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幾億年前,喜馬拉雅山曾是大海汪洋一片,如今那裡聳立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附近就是雅魯藏布江、怒江,三江源離喜馬拉雅山脈也不遠,總能找到大海的蹤跡。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珠穆朗瑪峰海拔高達8848。86米,據最新測定資料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釐米。時間是最好的成長劑,日積月累是最偉大的武器,從理想化的角度來看,如果從海平面算的化,從0到8848。86米,大概要經歷884886年,成為世界第一高峰也不會超過100萬年的時間。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100萬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對於地球來說不過是個小數點,對於宇宙來說100萬年就普通人類的幾秒鐘,簡直就是微不足道的N次方。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如果說高山出平湖是人類的巧奪天工,那麼平湖出高山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人類的巧奪天工有多麼精妙,都大不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說高山出平湖是人類的偉大創舉,可以看得見可觸控可感知,那麼平湖出高山則顯得高深莫測,一切都那麼不可思議,常人之理解也不過出於半信半疑,甚至是拿來主義,專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反正誰也沒有親眼目睹。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我們看上去的大海是平的,其實大海是圓的,大海就是裹在地球周圍一層厚厚的水。大海所謂的一望無際,對於大山深處的人家是成立的,因為大山的子民猶如井底之蛙,稍微大一點的草原、大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天文概念。人們視線中的大海其實是有盡頭的,因為人的視線是不能拐彎的,大山能阻擋大山子民的視線,大海同樣也能阻擋大海子民的視線。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物以稀為貴,大山子民嚮往大海,大海子民同樣仰慕大山,人類在自然介面前都是螻蟻,連井底之蛙都算不上。大山阻擋了大山子民奔向海洋的視線,海洋也阻隔了大海子民走進大山的通道,大海子民對大山的嚮往絲毫不遜大山子民對大海的嚮往。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高山與大海相連相通的探索史,山珍海味能成為一個成語,不正說明了山水相連不可分之情嗎?山水相連的地方恰恰是視線最寬闊的地方,也恰恰是人類境界最高的地方,自然也是風景宜人和兵家必爭之地。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秦皇島的老龍頭,作為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向東接水上長城九門口,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得名“老龍頭”。老龍頭不遠處便是天下第一關之山海關,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山海關直接決定了明朝的命運,也決定了李自成的命運,這不能不說山水相連處,朝雲暮雨般的神奇和兇險。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高山出平湖也是不常見的自然風景,大海深處有大山則是尋常的存在,不然的話喜馬拉雅山怎麼會從汪洋大海中誕生呢?板塊擠壓是喜馬拉雅山形成的外部條件,如果那片大海深處沒有大山,任憑地球板塊如何擠壓,喜馬拉雅山也不可能橫空出世。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地理決定論認為,人類的一切行動和認知都取決於地理環境,雖然極端到不無道理,甚至出現了犯罪地理學這麼一門學科,這不能不說人類的一切都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影響。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大山深處的子民很少會打漁,大海邊上的子民很少會耕織,蠶桑織布大海不會發源於沿海地區,造紙印刷術大海不會起源於海洋地帶,這也正是先有農耕文明後才有海洋文明的緣故,沿海地區的子民學會了大山子民的耕織,填飽了肚子之後才可能去開闢海洋航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洋文明不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更不存在誰要戰勝誰的問題。

《大海對高山說》之一,海洋文明是農耕文明的延續,向太空要未來

農耕文明孕育了海洋文明,海洋文明的延續又在哪裡呢?海洋文明的下一步是太空文明,太空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經濟也有油燈耗盡的那一天,人類下一步發展必然要在太空中尋找空間,這也是避免地球資源消耗殆盡,避免人類衝突不可控的可行性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