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議│你在讀博士期間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麼?

『運籌OR帷幄』轉載

本文僅作為學術分享,如有侵權做刪文處理

作者:penny Chen

最最重要的一點:寫論文。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寫,能寫多少寫多少。

一直做工作不寫文章的話,用我導師的話說,叫做 random data generator。

一邊寫一邊做實驗,一邊寫一邊看文獻,一邊寫一邊建模型。沒有任何時候你已經準備好開始寫了,只有當下,立刻,馬上。沒有具體工作就寫proposal 或者 literature review。不要等到你覺得你已經什麼都做完了就差寫了。這種情形,通常我們稱之為還什麼都沒有做。身邊血淋淋的教訓太多了。雖然前期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如果前期不抓緊寫論文的話,最後寫論文的進度會慢的遠遠超過你的預計。我導師的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論文延期的,工作都做的很好,只是沒有寫完論文。

補充一點,因為有人在評論裡提到了。之所以提到要儘早開始寫。寫論文不等同於平時的實驗筆記或者科研隨筆。因為筆記這些東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更多的時候是用來提醒自己工作如何做,幫助自己理清具體下一步工作的思路的。而論文(包括期刊投稿和畢業論文)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包括寫作的思路,而且大多數都有每個行業的論文模板。早日開始這部分的寫作的目的是,強迫自己按照一篇同行評議的文章的要求來寫,可以保證自己的思路比較一致,同時也是強迫自己必須要進行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思考。這就是為什麼和只做不寫的 random data generator (隨機資料生成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次的收穫是,

理想和現實永遠有差距

。這並不是妥協,是行業經驗不足造成的。一開始我寫的proposal老闆看了很滿意,只評價了一句,你確定這些你都要做嗎?PhD is not a lifelong staff。我信心滿滿的說,應該能完成吧。時至今日,博士已經讀了一半,我已經深深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的幼稚,定下的計劃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導師其實心裡一直都是知道的,只不過他不說。老話說得好,取其上者得其中。如果你定的計劃太龐大了,導師只是提議你一下,然而你並不相信。還是那句話,沒有做到你的預期並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你開始的計劃不現實,即使這樣,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最後的收穫是,人生之中能有這麼一段時光真的太美好了。心無旁騖的做一件事,沒有任何來自外界的壓力,沒有家庭的負擔。因為巨大的內在壓力,開始關注內在,學會自省,學會有所覺知,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抗壓能力不斷增強,發展了很多興趣愛好(捂臉),認識到獨處的價值,也意識到人與人的交往多麼可貴。有事做,有人愛,有目標,時間金錢上都自由,這真的是屬於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我一直都在感激上天給我的好運氣,能讓我擁有一段這樣的時光。這段時光,滿足了年少青春的我關於當一名科學家的所有幻想。也許我以後並不會從事科研相關的工作,但是我會深深的懷念這段美好的時光。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推薦沒有家庭負擔的孩子讀博士。我家一度非常貧窮過,我深深的知道,當沒有錢的時候,所有的考量中,金錢都佔有重要的比例,那種內心的煎熬,非處於其中的人不能理解。我不希望的是,在重重科研壓力,論文壓力之下,博士們還要考慮如何賺錢養家,為何不能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等等等等。那樣真的太辛苦了,我很心疼。

作者:山羊月

開啟門,我看到導師的臉——面無表情。能夠理解,我對自己說,我知道我的報告做的不好。

我坐下來,準備迎接暴風驟雨。

導師看著我,沉吟了一下,說:“Clark,你知道什麼是平庸嗎?”

那一瞬間,我腦子裡冒出對於平庸的各種解釋,關於智力的,關於機遇的,關於爹媽的,最後甚至詭異地浮現出一張阿甘的臉。

“Clark,在我求學的時候,我看到了很多比我優秀的人才,無論是智力還是背景,但是你知道嗎,我不覺得沒錢沒背景就是平庸,那是別人貼給你標籤。唯有你自己內心的平庸,才是毀掉你人生的平庸。你內心的平庸,就是你失去追求卓越信念的那個瞬間。(Your internal mediocrity is the moment when you lost the faith of being excellent.) 你以後會遇到很多機遇,但你的平庸會毀掉它們。當你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的時候,你已經殺死了那個能夠讓你做的更好的自己。(When you get the feeling that your work is OK, you have got killed another 'you' who can make it much better.)"

作者:毛羽立

小時候,最煩家長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大人話音未落:“隔壁阿姨家的女兒出國上大學了——”,我便不耐煩地揮手:“等將來我考大學的時候,我比她厲害多了!”

本科畢業那年,高中同學聚會。組織者在群裡說:“大家都克服一下困難,儘量來參加吧,這次聚完,大部分同學要出國讀研了,以後想聚齊,怕是不知道多少年後了……”猛然聽到這話,細思恐極,連心跳都漏了一拍。原來這樣的離別真的存在,雖然大家都好好地生活著,會互相道一句“有機會再見啊”,但很多人,即使真的“有機會”,恐怕也真的一生都不會再見了。

在商場買東西,看到心儀卻昂貴的物品,總忍不住在心裡想:“等有一天我有錢了,有了大房子,我把這些都買下來,每個顏色一件。”某次在心裡重複這句話的時候,突然“醒了”,我意識到,沒有“等將來”了,我的人生已經即將定型,如果我不做出什麼改變,我就會一直按照一個“差不多”的軌跡走下去,不會坐上豪華遊艇,也不會落魄流浪街頭。

讀博了,以前的同學偶爾會說:“真羨慕你繼續讀書啊,我現在腦子已經僵硬了。有機會我也要回去讀個博。”然而人往往是不自主的,畢業了,就像站在了馬拉松起跑線上,一聲令下,即使不想走,也會被人群卷著,往規定的方向挪去。不知不覺,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專案一個接一個,回到校園成了永遠的“等將來”。

認識的一位學長,畢業後工作不太順利,一直設法另尋出路。某天一起吃飯,他突然開口說:“入職一年,我終於好像明白過味兒來了,——就這意思了,這輩子就這意思了。”菸灰抖落在地,我聽懂了他話裡的滋味:人終究會有一天爬上一座山,然後發現,自己爬不了更高了,已經到極限了。前途不是無限的,而是可以預見的;朋友不會再見了,而是再也不見了;你想著要努力改變,可已經無法改變了。某扇虛掩的門,永遠關上了,你停止成長了。

想到這些,我非常恐懼,必須努力追趕,希望那扇門能關得晚一點;希望它關上之前,我能跑得遠一點。

It‘s now or never。

十年前,碩士還是比較值錢的,而今天就連學歷也隨著周圍的一切迅速膨脹,泛起泡沫。十年前一個國內碩士可以輕鬆拿到的職位,今天的門檻是海歸博士or國內博後,還得拼院校。

就像前幾天知乎的一個熱門問題:沒房和車的前提下,擁有125萬吃利息,是不是可以一輩子不用上班了?眾多答主在用親身經歷和血的教訓詮釋一個簡單的道理:坐吃山空。錢如此,學識也如此。所以不要輕易滿足於眼前的擁有,但願有一天,我不會被現實奉上當頭一棒,通知我這輩子也就如此而已了;而是可以自己對自己說:恩,夠了,我就走到這裡了。

作者:劉勾圈兒

專注。

專注於一個問題,持續地挖掘,而不是看哪個領域火熱趕緊發一篇,哪個data好建model趕緊湊一個。以我的研究領域(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為例,在同一個研究問題上深入,持續地跟進並發表2-3篇高品質的文章,比繞著整個學科到處挖淺坑,攢文章數量更有意義。後者的廣撒網做法可能能帶出一票水文,但是最終不僅無益學術,反而可能會在academic job market上backfire你。

紮根。

紮根於文獻,紮根於經典研究,紮根於前沿進展,多讀paper,多泡圖書館,找到自己所感興趣之領域內的研究縫隙。這個縫隙可以是多個方面的,比如某種行為的差異沒有研究過,某種理論框架沒有在這個情境下理解過,甚至是某種研究設計在某個問題情境中的優勢和侷限等;這個縫隙也可以是多個層次的,比如行為和現象層面沒有被注意到的變化和差異,行為背後沒被系統研究的影響機制,或是新的研究方法的認識論意義等。研究的初學者(包括我自己)常常滑入的陷阱是:先做quick literature scan,然後很武斷地說某個問題沒有研究過。拿到資料之後不加細思提筆就寫,Introduction中誇大意義,鋪開背景,literature review中含糊其詞,論證宛如堆草垛。緊接著做完model後反覆強調資料本身,談起與已有研究的聯絡區別則又是敷衍塞責,草草了之。這樣的套路是能出一些paper,但是學術真的不是這樣做的。

耐心。耐心。耐心。

沒有耐心,專注和紮根就一個也保證不了。學術是長時間的積累和探索工作,規律性具有極大的意義。這個規律性可以包含對一個領域專注的規律性(比如持續跟進地在一個問題上讀文章,做研究,收資料)和紮根的規律性(一段時間內讀一定量或一定範圍的論文),但不是成果的規律性(比如一年一定要發出幾篇文章,不論具體問題和方法)。

做學術的時候,冷板凳的工作做足了,笨功夫下夠了,不怕沒有成果。

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作者:霍華德

1。優秀LAB學做事,垃圾LAB學做人。

2。讓老闆開心也是你讀博的一部分,每天至少花一小時心思在老闆身上;印度人更聰明,每天至少花八小時在老闆身上。

3。優秀的實驗室都是相似的,垃圾的實驗室各有各的垃圾。

4。不要說學術圈純潔,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學術圈的人吃相更難看。

5。活下去,是學術圈生存的第一法則。郵件要歸檔,資料要加密,PPT不要給外人。總之,保護好自己。

6。做事不要心懷僥倖,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7。垃圾團隊總有類似的特點:人浮於事,權責不明,內耗嚴重,管理混亂,目標不明,各自為戰。

8。讀博就像出水痘,出過之後就產生了免疫力,之後便不再惦念,這是破除迷信的過程。

9。都說狗肉上不了檯面,但狗肉才真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