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提起尼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今天我們討論關於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

而是想跟大家聊一聊,有可能導致他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

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腦病。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因為他對自己妹妹有了不應該有的感情。

以上說法筆者沒有經過考證,只是在這裡拿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尼采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但是筆者在這裡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尼采在21歲上大二時,在一家舊書店裡偶然發現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並且拿回家一讀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可能是由於從小喪父,在女人堆裡被保護著長大的原因,使他天性敏感憂鬱。

所以在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裡,尼采找到了極大的共鳴。

這也成為了尼采走上“哲學”之路的開端。

尼采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尼采最開始對叔本華的評價是非常積極的,他覺得叔本華就是他一直要尋找的導師。

可是後來卻又覺得,正是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扼殺了他的青春夢想和快樂,那只是讓人頹廢的虛無主義,並且給他精神上帶來了極大創傷。

而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意志來彌補這種創傷。後來在精神病發作前,還說是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讓自己否定了生命的意志。

所以關於尼采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雖然大都無從考證,最深體的體會應該來自尼采自身。

所以從他的一系列控訴來分析,不得不說,他後來精神病發作和他在那個舊書店裡接觸到叔本華的書,有撇不開的因果關係。

尼采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正是在21歲那年開始,叔本華就開始影響著他的思想和精神活動。

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只是讓尼采踏進哲學之門的鑰匙,但是尼采並不是一個不求創新甘於現狀的人。

他試圖從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裡,開闢出另一條新的道路來。

既要承認悲觀主義認為的“人生本無意義”,又要去肯定人生的意義,這本來就是讓人很矛盾的事。

所以哲學家的精神世界真的不是我們所能體會的,一般人想一個問題想不明白想不通就不想了,可是作為一個有哲學涵養的哲學門徒,或許他們的活著的意義本身就是每日冥思苦想心中的疑惑。

再加上後來哲學運動,學術界對他的打擊,也讓他哲學之路走得困難重重。

尼采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所以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叔本華晚年精神失常是一個長期精神高壓下的爆發。

童年不健全的家庭、青年時期接觸到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後來受到哲學運動的打擊。

這一系列綜合因素,導致了尼采晚年的精神失常。

感謝閱讀,如果讀者有關於“尼采晚年精神失常”的其他分析和見解,歡迎討論!

免責申明:本文由筆者整理創作,圖片為網路圖片,如有需要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