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生活,你選擇“及時享樂”還是“苦盡甘來”?

還記得高中課本上的一幅漫畫,內容是關於一對中美兩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中國老太太:辛苦了一輩子,終於攢夠了買房錢!美國老太太: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上個月終於還清了房貸!

理財生活,你選擇“及時享樂”還是“苦盡甘來”?

這幅漫畫體現了中美兩國人不同的消費理念。中國老人的辛苦了一輩子,卻不能充分享受新房的實惠,不禁讓人感到惋惜。相比之下,美國老太太“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似乎更具有借鑑意義。這樣從年輕時就可以享受到安居的福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及時享樂”未嘗不可。

另外一個小故事《漁夫與富翁》,可能你並不陌生。

理財生活,你選擇“及時享樂”還是“苦盡甘來”?

有個富翁到海邊度假,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便問漁夫,這麼好的天氣為什麼不去打魚。漁夫說:“今天的魚已經打夠,現在要休息了”。富翁不解道:“天氣這麼好,你應該去打更多的魚,以便可以買更好的船,賺更多的錢啊!”漁夫問:“那又怎麼樣呢?”富翁說:“那你就可以僱人出海,不用自己出海,只用舒服地躺著曬太陽就好啦!”漁夫說:“可是,我現在不正是躺著舒舒服服地曬著太陽嗎?”

初讀這個故事,我內心忍不住讚歎,這個漁夫才是能看清事物本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而富翁就是一個掉進錢眼裡的凡夫俗子。今天再回過頭來細想,好像又並不是這麼回事。

漁夫看似沒錢也能和富翁一樣享受同一片陽光沙灘,但兩種“享受”背後的自由度完全不可比較。富翁想什麼時候在沙灘上曬太陽都可以,而漁夫卻要面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擔憂。在家裡沒魚的時候,為了填飽肚子,碰到再好的天氣也不得不出海。富翁在沙灘上完全是休假,而漁夫可能只是勞作之餘的休息;富翁可以去其他更遠、更漂亮的沙灘,而漁夫只能堅守在這片他賴以謀生的土地,去他鄉可能路費都不夠。

由此看來,漁夫“及時享樂”的做法未必可取,富翁的指點並非只是庸俗。

那麼,生活中你是一個“先苦後甜”的人,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理財生活,你選擇“及時享樂”還是“苦盡甘來”?

選擇“及時享樂”,的人,明白“當下”也是人生旅途的一部分,明日的錢買不來今天的幸福,況且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誰也無法預料。

選擇“先苦後甜”的可能更多的是秉持“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的理念。只有確保了明天不會忍飢挨餓,我才有好的心情去充分地享受當下。畢竟“千金散盡”只能睡大街的境地我可不想遇到。

無論是哪種偏好,兩者都沒有對錯之分。而兩者差異恰恰能體現理財的必要性,我們理財的一個重要目標:

平衡收支

從整個生命週期來看,我們的收支並不總是相等。參加工作之前,我們沒有收入來源基本全靠父母養育。從工作到中年很長一段時間,作為經濟支柱,我們的收入基本都是大於支出的。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做好理財規劃,很可能就要面臨此後的“中年危機”,中年以後不僅收入走上下坡路,還面臨失業風險,而子女的教育費、婚嫁費、自己養老費等無論哪一項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沒有規劃很可能就會陷入窘境。

因此,不論你是及時享樂型還是苦盡甘來型,只有規劃好不同人生階段的收支,讓自己的人生各個階段的收支相匹配,我們才能更從容地享受生活。

生活中,你是選擇“及時享樂”還是“苦盡甘來”?歡迎發表你的看法。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