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原創宣告:本文為知信心理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知信心理”頭條號,作者小丸子。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一位同事想起他小時候經歷的一件事,說到:一天,他把水杯放到了桌子的一邊,他爸爸走過來說:“哎呀!你怎麼把水杯放這裡了,你應該放那邊。”但即使他一開始就把水杯放在那邊,他爸爸還是會過來說同樣的話。

就比如,孩子吃飯磨磨唧唧,父母會催促到“快點吃”;孩子被催煩了,作勢狼吞虎嚥,父母又趕緊說“慢點吃”;孩子被說煩了,開始發火,父母又說“你怎麼亂髮脾氣?我們都是對你好啊!”孩子氣得不理睬父母了,父母又說“我跟你說話呢,你怎麼不理人啊?我是你爸(媽)啊!”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類似的事情是不是身邊很多,想一想我們對孩子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呢?

孩子心中的感覺是:“感覺無論怎麼做,都不能擺脫父母對我的不滿,都不會得到認可,總能找到被批評和攻擊的點,讓人時時不知如何是好。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叫“雙重束縛”。

就是孩子(或其他接收者)經常接收到兩個(或以上)互相矛盾的資訊,不知如何反應,又不得不反應,這個過程反覆發生,最後孩子就可能發瘋。

簡單的意思就是:你在C不對,你在-C也不對!

“雙重束縛”是家庭治療大師貝特森對家庭動力學中一種矛盾情景的經典描述,他認為這種矛盾情景是兒童產生精神分裂或情緒障礙的決定因素。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在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中,家長們容易把對孩子的憤怒包藏在一種所謂的關心教育中,

越親子關係告急越容易用“關心教育”的方式釋放對孩子的不滿

。這就導致,孩子長期處在一種內容層面被關心,關係層面被傷害的悖論情景。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對於一個還不能夠獨立自主的小孩來說,雙重束縛會帶來很深的內疚和自責,嚴重破壞孩子的自發性,而且不能評述或反抗這些矛盾資訊,還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

慢慢的孩子

會藉助矛盾的資訊來逃避懲罰

,以

扭曲的行為方式來應對所有的關係

,失去了發展正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從而導致人格分化延遲。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那麼要如何避免“雙重束縛”的發生呢?

1. 父母的自身一致

根本的方法就是父母自身是一個一致的人,傳遞給孩子的資訊自然就不會是矛盾的,但是這對於父母並不容易。首先父母要對自己的不足和矛盾有所察覺,然後再透過學習等自身成長,最終達到一個言行一致、內外一致、身心一致的人,還要堅定又溫和,情緒穩定。好吧,這個確實很難達到,但我們要明白並不斷成長。

2. 寬容的後退一步或閉嘴

這個辦法應該還是比較好實現的。對於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確實不應該過於計較的和孩子爭個對錯,我們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誰輸誰贏,也不是誰控制誰,而是透過這件事,孩子能收穫到什麼。只要孩子受到了教育那就是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而且作為父母,我們也有我們自身的侷限性,很多事情我們自身也並不是十分的清楚和專業,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完全服從呢?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

有的時候承認自己的無知、無能,給孩子更多的空間,更多寬容的接納孩子,你會發現,父母往後退一小步,孩子自己就會向前一大步。

偶爾的矛盾不要緊,並不會對孩子形成“雙重束縛”,重要的是及時察覺,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聽。即使已為人父母,也要保持虛心一點,寬容一點,好奇一點,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提醒自己適時三緘其口。

讓孩子炸毛往往只是因為這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