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有天下午,堂姐打電話找我,很焦慮的告訴我,3歲大的兒子在幼兒園打人被老師投訴,堂姐也被請去幼兒園“喝茶”了。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

挺好啊,這是個挺好的訊號

。”

“這還好?!你別開玩笑了,快幫我出出主意。”堂姐依然很焦慮。

我電話裡先安慰了一下她,並且跟她一起探討了下面幾個問題:

一、孩子為什麼打人?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雖然情況多種多樣,但總結下來無非就下面這幾類:

1、被打之後反抗

2、搶奪玩具時候動手

3、別人不理自己

4、無聊練練手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是不是覺得第4類很迷幻?不過確實經常發生。至少在大人的眼裡,

很多時候孩子打人是無厘頭、無理由的,這樣是很不對甚至是很“惡劣”的行徑。

但如果你剔除掉自己內心的

道德感

,只從孩子的

行為

需求

出發去思考,其實,這上面的4種行為都是基於同一個原因產生的:

「社交技能缺失」

1、被打之後為什麼打回去?因為生氣,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反抗。

2、為什麼搶玩具的時候打人?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對方交涉。

3、為什麼別人不理自己就打人?因為不知道怎樣才能吸引對方注意力。

4、為什麼無聊?因為不知道怎麼在人群中找樂子。

你看,這樣一分析,是不是都屬於“社交”的範疇?

孩子的一切錯誤都是教育的訊號和資源。

「社交技能」這東西,小時候叫

“技能”

,長大了就叫

情商

除了知識和賺錢能力之外,這可能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了。

但可惜的是,這東西不是孩子的“出廠標配”,不是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社交技能,是要靠後天習得的。

那麼誰來教這些呢?看哪呢,就是你——得父母來教。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你可能很委屈,會說:

“我教了呀,我天天教育他不要打人,甚至都打屁股打了多少次了,還是沒用啊~”

恭喜你,跟我堂姐一樣的教育方法,這不,跟你一樣,還是沒用,還是被老師請去“喝茶”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二、“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堂姐有一次帶我的這個小外甥來我家做客。

外甥很興奮也很活潑,關鍵是眼光也不錯。

一進我家就“相中”了我新買的價值不菲的牛皮沙發,二話不說就爬上去興奮地跳來跳去。

堂姐很是過意不去,立馬跑過去拉住他,讓他

“不要跳!下來!”

說句公道話,我這個小外甥真的算是聽話的了,沒怎麼糾纏,自己就下來坐好了。

不過也許是太喜歡這個沙發了吧

,沒過多久,當我和堂姐在餐廳聊天時,就又聽到了那個“小調皮”在沙發上蹦來蹦去的聲音了。

堂姐不得不打斷我們的談話,再去客廳“調教”自己兒子一番。

這次,

兒子變頑固了

,努力反抗媽媽的命令,

在沙發上跑來跑去

以逃離媽媽的拉扯

最終:

堂姐以兒子屁股上的兩個巴掌印為代價,結束了這一次的“逆反”。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為什麼會這樣?孩子就天生不愛聽話麼?

你太瞧得起孩子了。

孩子大多數行為都是靠本能活動,

而人類最根本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

我的小外甥再怎麼“熊”也不可能為了“贏得”媽媽的巴掌而堅持跳我的沙發。而堂姐的這一波操作裡,其實差了50%的火候。

孩子為了

“避害”

,所以第二次努力

逃離媽媽的拉扯

。但是,不跳沙發的

“利”在哪呢

沒人告訴他,包括他的媽媽也沒有告訴他。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於是我來“補足”另外50%的火候。

我走過去,告訴外甥:

“舅舅這裡有個很難的樂高,到現在都沒拼好,你願意幫助舅舅嗎?我們一起來拼吧!”

外甥剛才還在因為媽媽的“巴掌”抹眼淚,聽到我的邀約,立馬破涕為笑,開開心心地跑到餐廳和我一起拼樂高。

在他玩得很盡興的時候,我小聲告訴外甥:

“謝謝你沒再跳舅舅的沙發,不然舅舅的沙發就要被弄壞了,舅舅就要很心疼了。”

外甥很吃驚地眨巴眨巴小眼珠子看著我,然後有點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一下說:“對不起舅舅,我再也不跳沙發啦!”

就這樣,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愉悅的午後,外甥也再沒有去跳那個沙發。我和堂姐在餐廳聊天,小外甥就很乖地在一旁拼樂高。

所謂“恩威並重”,就是這個道理。

當外甥在跳沙發的時候,雖然他知道跳沙發可能要挨媽媽的巴掌

但是卻沒人告訴他比跳沙發更好玩的活動

所以在他忍耐了一陣之後,最終還是會選擇

“鋌而走險”。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孩子“不能打人!”但我們幾乎從來沒教過孩子

“除了打人,我們還有其他社交方法。”

三、還能教些孩子什麼?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一定明白我要說什麼了:

我們不光要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

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做什麼更好」。

比如:

1、被別人打,我們可以告訴老師、推開對方並逃離、回家後告訴父母。

2、搶玩具時,可以用其他玩具交換;或者一起商定玩玩具的時間交換著玩;又或者告訴老師。

3、別人不理自己或者無聊的時候,可以透過分享玩具和美食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和大家做朋友……

當然,這樣生硬地跟孩子講解,未免有些太“幹”了。

教育孩子,有時候跟治病很像,需要“系統療法”。

(一)繪本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最好的媒介是繪本。

因為

漫畫的視覺刺激

配上

聽覺上故事的薰陶

,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其中的道理。

推薦幾本繪本和孩子一起讀,孩子會更願意用更友好的方式和其他人交往: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圖書館的獅子》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找愛的鼴鼠》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大黃狗和小鱷魚》

優秀繪本的魅力在於,

你以為它在講故事,實際上它在講道理

。但你當你想總結其中道理的時候,卻發現,道理太多並不好總結。

好的道理是沁人心脾的,好的道理是記得住但說不出的。

當然,如果你能在讀完繪本後

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裡的人物

自己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做

。那麼孩子會記憶更加深刻。

(二)“實戰演練”

很多時候,道理講得好好的,但是當孩子回到幼兒園,

又會“故技重施”。

別怪孩子,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孩子不熟練。

就算知道怎麼做,臨場發揮還是沒有經歷過。

所以,為了

縮短語言到行動的距離

,我們需要和孩子在家裡演練幾次。

比如,

家長可以扮演幼兒園的小朋友,設定各種社交場景,讓孩子自己在家鍛鍊如何使用剛剛父母教過的或者繪本里學來的更健康的社交話術和技巧

有條件就多演練幾次,讓孩子形成

“肌肉記憶”

,才能確保在幼兒園裡的行為得到更快的改觀。

(三)耐心、耐心、耐心!

你拖拖拉拉的毛病是花了幾年改掉的?

你花了多久勸你老公不抽菸,老爸不喝酒的?成功了嗎?

其實,屢教不改並不是孩子的“專屬”。

如果大人都很難做到,何必去強求孩子呢?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記住這2點,問題迎刃而解

忘記了,就繼續講;做得不好就繼續練。

“苦口婆心”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不是貶義詞,而往往是必備的基礎技能。

本文首發於:漂亮媽媽童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