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迎新:一中精神,代代相傳

孟迎新:一中精神,代代相傳

孟迎新,筆名水心,菏澤學院單縣分校教師,喜歡擺弄文字,偶有文章見諸報端,著有散文集《行吟留墨》。

一中精神,代代相傳

文/ 孟迎新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出生在單縣東南部一個偏僻落後的村莊,距縣城六十餘里。在那物質匱乏、交通不便的年代,村裡人大都在村莊周圍狹小的空間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輩子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樣。我的父親卻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上世紀五十年代,他背起簡單的行囊,走出了村莊,徒步走到縣城,入單縣一中初中部讀書,後考入單縣師範,畢業後回鄉教書。父親把知識帶回了家鄉,也把一中精神帶回了家鄉,他經常向我們講述一中精神,啟迪我們與矇昧頑劣告別,走上了求知進取的道路。

聽父親講那過去的故事

在我的記憶裡,父親經常給我們講述他在一中讀書時經歷的故事,講那裡的老師如何多才博學,敬業負責;講那裡的同學如何刻苦勤奮,團結友愛;講食堂裡的師傅如何熱情溫和,關愛學生;也講一中門口的兩排松樹,蔥蘢整齊,四季常綠,像兩排紀律嚴明、精神飽滿的哨兵,每天在列隊迎接學生的到來。

父親在我們偷懶淘氣時為了激勵我們好好讀書講這些故事,更多的是在吃飯時、在睡覺前、在勞動過程中講,他講一中的故事成為了一種習慣,因為那三年的求學時光,在他的生命裡彌足珍貴,一中歷練了他,成就了他,讓他從一個矇昧無知的鄉村少年變成了一個學識淵博、視野開闊的有識之士,那裡的老師同學、那裡的教室操場、那裡的一草一木都融進了他的血液他的生命,讓那三年時光永遠鮮活地沉澱在他的記憶裡,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需要講述時,脫口就能說出,信手即可拈來。

記得父親講得最多的,是他的幾位任課老師,韓老師、滿老師、喬老師……他們工作都認真負責,每天都披星戴月,早來晚走;他們講課都生動有趣,對學生關愛有加。父親常常感慨地說:“我的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是出類拔萃的好老師,一中所有的老師都是師德高尚的好老師。在一中,老師認真教書,學生勤奮學習,是一種常年不變的風氣,這,就是一中精神。我要傳承這種精神,做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父親在一中精神的激勵下,一生在鄉村學校辛勤耕耘,培育無數農村學子刻苦讀書,走出封閉的鄉村,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父親把一中精神變成了蒲公英的種子,用盡全身的力量,虔誠地吹送到學生的心裡,紮根發芽,茁壯成長。

跟哥哥一起感受被關愛的溫暖

哥哥是聽著父親的故事長大的,單縣一中的名字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刻骨銘心地存在於記憶裡,成為激發他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1979年,11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單縣一中初中部,後又考取高中,在一中度過了6年時光。哥哥因患嬰兒癱腿部落下嚴重殘疾,走路非常不便。剛去一中時,母親格外牽掛他,擔心他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父親卻放心地勸慰母親:“一中就像一個大家庭,領導、老師、同學都會關心照顧他的,不用擔心。”果不其然,哥哥一個多月後回來,就給我們講述了很多他被關愛的暖心故事,他說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很關心他,經常對他噓寒問暖,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同學們每天都給予他生活上的幫助,有的幫他打飯,有的幫他刷碗,有的幫他洗衣服,有的幫他曬被子……哥哥感動地說,他就像一位王子一樣,每天都被老師和同學眾星捧月般簇擁著,讓他一直生活在幸福中。母親一邊聽一邊高興地抹眼淚,我的心裡也湧起一股暖流,和哥哥一同體味著被關愛的溫暖。

哥哥的班主任司老師揹著他去看電影的故事更是讓我們感動。哥哥說上一週學校組織全校同學去大眾影院看電影,同學們要排隊徒步去,看完後再徒步返回。同學們得知這一訊息無不歡呼雀躍,哥哥卻黯然失落,一中離大眾影院約三四里的距離,來回兩趟,對於他來說無異於要進行一次二萬五千里長徵,他決定放棄。這時司老師走到哥哥跟前,微笑著對他說:“這部電影很好看,我揹你去。”司老師的語氣很溫和,卻無比堅定,難以抗拒,哥哥只能順從地伏在司老師的後背上。司老師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其他同學想背一會哥哥,讓司老師歇息一會,司老師卻不讓,堅持獨自揹著哥哥走完全程。哥哥的講述讓我覺得,單縣一中真是一個讓人無限神仰的地方,那裡的老師不僅在認真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而且以最仁慈的心、最純真的情、最厚重的愛對待學生,他們是老師,也像父母,像朋友,他們勤勤懇懇育桃李,兢兢業業做園丁,甘為孺子當黃牛,耕出一中四季春。父親的老師如此,哥哥的老師亦是如此,一中的一代代老師,都在身體力行地傳承一中精神,一中精神的賡續相傳,讓一中一直處在單縣教育的高地位置,成為人人嚮往的神聖殿堂。

孟迎新:一中精神,代代相傳

夢寐以求的一中,我來了

父親和哥哥講述的故事,讓我一直對單縣一中無限神往,我也無數次想象勾勒她的模樣。1984年,我初中畢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報考一中,並如願考取,那年秋天,我成為一中的一名學子,當我揹著行囊站在一中門口時,我激動且驕傲地說:夢寐以求的一中,我來了。

置身於一中校園,三年的求學生涯,讓我對一中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裡,老師備課常伴三更月,起床常在五更天,傾盡丹心育桃李,不負韶華鑄師魂,辛苦付出、無私奉獻、愛生如子是他們的生活常態,從父親和哥哥的多次講述裡,我早已感同身受,不足為奇。讓我感動的是,老師們總是俯下身子從心理上情感上親近我們,鼓勵我們,幫我們消除自卑和不自信,消滅自私狹隘,幫我們樹立遠大理想,引領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我們真正懂得讀書求學的意義。為此,我們都親切地稱老師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更是我們的心理導師和精神領袖。

教我們語文的陳老師,常常吟誦著詩詞名篇告訴我們要有悲天憫人、治國平天下的情懷;教我們地理的王校長,常常對著地圖啟迪我們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教我們歷史的郝老師,常常用歷史名人為榜樣激勵我們要超越小我培育大我人格。在這裡,我還懂得了拼搏的意義,理解了堅持的價值,感受了奮鬥的力量。在這裡,我讀懂了一中精神是幫助學生實現從小我到大我蛻變的巨大力量,是幫助學生完成從平庸到卓越飛躍的豐富滋養。我很幸運,一中成為我前行路上的重要驛站,在這裡,我汲取了知識和精神的雙重養分,以積極進取、昂然奮發的姿態,開啟下一段旅程。

餘生,與一中朝夕相守

後來,我考取了一所師範院校,畢業後分配到單縣師範教書,兩年後,我嫁給了一中的一位體育老師,我們把家安在了一中家屬院,與一中校園只有一牆之隔,從此,我開始與一中朝夕相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一中深情守望。每天晨曦初露時分,我就能聽到學生跑操時傳來得整齊有力的聲聲腳步;夜深人靜的時刻,仍能看到教學樓裡發出的潔白耀眼的束束燈光。在我的深情守望裡,一批批學子懷著希望從單縣的四面八方而來,又帶著滿滿的收穫從這裡展翅騰飛,飛向祖國的大江南北。在我的深情守望裡,單縣一中的辦學規模逐步擴大,相繼建造了東校區、北校區和南校區,承載了更多學子的求學夢想。在我的深情守望裡,單縣一中的教師隊伍迅速擴大,很多年輕教師攜帶著高學歷,從名校而來,從外地而來,為一中教師隊伍不斷注入強有力的血液,讓一中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階。

與一中朝夕相守的日子過得很快,往事經年,轉眼之間,已近三十年。三十年裡,愛人從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變成了兩鬢染白的老教師,在一萬多個晨昏交替的日子裡,他一直在踐行和傳承一中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與同事精誠團結,每一堂課都精心打磨,凡事都力求精益求精。他從姜老師、陳老師、楊老師等老一輩體育教師手中接過振興單縣一中體育事業的接力棒,又盡最大努力把這種精神傳遞給年輕教師,於是有了敢於披荊斬棘、幹事創業的年輕教師團隊,他們以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精神面貌,率領單縣一中學生排球隊獲得了全省冠軍,率領籃球隊、足球隊、田徑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體育學科如此,其他學科亦然,所有一中教師,都在為一中的發展騰飛貢獻著力所能及的力量。

單縣一中,我深愛的母校,今年,是她建校70週年華誕。70年來,一中精神不斷豐富不斷髮揚光大,支撐著一中連年持續創造教育的輝煌,而那些一直在認真恭謹傳承一中精神的領導和老師們,從父親求學時期的老一輩教師,到如今正奮戰在講臺的年輕教師,一代代一中人,用雙肩托起了教育的使命,用奮鬥詮釋了一中精神的精髓,他們是一中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值得一代代學子敬佩的人,他們上課時的音容笑貌,他們和學生促膝談心時的暖心話語,都深深鐫刻在學生心底,化為學生懷念母校的理由和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動力。他們會把一中求學的經歷變成眾多暖心的故事,講給親朋好友聽,講給子孫後代聽,讓一中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孟迎新:一中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