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本文看點

童行老師的日常——上班設計問題鏈路,引導邏輯思維;下班機智回答熊孩子“每日好問題”。這樣的工作生活日常也讓童行老師不斷探索出引導孩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今天,童行書院的沛沛老師將會為大家分享如何運用名人故事來引導孩子思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你有所收穫~

週三 | 思維

全文共4410字,閱讀時間12分鐘

(一)“問題小孩”小叮噹

作為童行的科學教研老師,可以說經歷了大半個時空之旅和現在進行的經典之旅的教研過程。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我和兒子小叮噹的日常,那時的他是一個能在問題拆解式引導下回答出太陽起源的小豆丁。隨著好奇心的增長和語言系統越來越發達,現在的小叮噹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問題小孩”。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聽他念叨8遍核聚變的過程;每次認識一個新的英雄他都要問“他和秦始皇誰厲害”;發現自己不認識的東西一定會問“這個是誰發明的”……一開始面對這種十萬個為什麼的“甜蜜暴擊”我也常常不耐煩甚至崩潰,後來我慢慢發現疏勝於堵,於是運用在工作中的思維工具

“引導—提問—查詢資料”

來跟他進行連環式的“靈魂拷問”。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小叮噹從小就是個小車迷,有一次坐公交車,小叮噹突然問我:“古代也有很多公交車嗎?”我隨口回答:“在古代還沒有公交車。”他接著問:“古代為什麼沒有公交車呢?”我發現簡單的答案並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於是開始和他一起討論起了古代的交通工具,引導他回憶繪本和時空之旅裡面看到的古代生活,想想交通工具一步步的發展變化……接下來我給他講了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故事,就這樣我們聊了一路,“古代為什麼沒有公交車”這個問題也順勢解決了。

還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樣在給小叮噹讀睡前繪本,講到鑿壁偷光的故事時發現他對那個鑿壁的小孩很感興趣,甚至關了燈躍躍欲試要開始砸牆,就在拿起小錘子的那一刻,小叮噹突然扭頭問道:“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古代為什麼沒有燈呢?”這完全就是小葡萄小栗子的語氣啊,“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脫口而出櫻桃艦長的經典名句。接下來我開始一步一步引導他進行思考:

“你覺得那時他們不用電燈可能是因為什麼?”

“可能那時還沒有人發明電燈。

“那是誰發明了電燈,電燈是怎麼亮的?”

“電燈要有電才能亮”

“那電是誰發明的?”

……

就這樣,我們從鑿壁借光的故事聯絡到富蘭克林透過風箏發現了電,從法拉第發明發電機講到愛迪生改進電燈泡……一直說到電是如何發展到今天,我把小叮噹提出的問題和科學家的發明聯絡起來,借用名人故事回答了“為什麼古代沒有燈”的問題。小叮噹似懂非懂地思考著,趁他還沒提出進一步的奇怪要求,我趕緊催促他睡覺,並答應和他一起去《時空之旅》中尋找有關電的科學家故事。

經歷過多次這樣的場景後,小叮噹對名人故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覺得這些名人為我們的生活解決了好多難題,是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當孩子逐漸成為“問題小孩”時,日常的好問題可實在太多了,那麼我終於要開始寫一寫關於今天這篇主題的內容了,也是我想分享給家長朋友們關於日常引導孩子的一種教育理念:

如何借用名人故事對孩子的提問進行有效的引導。

(二)工作育兒 教學相長

在和孩子一起探索名人故事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其實我對小叮噹提問的引導方式與時空之旅的教研邏輯不謀而合——都是基於問題借用名人故事引導的探究活動。

體驗過時空之旅課程的家長和孩子一定都知道,時空之旅的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比如

《太陽的起源》、《和諧之美》、《羅馬的盛衰》……

每個主題之下都有一個有趣的任務,比如:為卡魯魯找到一個新家園、復原古代希臘神廟、探究古羅馬衰落的原因……孩子們需要接受各種挑戰、通關一個個小遊戲才能完成總任務。

我們教研老師在製作課程時要做的就是確定主題、設計任務——拆解任務、形成問題鏈——設計遊戲、引導思維,

保證孩子在一步步探究的過程中解開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最終完成任務

比如在《科技的崛起》這一課中,我們為孩子們設定的任務是“尋找現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要完成這個任務,孩子們要解決“電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的這個大問題,這與小叮噹的問題“古代為什麼沒有燈”簡直就是無縫銜接,也正是我答應和他一起在時空之旅尋找科學家故事的原因。

在課程中我們把富蘭克林、法拉第、愛迪生和特斯拉的發明故事設計成環環相扣的問題,再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來引導孩子梳理出電的發展歷程——用富蘭克林在雷雨天放風箏的故事回答了“電是什麼”的問題;透過法拉第發明發電機的故事回答了“大自然中的電怎麼出現在生活中”的問題;用愛迪生改進電燈的故事回答了“電器是怎麼產生”的問題;用特斯拉發明線圈的故事回答了“沒有電線電器怎麼工作”的問題。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不僅如此,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這些名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在每一步都設計了好玩的遊戲或互動。例如在講愛迪生改進電燈的故事中,我們讓孩子親自和愛迪生進行比賽:愛迪生使用自己發明的白熾燈,孩子使用火把和煤油燈,看誰最先逃出隧道。透過觀察對比,孩子發現:和火把相比,白熾燈使用壽命更長;而和煤油燈相比,白熾燈更安全。

因此,孩子得出結論:白熾燈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照明工具,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在這個“隧道比賽”的遊戲中,孩子不自覺地運用了“觀察現象-對比分析-得出結論”這樣的思維方法,經過多次積累孩子就可以

在遊戲中養成不斷探索的底層思維邏輯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我還記得小叮噹在體驗了這十五分鐘的遊戲化課程後,臉上一副豁然開朗的表情,他大聲對我說:“媽媽,沒想到需要這麼多科學家才能發明出電燈啊!”我知道在這一刻,他內心的疑惑得到了充分的解答,好奇心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在時空之旅中,這樣的名人故事還有很多,蘇格拉底啟發孩子獨立思考;達芬奇教孩子如何觀察;伽利略教孩子利用實驗和邏輯進行推理;香奈兒告訴孩子流行易逝經典永恆……在問題引導、劇情推進、遊戲互動的多重感官調動下,孩子與科學、人文、藝術領域的大師對話,不僅學習了知識,更理解了大師的創作起源和思考方式,進而理解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

可以說是做《時空之旅》的教研工作讓我對名人故事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正是因為有了深入設計課程的經歷,啟發我認識到講好名人故事其實是一種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培養思維和能力的很好的方式,

這也是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目標之一

(三)實用工具 乾貨分享

也許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因為本身是科學老師才適合用這個方法呀?我們不知道那麼多名人故事怎麼引導孩子呢?其實每當遇到人文藝術的問題時我也會不知所措,於是我總結出了一個“三步走”小工具來引導孩子瞭解名人故事,對付家裡的“問題小孩”日常又實用,現在就分享給大家。

這個工具是

“選擇主題→尋找故事→整理成集”

第一步——選擇主題

說是“選擇”主題,其實名人故事的主題在生活處處都有,並不需要家長刻意選擇,像平時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好奇的事物、甚至生活中的熱點話題都可以作為名人故事的主題。例如第一個飛出地球的人是誰、古代沒有電腦是不是很無聊、8月15號日本投降日是怎麼回事……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二步——尋找故事

發現了孩子的興趣點,我們就可以用問題引導孩子尋找更多的人物故事了。比如孩子對探索宇宙很感興趣,也想飛向太空。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第一個飛到太空的人是誰呢?”然後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發現第一個飛向太空的是俄羅斯宇航員加加林。

接下來我們就以加加林為原點,向前溯源“加加林是怎麼飛上太空的?(齊奧爾科夫斯基)”“誰發明了火箭?(馮·布勞恩)”“火箭為什麼能飛出地球?(牛頓)”……也可以向後探究“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阿姆斯特朗)”“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是誰?(楊利偉)”……這樣就用名人故事串聯起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簡史。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三步——整理成集

收集好名人故事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整理成名人故事集,比如鼓勵孩子運用名人故事講述世界航天航空發展的歷史;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人物和故事打印出來,製成名人卡,建造一座名人堂,向家人朋友展覽……講述一個個名人故事,其實就是串起了一條條文明發展的歷史。

積累多條縱向發展線之後,家長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去思考線與線之間的聯絡,直到構成孩子的多元認知,助力孩子由點狀思維、線性思維到立體思維的成長。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積累足夠的名人故事素材後,也會讓我們對有關很多名人流傳百年卻無從考證的編撰故事有一個全新的視覺,牛頓不再是被一個蘋果砸到頭上就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不再是看到水壺的蒸汽就發明了蒸汽機,達芬奇不再是因為小時候愛畫雞蛋就成為了著名的畫家,阿基米德不再是因為洗澡就發現了浮力,孩子獲得的名人故事就會從“牛頓的蘋果”“瓦特的燒水壺”“阿基米德的尤里卡”這樣有趣卻孤立的點慢慢演變成一條文明發展長河裡的一顆顆星。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網上正流傳著一個段子:

牛頓

投胎到你家也沒有用,只要牛頓在蘋果樹下剛躺下,你就要喊:趕緊寫作業去!

瓦特看到水開後蒸汽會頂開壺蓋,一旁的媽媽就會說:“離燒水壺遠點,小心燙著你“!

阿基米德剛在浴缸裡躺下、就會聽到媽媽叫:“洗個澡也這麼磨磨蹭蹭,還把水弄得到處都是!”

達芬奇

畫了幾天雞蛋,你就會叫:”你整天就知道畫幾個雞蛋,能畫個什麼名堂來?“

這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幽默的啟示了我們家長:

保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多麼重要。

而巧借名人故事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是守護孩子好奇心的火種。

我始終認為:

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向內找到自我,將孩子內心中美好的東西引匯出來,向外發現世界,讓孩子瞭解世界上更廣闊的思想和更悠長的文明,在他們最肆意生長的年齡就能夠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做好自己喜歡的事……

希望我們都能陪伴孩子從容發現自我。

面對複雜的學科知識和對思維能力越來越高的培養需求,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果您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像文中的小叮噹一樣學會種問題探究式的思維方式的話,那就快來體驗童行書院的

經典之旅

吧!

童行書院一直致力於用遊戲化的學習方式,從全學科入手,打造孩子的思維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知識廣度和深度。經典之旅正是這樣一個課程能夠幫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識結構培養思維方法,讓孩子越學越輕鬆。

3歲半兒子每日瘋狂提問,看我如何巧用名人故事回答

作者 |沛沛老師

童行app自然科學教研

遊戲化教育倡導者

化學專業碩士

三歲半男娃寶媽

互動話題

在教育上,你是怎麼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的?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和技巧推薦嗎?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歷和想法!

拓展閱讀

家庭生活,也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怎樣陪孩子,才是高質量陪伴?這本書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