前又邁出了一步。(這種理論類似某些玄幻小說中的輪迴體驗,某大能讓自己不斷地輪迴重生,體驗世態,完善道心。)

這個夢的目的是顛倒自我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關係,把潛意識表現為經驗人格的製造者。這種顛倒的含義是,

在“另一方”的見解中,我們潛意識的存在是真實的,而我們的意識世界則是一種幻覺,一種為專門目的而設計的表面現實。就像夢一樣,只要我們還在其中,它就是一種現實。

顯然,這種狀況近似於東方“虛妄”的觀點(比較像莊子的夢蝶)。

榮格:人是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種迴歸

四、“永恆人”的啟發意義

榮格認為潛意識的完整性是全部生物事件和精神事件的真正精神導師。這是一條原理,它要爭取全部實現;在人的方面,則是獲取全部的意識。獲取意識,是最廣泛意義上的文化,而自我知識則是這一過程的中心和本質。東方人給自性增添了毫無疑問的神性意義。

對於人來說,決定性的問題是:

人是否與某種永恆的事物有關係。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避免把我們的興趣集中在徒勞的活動上,集中在各種沒有真正意義的目標上。

沒看透這一點的人,要求世界承認個人的財富,人越是強調虛假的財富,對本質的東西越缺乏敏感性,而他的生活也就愈加不能令人滿足。因為他只有有限的目的,他就覺得受到了限制,造成各種負面心理。

如果我們理解並感受到,我們在此生中已經與永恆有某種聯絡,慾望和態度也就會發生變化。歸根結底,我們重視某物,是因為我們所具有的本質;如果我們不具備這種本質,生命就會被浪費掉。在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上,首要的問題也是某種永恆性是否表現在這種關係之中。

我們只有與永恆產生聯絡後,才能獲得對它的感知。

人最大的限制就是“自性”,它表現在這樣一種經驗中:“我僅僅是這樣的!”只有意識到自己這種狹隘的自性,我們才有可能與潛意識的無限性建立聯絡。

感受到自己既是有限的,也是永恆的,既是此又是彼。認識到我們自己在我們個人的組合體(即:最終是有限的)中是獨特的,我們就有能力意識到無限和永恆。非此莫屬!

榮格:人是高維度存在的投影,死亡是一種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