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之前發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劇,一個17歲的男孩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而亡,更令人感到揪心的是,當時男孩的母親就在男孩旁邊目睹了這一切。

男孩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因為在學校當中和同學發生了矛盾,在車上告訴母親之後卻被訓斥,兩人在車內發生了口角。

事發當時他的母親將車子停在了高架橋上,之後下車對車內的兒子進行訓斥,等到這位母親回到車上之後,兒子突然間拉開車門邊哭邊跑到橋邊,直到縱身跳下。

整個過程不到5秒,男孩一直都沒有猶豫,當他的母親在感覺不妙之後,拼命地對男孩兒進行追趕,最後卻只摸到了孩子的腳。

這個孩子將不聽父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一、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呢?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之後,就會對別人強加於他們的意識進行排斥,從而做出抵抗的行為,表現在孩子是否聽話方面,就是當家長與孩子意識達不到統一時,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

但是如果父母與孩子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孩子也真的不會遵從父母的意見嗎?

其中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冬天的時候,每一個媽媽都會覺得孩子穿的較少,要孩子把秋衣秋褲穿上。

而孩子在這件事情方面也總是和父母出現反抗,不願意穿上秋褲,於是這也就造就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意見相左。

有心理專家層就這一個例子,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調查,向孩子們詢問為什麼不願意穿上秋衣秋褲,有些孩子表示:“有時候我也會感覺到冷,甚至會想要主動地找出秋褲穿上,但是如果我的父母強制的要求我穿上秋褲時,我就會感到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於是為了和媽媽進行對抗,我就會故意不穿秋褲。”

而就這一個結果當中,原本孩子和媽媽的意見是相同的,但是卻由於內心當中的不悅產生故意於父母相反的意見。

由此可看,有時候即使孩子與父母的意見相同,孩子也依舊有可能不會聽從父母的。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二、那麼,什麼才是影響孩子是否聽從父母的根本因素呢?

無論是父母與孩子意見相左時,孩子聽從父母的,還是意見相同時孩子不聽從父母的,它們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有沒有建立有效的聯結。

當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了有效的聯結,那麼孩子就會變得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但是如果父母與孩子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結,孩子就會越不聽父母的話。

一定程度上,孩子與父母的聯結關係深淺有效的影響到孩子是否聽話。

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的一員,有著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父母。

親子關係是孩子建立一切關係的基礎,父母與孩子如何進行相處,能夠有效的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進行如何相處。

家長如果想要進行教育孩子,首先就需要確保與孩子建立了有效的聯結。如果沒有建立有效的聯結,自然也就不能對孩子產生教育的結果。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三、父母想要與孩子建立聯結,首先需要調動孩子的情緒

在一期《媽媽是超人》當中,霍思燕和黃聖依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一度成為了合格媽媽與不合格媽媽的典型代表。

有一次因為起床晚了,霍思燕手忙腳亂的正在化著妝,嗯哼在客廳裡面組裝玩具,突然嗯哼興奮的大喊:“媽媽,你看我做的!”

聽到嗯哼的呼喊之後,霍思燕立馬迴應“來了”,然後邊化妝邊走了過去。

看到嗯哼組裝的汽車,霍思燕開始對嗯哼進行讚歎:“哇塞,這是兩種開法的車吧。”

從這一個細節當中可以看出,霍思燕與恩赫之間建立著親密的互動以及良好的聯結關係。

而反觀黃聖依,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因為家裡面停水,她在水龍頭前糾結怎麼停水了?

當安迪走進來的時候,看見她的髮箍好奇的問:“媽媽,這不是你的嗎?”

黃聖依好像沒有聽見,沒有理會安迪的話。

之後安迪將髮箍帶到頭上,試圖引起黃聖依的注意,再次對她說:“媽媽,你看看我!”

結果黃聖依還是沒有理他。

在這兩個媽媽的表現當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孩子們的情緒。

嗯哼得到了媽媽的迴應,愉快的和媽媽進行互動;而安迪雖然一直努力的向媽媽進行靠近,但是媽媽的墓室卻讓他感到挫敗與失落。

最後安迪耷拉著腦袋,一臉落寞的走開了,就連網友們也感受到那份失落的情緒,讓人感到心疼。

聯結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而隔閡也不是一下就產生的。

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擁有情感的聯結而促進的。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四、那麼如何利用孩子的情緒從而建立聯結呢?

1.提供給孩子理解

一個好的親子關係,本質上就是父母與孩子互相理解。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估計是很多人在兒時觀看過的一部動畫片。而在這一部動畫片當中,小頭爸爸符合了很多人對於父親這一角色的期待:陪孩子進行探索,愛護妻子。

《三體》當中有一個關於對人的解讀:“弱小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而將這樣的一句話歸結到親子關係當中,可以看出很多親子關係,往往存在著對話不平等。

不少大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表現出自傲,趨向於向孩子展示自己身體的強壯、年齡上的威嚴,以及智商上的優勢。從而也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壓制。也讓不少的父母越發的不能夠理解孩子,“看透”孩子的內心。

理解是足夠的愛,產生了包容與接納,當孩子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理解時,也能夠更好的創造自己。

家長需要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從而和孩子構建更加良好和諧的溝通。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話?那是沒有做好親子聯結

2.給予孩子信任

信任是建立一切關係的基礎。

周弘老師曾經說過:“哪怕世上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也應當眼含熱淚地欣賞他,讚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感到自豪。”

在《少年說》的一期節目當中,袁璟頤站在天台上向媽媽大喊“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好”,就連她的朋友也曾在她面對來自於媽媽的打擊時,也替她說話。

可是袁璟頤鄧媽媽卻不認同她的話,她覺得自己對女兒非常的客觀。

袁璟頤媽媽表示:“你強的時候,我就要拍你一下,你弱的時候,我就要推你一下,有些東西你要改才會有效果,不是我肯定你就有效果的。”

但是,她的媽媽可能沒有意識到,對於孩子的信任並不是縱容,也不是對孩子的妥協,而是去接受孩子背後真實的情感,允許孩子有天馬行空的願望,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信念,給予孩子有效的迴應,才能讓孩子完全的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愛,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所接納。

親子關係是一堂探索生命真諦的旅行。家長想要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需要首先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聽從父母的意見。

如果父母與孩子沒有建立好良好的聯結,那麼教育也達不到有效的結果。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