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是門藝術

批評是一門藝術,用好了比表揚還有用。

批評孩子是門藝術

乘地鐵上班。車廂內一片安靜,冷不丁傳出一位奶奶的吼聲:“上學又要遲了!成天磨嘰,連走路也不會嗎?理個書包要半小時,你乾脆別去學校了,在家理個夠……”孫子低垂著頭。一時間,所有人都把視線移到了這對祖孫身上,大家目瞪口呆,好像被數落的是我們,奶奶卻依然沒有住口的意思。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批評是一門藝術,用好了比表揚還有用。如果批評時機不當,非但達不到教育警示目的,還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借用中國公安大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的話來說:“每個小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們不止滿足於被愛,更希望被理解。”可有的家長偏偏喜歡當眾揭短,以為這樣可以顯示做家長的權威,殊不知卻強化了孩子的弱點,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關於批評孩子的時機,明代學者呂坤所著的《呻吟語》就列舉了“七不責”原則,第一條就是對眾不責。此外,還有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簡言之,如果孩子已經知錯或狀態不佳時,就不要雪上加霜了,這時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另外,孩子特別高興時也別去責備,一盆冷水澆個透心涼,孩子的情緒瞬間從巔峰跌入谷底,危及心理健康。

在大庭廣眾下數落人,本就不文明。孩子犯錯,家長及時指正是有益的,但在人多的場合批評,就要想一想,此時孩子關切的到底是吸取教訓,還是顧忌面子、埋下逆反的種子。真想幫助孩子認識不足,在安靜的環境下作一對一溝通是最好的。上下學的路上,本是親子溝通的好時機,實在要批評,也要講點藝術。(家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