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們沒有成就?千萬別信……

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狀元們後來都平庸了嗎?做學霸沒用嗎?

2012年,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釋出了“狀元平庸論”。

《春城晚報》報道稱,羅崇敏曾專門調研過雲南近十年來的22名“高考狀元”和奧賽獲獎者,尤其關注他們畢業後的現狀。可令他吃驚的是,這些“狀元”、大獎獲得者,在各自的事業上幾乎都沒有什麼大的建樹,與當初人們對狀元的預期相差甚遠。除此之外,

羅崇敏還查閱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來全國的124名高考狀元。“他們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接近十年後,你還記得羅崇敏的結論嗎?

1 狀元們去向不明

我們回看2012年的報道——

在雲師大附中校園裡,矗立著一塊“狀元碑”。根據記載,從1977年至今,雲師大附中一共產生過30多個全省高考狀元(不含加分狀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被清華或北大錄取,近年來被香港大學錄取的學生也比較多。

這些狀元考生最終都去往哪裡?有沒有在各領域取得不錯成績?對於這些問題,雲師大附中坦言並不掌握。據瞭解,

很多狀元畢業後就很少聯絡了,偶爾會來個電話,尤其是去了國外的學生,聯絡就更少了。

比如,不少狀元在國內讀完大學後,最終選擇去國外繼續讀研,其中以歐美國家居多,或者留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工作,回到雲南就業的相對較少。其中一些狀元本科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並未在相關領域繼續學習或研究。記者瞭解到,我省2006年高考文科狀元劉涵,去年從香港大學畢業(期間赴國外做了一年交換生),同時受邀4大會計師事務所,最終去向暫未得知。

這段文字好像是為了印證後面的說法——

羅崇敏舉例說,

美國每年的GDP,70%是由美國大學師生新技術產品化、產業化所做出的貢獻。美國大學師生每年創造的新技術佔全球每年新技術總量的60%。我國高等教育對GDP的貢獻率只有3。4 %。我國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佔全國的60%左右。

我國改革開放後,約2000多名“高考狀元”,現在沒有一個成為該領域的精英人物。雲南有70多名“高考狀元”,也沒有成為負有盛名的創新人才。

2 從機率角度思考學霸

“現代教育追求的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最終進行的是能力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教育。中國要由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必須高度重視能力教育。”這是羅崇敏當時的看法。

似乎沒有對新技術產品化、產業化做出多大的貢獻是狀元們的責任一樣,正如前段時間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文科生太多的緣故。

狀元是不是成為領軍者,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事情。我有朋友說,考不上大學就過不好嗎?還有朋友說,考上985還不是要996?

對某些個體來說,這些話都有道理。

不過如果你從機率看,狀元們,狀元代表的學霸們,能夠獲得更優質生活的比例更大。

以我關注的基金經理為例。

長信基金許望偉,是2003年高考文科狀元,本科碩士都讀得復旦。

泓德基金鄔傳雁,曾是1987年湖北鄂東南區域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公募一哥王亞偉,1989年安徽省高考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是1999年商丘市高考狀元,考入北京大學。

廣發基金林英睿,曾為2004年雲南省高考“狀元”,考入北京大學。

博時基金林景藝,為2004年湖南省株洲市文科“狀元”,考入北京大學。

工銀瑞信基金孔令兵,則是2007年吉林高考理科狀元,考入香港科技大學。

易方達的張坤,本碩也是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專業。

諾安基金蔡嵩松,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就讀計算機專業;後又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讀了碩博,專業主攻晶片設計。

南方基金林樂峰,北大數學系學霸,兩塊奧數金牌得主。

大成基金則有三位高考狀元,分別是蘇秉毅,1998年廣東省狀元,考入清華大學;李博,則是江西省九江市狀元;夏高,為2001年廣西省玉林市理科高考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除了狀元,還有很多不是狀元的學霸。

嘉實基金王貴重,13歲就考入北京大學,22歲理學博士畢業,27歲時就已在嘉實基金擔任了5年TMT研究員。

廣發基金邱璟旻,早期就讀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8年本碩博連讀。其中,本科在北大生物系進行基礎學科培訓,之後轉入北大化學系,本科畢業後他又被保送到中科院研究生院,1年後又去了清華大學化學系從事客座研究2年。

國聯安基金黃欣,倫敦經濟學院會計金融專業碩士。這是一家誕生過18位諾貝爾獎得主、55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的頂尖院校。

工銀瑞信王筱苓,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清華大學MBA碩士。

國投瑞銀施成,清華大學工學碩士。

永贏基金盧綺婷,2009年以高考682分獲得中山市理科總分第二名,被北京大學經濟系錄取,後又到上海交通大學讀了金融學碩士。

工銀瑞信張洋,沃頓商學院統計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博士。

西部利得基金盛豐衍,保送交大專業隨便選。盛豐衍還曾在雪球表示,自己的助理高三進過全國奧數冬令營,拿了省第一,他還祈禱北大網紅數學家韋神(下文要說到)千萬別來投資圈搶飯碗。

金信基金劉榕俊,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科學院金融學碩士。

安信基金袁瑋,雖然語文不及格,但是人家依然考上了浙大,碩博北大。

……

3 為什麼你羨慕掃地僧

前段時間很火的北大掃地僧,韋東奕,稱為韋神,韋教主。

他不是狀元。他高中就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是第49屆、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滿分、金牌第一名,在北京大學完成本科學習後,相繼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北京大學的博士生。

韋神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父親韋忠禮便是山東建築大學的數學教授,而韋東奕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很深。

韋東奕的父親韋忠禮,1963年8月16日出生於浙江東陽,也擁有過人的數學天賦,碩士畢業後,韋忠禮順利進入山東建築大學任教,因數學造詣十分優秀,1996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在是山東省數學會理事,山東建築大學院理學院副院長。

狀元們沒有成就?千萬別信……

有人羨慕韋神,也有人總要說,韋神不如誰誰誰。

我不怎麼想討論他不如誰,只想問你,如果你羨慕他,是因為什麼羨慕?

只有到了這個級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他們的這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繼往聖之絕學,開後世之先河。

不管他們是不是能做到,至少有了做到的資本。

4 父母為什麼更加望子成龍

父母們也很羨慕狀元們、學霸們,以及這些掃地僧。他們希望孩子們就算做不了掃地僧,也希望他們能未來生活得更好。

作為普通人,作為普通父母,為什麼這個時代的普通父母,比以往更加望子成龍?

都以為雞娃家長只是中國特色,並不是!這股風潮,全球,都在蔓延。

狀元們沒有成就?千萬別信……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歐美“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頭上,那種高度參與、高度控制兒童的教養方法越來越多,根本原因是,經濟地位越來越不平等以及教育回報高所引起的(在中國的表現是,文憑社會沒有985/211真的難謀到個好工作)。

例外的只有北歐。他們能夠放任自由地養育孩子,不是因為維京人骨骼清奇、不食人間煙火,還是得益於他們公平的社會制度、他們從生到死都有保障的制度,再怎麼落後也不會淪落到生活艱辛,普通工作者和醫生、學者也沒有天壤之別。

可能用數字表達經濟不平等更清楚一些。

1976年,收入排在美國前1%的家庭的總收入佔當年美國國民收入的8。9%,而到了2007年,這個比例已上升到23。5%。換句話說,從1976年到2007年,美國實際收入每增長1美元,就會有58美分流入到高收入家庭。2007年,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的收入為37億美元,是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7。4萬倍。

2014年,有44%的美國家庭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這個數字在2008年是53%。

2014年,18到29歲的美國人中有49%認為自己屬於社會下層,而2008年只有25%。

德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情況相仿。

說結論吧,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更大了。

所以,

雞娃家長背後是理性的選擇。

因為經濟越來越不平等,只能選擇去做教育回報,除了這條路,還有什麼路可以走?

5 別信讀書無用論

羅崇敏說,多數高考狀元最後都淪為平庸之輩。

這個說法當時有幾人反駁?

有些領域,你不是最頂上那幾個學校畢業的,你連進門資格都沒有。這些學霸都是千軍萬馬中殺出的精英,幹哪個行業都是行業巔峰。不是說你是高考狀元、是學霸就必定是成功人士,而是隻有當你積澱了知識,你才有寬廣的眼界,你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這樣成功才更容易光顧你,正是所謂的越努力、越幸運。

你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你身處名校,自然被優秀的人圍繞。你在名校認識的人會是你以後事業的人脈,是你生活上的朋友。功利點來說,你的學歷決定了你一開始的薪酬待遇,名校自然有優勢。

所以,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沒有先天資源,那麼後天唯一的出路,真的還是隻能靠知識。努力吧,逼自己一把,對自己狠一點,才能換一個不一樣的局面。

如果有人告訴你不需要做學霸,做學霸沒用,你要看看你和他的差別,或者家庭的差別。

也或者,你要考慮時代的差異。

(無論如何,至少你要努力過,嘗試過。)

參考資料:

1、《高考狀元都在炒A股,讀書無用是最大的謊言》

2、《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

3、《羅崇敏稱高考狀元未成領軍人物》

4、《斷層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