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愛”學生的好老師

“愛”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維繫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紐帶。老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悉心呵護他們的心靈,用心培養他們的習慣,精心傳授他們新的知識。那麼,老師應該如何“愛”學生呢?筆者認為這個“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如何成為一名“愛”學生的好老師

首先,愛是理解。

就是要真正走近學生的內心,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如何成為一名“愛”學生的好老師

其次,愛是尊重。

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我們教師只有放下成人的擔子,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你對學生尊重了,學生也就喜歡和你親近了,自然就會愛上你所教的學科了。

如何成為一名“愛”學生的好老師

再次,愛是包容。

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學生,對於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我們要以包容的心態坦然面對,用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一種平和的教育智慧巧妙引導,促使學生改正錯誤,彌補不足。

如何成為一名“愛”學生的好老師

最後,愛是欣賞。

記得還在師範唸書的時候,一位老師曾給我們講過有關“愛”的話題,他說:“愛是對對方發自內心的喜歡和欣賞,可以包容對方的任何缺點。如果這個人長得黑,在你看來,那是黑裡透紅,紅裡透黑,那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如果這個人是個瘸子,在你看來,那是他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跳著優美的舞姿;如果他是一個瞎子,在你看來,那是他在歷盡千帆後,坐在那裡長時間的閉目養神”。我們對待學生,也要有這種賞識的眼光。你把學生當牛頓看,他就是科學家;你把學生當梵高看,他就是畫家;你把學生當莫扎特看,他就是音樂家。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一位專家到一個學校隨意指定了部分孩子,並告訴人們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會成為人才。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去調查,發現被指定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這種進步遠超其他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據分析,是因為這些孩子被專家認為是“可塑之才”以後,引起了老師和家長得特別注意,這種“特別注意”也對他們的內心起了積極作用,他們的自信心顯著增強,他們學習起來也變得更加努力了,他們的學習成績自然就會突飛猛進。賞識你的學生吧,這是促進他們努力進步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