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臨近“六一”,想起時下很多人都在談的“雞娃”式教育,不由生出很多感慨。

那麼,何為“雞娃”式教育?

所謂的“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在當今焦慮育兒的時代背景下,送孩子到早教班、補習班的大有人在;買學區房、供孩子出國遊學的家長也不在少數;為了一個孩子的教育,傾其所有的家庭也不是沒有。

熱播劇《小捨得》之所以口碑爆棚,正是因為它真實地再現了當下的家庭教育焦慮,因此引發了全民共鳴。

青春年少時候,學習、拼搏當然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學習畢竟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學習,孩子們還應該有自由唱歌、自由跳舞、自由玩耍的時間和權力。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況且,也不是人人都適合應試教育,都適合當科學家、工程師……

只要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特長,都能過他們想過的生活,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生活。

而“雞娃”式教育,作為一種越來越大眾化的做法,真的那麼有效嗎?

家長和學校“雞娃”的背後,到底有多少焦慮?這些焦慮是怎樣一點點蠶食著孩子的童年,並把一些孩子推入絕路?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這些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不能不考慮,不得不解決。

前些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出臺規定,說是儘量取消中小學的早晚自習,儘量減少中小學的家庭作業等。

這個規定的初衷是美好的,是為了延長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孩子們課業負擔,可是,如果不能做到一刀切,並有相關的懲罰措施的話,這樣的規定,在升學率大於一切的今天,說了等於白說。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雖然物質不富裕,但精神自由而富足,學得開心,玩得快樂,很多年過去了,現在回憶起來,還是滿滿的美好滋味……

那時候是沒有胎教、早教的,上小學以後也沒有多少家庭作業,因為家庭作業在學校已經基本做完了。

放學後的主要活動是什麼呢?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男生們主要是打卡,或是打陀螺。在上學的路上打,在放學的路上打;在自家院子裡打,在鄰居家的院子裡打;在操場上打,在田間小路上打;在樹蔭下打,在冰面上打……

女生們主要玩抓石子、跳皮筋、踢沙包等。也是從學校一路玩到家裡,再從家裡玩到學校。

在嬉笑打鬧中快樂了童年,加深了友誼,豐富的人生,給成年以後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和回味。

你瞭解“雞娃”式的教育嗎?你“雞娃”了嗎?

時代發展了,孩子們越來越少了,為了孩子能有個更好的未來,適當的“雞娃”也不是不行,但要適可而止;還要注意策略,不要讓一時的“雞娃”傷害了孩子以後的學習興趣和幹勁。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時時為他們加油鼓勁,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是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家長不要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是教孩子跑得更長、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