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一得”現象在育兒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有抨擊父親育兒方法的,有力挺父親無私付出的,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真正讓一得走上絕路的, 是大多數家長們都看不見的隱形劊子手, 而這些隱形的劊子手在家庭親子關係中如影隨形, 當事人卻並不自知, 讓孩子的成長變得艱難。

客觀地說, 一得和他的爸爸兩人都很無辜, 對於“一得”來說,父愛如山的沉重心理壓力、跨越圈層的無以言說的自卑, 以及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同一性人格發展的失調, 讓他再也無力承受人生之重。懂事的一得從三歲起,一路優秀活成了傳奇,用實際行動報答了父親密不透風的愛。 當心理的資本耗盡,當內心的空洞無法彌補時, 稚嫩的心無所依託, 他太累了, 再也無力假裝快樂、假裝陽光,他用決絕的方式逃離了這個世界。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而對於這位全職爸爸來說極端的委屈,“一得”爸爸傾其所有,放棄一切只為了將孩子培養成才。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如此忘我的付出卻換回了孩子無情地離去,痛徹心扉的爸爸無力承受,無助地說:“尊重孩子的選擇”。

許多人認為一想到爸爸的這種表現很無情, 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恰恰是一得爸爸心裡最無助,最絕望的一種表現,用最多的工作來壓制住自己, 不去想失子之痛。 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能尊重孩子的選擇。

這是一個悲傷的親子案例, 從父親的角度來說, 他為了兒子盡全力了, 也確實盡全力了。 從兒子的角度來說, 內心的空洞越來越大, 最終被吞噬。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下面就用“一得”父子的案例給大家挖一挖這些潛藏在家庭關係中的隱形劊子手們, 是怎樣擊垮孩子的。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劊子手NO1: 家庭關係中“愛的秩序”顛倒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 愛的秩序應該是這樣的:

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父母關係

家庭關係中“愛的秩序”顛倒, 導致兩敗俱傷的錯位“愛”, 這個劊子手隱藏最深也最隱蔽, 幾乎不被人察覺, 一切悲傷的事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每個當事人卻全然不知, 一起來看看一得父子的案例。

在一得父子關係中, 爸爸把親子關係放在了第一位, 在爸爸的世界裡第一位的“愛”給了兒子, 而不是妻子(離婚, 妻子遠離而去), 從一得爸爸的言行中就能看出兒子一得就是爸爸“愛”的一切, 比如: 10年時間菜式不重複,用胡蘿蔔、姜、蒜等蔬菜刻成字母至少25萬個,親手製作手工“寵物”200多個,為了記錄兒子的成長,17年裡拍下照片20萬張,用壞五部相機等等。

從爸爸的這些日常行為中不難看出, 一切都是圍繞著兒子一得進行的, 爸爸沒有自己的事業, 沒有自己的夫妻生活, 爸爸以為他把所有的愛給兒子, 就能填滿孩子的內心對情感的需求, 事實卻不是這樣, 孩子內心母愛的那一半永遠是空的, 沒有母愛的滋養, 孩子無法對這個世界建立安全感, 而這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大, 越發強烈, 母愛的缺失在一得的心中留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空洞, 導致一得最終作出離世決定的原因之一。

一得爸爸把愛兒子放在第一地位, 這種“愛的秩序”錯位, 違背了人類愛的原則, 導致兩敗俱傷的親子關係, 爸爸為了彌補母愛, 給予一得過於飽和的“愛”, 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成長, 而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其實“愛”是一把雙刃劍, 使用的不當就是一把殺人於無痕的利劍, 一得就是被這把利劍深深地傷害了。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劊子手NO2: 家庭教育中“界限感缺失”

心理學對“界限感”的界限範圍定義是:界限分為外部界限和內在界限。外部界限有:身體界限和物資界限。 內在界限有:心理界限和情緒界限。 “界限感”的基本原則是: 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順應天性和自然。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父母缺乏界限感,把本該孩子自己的事情都一廂情願地變成父母們的事情, 比如: 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學什麼興趣班、孩子想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父母說了算, 使孩子喪失生活的樂趣, 造成孩子傷痕累累的成長史, 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不知道怎樣融入集體,做事被動, 無法適應社會, 對孩子融入集體, 進入社會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也很難覺察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用自己的意識去猜測他人,好心辦壞事, 造成人際關係舉步維艱。

在“一得”的成長中, 爸爸對兒子的養育就涉及到這個問題, 無論是外部還是內在的界限感都沒有, 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強加給孩子, 認為那也是孩子想要的生活, 一得爸爸給的是他想給的, 而不是兒子想要的, 比如:“一得”的爸爸辭去了收入頗豐的高管工作,變賣了廣州市中心的房子,帶著年幼的一得去了廣州的郊區,成為了一名全職奶爸。即便一得長大後,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老得也沒有出去找工作,而是一直陪在一得身邊,陪伴他、教育他。爸爸把自己的生活與孩子的生活完全混在一起了, 從來沒有問問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生活。 一得的日記就能說明這點。

下面這是“一得”日記片段:

字裡行間孩子對爸爸認為最好對生活環境的抱怨、不滿和糾結, 這讓一得的心結越積越多, 無法釋懷, 最後釀成悲劇這不得不說也是原因之一。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劊子手NO3: 孩子社會交往中“圈層錯位”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

敵意化投射

”: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與看法,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身內心的投射。當出現和自己三觀不一致的人時,內心不成熟的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和不適,會想方設法干涉別人的觀念,強行把自己的感受,先入為主地投射到別人身上。一得帶著這種心態與同學們相處, 就會處處碰壁, 導致他發出感嘆: “沒有人理解他, 沒有真正能交心的朋友”。

“一得”初中、高中都上的是昂貴的私立學校, 學費據說是眾多家長們共同捐款資助的, 爸爸除了滿滿的愛, 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 而他的同學們家庭非富即貴, 吃的、用的、穿的、玩的, 無一不在彰顯財富的優越感, 身處這群同學們中間, 一得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這樣的生活能讓人心理失衡, 平衡被打破, 物質的不平等導致心理的不平衡, 自卑、自棄、厭世等負面情緒接踵而至, 被嘲笑、被瞧不起、被孤立, 擊碎了孩子自尊、自信以及生活的勇氣。

卡爾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是息息相關的, 人以類聚, 物以群分。 社會圈層決定了一個人該處在什麼位置, 如果跨越圈層必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一得”曾在日記中寫道:“。。。身邊都是些有錢的孩子…”僅此一句就倒出壓在他心頭的自卑感, 這種感覺他用陽光燦爛的笑容掩藏起來, 用自己的優秀拼命彌補, 然而卑微的個體怎能與社會抗衡, 他最終還是力氣耗盡, 選擇了放手。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劊子手NO4: 孩子“同一性人格發展”在同齡人中受阻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裡克森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 階段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 所以這個理論又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 其中第五個階段(12—18歲)是同一性&角色混亂。這個階段是形成自我認同的時期, 是對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 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 以及認識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聯方式等。

如果孩子在人格形成的這個階段, 得到同齡人的認可、接納, 那麼孩子的人格就會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 反之則會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消極情緒中。

一得就是在人格形成的這個階段出了問題。 他不被同齡人接受, 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內心孤獨無助, 心理受挫導致極端行為。 他的同學曾說:

雖然他很陽光開朗,人緣也特別好。但我能隱約感受到他內心的傷痛和無力感。

他渴望能和真正的朋友去分享這些痛苦,他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認可。

他掙扎過、他走出來過,可最後還是失敗了,他的傷痛從來沒有被治癒過……

這段話來自和他關係很好的初中班主任。

一得在同一性人格發展上出了問題, 他渴望能和真正的朋友分享痛苦, 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認可。 但是事實是他沒有得到, 他為什麼沒有得到呢? 這又涉及另一個心理問題叫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

,用心理學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知不覺地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 之後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其實事情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其他的結果。

其實一得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了, 但是他的爸爸只關注孩子外在的身體健康, 卻沒有關注孩子內在的心理健康, 導致一得內心的傷痛從來沒有被治癒, 反而越來越嚴重, 到了大學他用自證預言的方式給自己判了死刑。

人格同一性問題是一個很隱蔽的殺手, 許多優秀的孩子都被這個隱形殺手扼殺了, 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成長過程中與同齡人的關係問題。

想要孩子順利成長,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隱形劊子手

最後要對望子成龍的父母們說一個心理學中的木桶理論, 孩子的心理資本就像用木桶裝水, 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 父母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 更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