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有很多父母覺得“網路遊戲”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會讓自己的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甚至不少家長“組團”呼籲關閉網路遊戲,“從根源上”杜絕,讓孩子無法接觸到這些遊戲類產品。

呼籲不得法,家長們開始想方設法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比如約法三章,簽訂手機使用時間協議,強行斷網斷電,甚至摔手機,摔路由器,摔電腦等等,簡直就是“破罐破摔”。

結果一波操作之後,掀起了家庭鬥爭:

孩子大吼大叫——父母批評打罵——孩子威脅不給手機不去上學、不吃飯、鎖門等——父母開始煩惱該不該給孩子買新手機/新電腦/安裝新的路由器

等等,最終所有難題又迴歸到了父母身上。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父母一旦妥協,孩子之後就會變本加厲地玩手機、打遊戲,以為自己擁有威脅父母的資本,拿父母最在乎的自己的學習和健康來威脅父母。父母此時陷入了自己製造的“窘境”中。

不少父母甚至絕望說道:“我不想管他了,讓他自生自滅吧!我就當沒生過這個孩子!”

話雖如此,孩子終歸還是自己的孩子,說不管也是一時氣話,更何況,很多的孩子,並沒有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只是家長內心的焦慮把孩子的問題妖魔化了。

一、孩子問題

小明是個高一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裡,小明是個安靜溫和的人,學習成績在班裡也是處於中上層,雖沒有名列前茅,但成績也算是穩定。

然而,近期小明像變了個人一樣,經常請假不去學校上課,白天待在家裡睡大覺,睡到下午四五點才起床,洗漱吃了幾口飯就開始打遊戲,晚上經常玩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上午又起不來床,小明媽媽為此焦慮不已。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每天早上小明媽媽總要催促孩子起床上學,可孩子就是雷打不動,無奈之下小明媽只能替他請假,可一直這樣下去,孩子的學習肯定會落下,每次幫孩子請假也是覺得十分尷尬無奈,都快找不到理由了,學校老師對此也有很大意見。

小明爸爸知道這件事情後,從外地趕回家,對小明一陣大罵,並提出要沒收手機,晚上11點必須把手機上繳給父母,小明嘴上答應,可是每天晚上一到11點,他就找各種理由延遲上交時間,一開始是延遲5分鐘,慢慢又延遲10分鐘,再到半小時,一小時,有時候甚至一晚上都躲在被窩裡玩,不願意把手機交出來。

如果媽媽強制搶手機,小明就會在家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第二天干脆也不去上學,這可是把父母給愁死了!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每天晚上一到11點,整個家就變得不安寧起來。為了讓小明能夠按時上交手機,早點睡覺,小明媽媽晚上經常睡不好,早上又要催促孩子起床,身心俱疲,整個人都憔悴了不少,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在諮詢過程中,聽著小明媽媽說話的語氣,我能感受到她的疲憊與無助。小明爸爸由於工作性質,經常要在外地出差,家中大小事基本上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等等。

二、家庭問題

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能在原生家庭找到根源,根據小明媽媽的描述,老師總結了這個家庭的三個大問題:

1. 父親習慣性否定,母親無原則妥協;

小明爸爸管教孩子的方式就像在公司裡管員工一樣,缺乏耐心和情感連結。爸爸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少,不喜歡肯定孩子,經常會看到孩子的不足和缺點,並且直接指出,甚至會當著親朋好友的面“否定”自己的兒子,說道“我這兒子就是沒出息,上了這麼多年學,也沒給我考過一次第一名……”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對比孩子爸爸,孩子媽的管教則相對“溫和”,或者直言說,就是沒有底線的包容和妥協。孩子從小到大,要什麼媽媽都會盡量滿足。小明上初中時,有段時間很喜歡玩手機,於是媽媽便限制了手機的使用時間,結果孩子一鬧,媽媽又沒有法子了,只好放寬時間;孩子不願去上學,讓媽媽幫忙請假,媽媽拗不過,也只好答應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2. 夫妻經常爭吵,缺乏平和交流;

小明父母在教養孩子的觀念上大同小異,但由於性格原因,二人經常說不到幾句話就開始吵架,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有時候是因為工作,也有時候是因為家庭問題。

3. 母親嫌棄奶奶帶娃,經常在家發表不滿意見。

小明三歲之前都由奶奶帶大的,父母只有週末的時候才有時間陪伴孩子。有時候看到奶奶帶娃的方式,小明媽媽覺得有些習慣不好,也會經常批評糾正。而奶奶性格也比較直接,婆媳時常會發生爭吵。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奶奶便回到老家,沒有繼續幫忙帶孩子了。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這三大問題相信很多家庭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分別代表的是父母教養觀念、夫妻關係以及婆媳關係,除了教養觀念,

夫妻關係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親子關係,而婆媳關係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夫妻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說過:

“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並以此來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經常爭吵的家庭,即使有再多的物質滿足,也養不出快樂的孩子。父母爭吵,無論誰贏,最後輸的,都是孩子。

三、改變計劃

小明的父母在參加了60天的教養計劃之後,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明爸爸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明白了自己對於妻子和兒子的重要性,於是嘗試著參與其中,和媽媽一起面對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採取無條件接納與包容,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的問題,跟孩子的溝通也不再是“逼迫”、“強制”,而是平等,尊重。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從以前的“

你現在必須要去睡覺了

”變成“

我覺得你可以睡覺了,但媽媽尊重你,如果你還想繼續玩一會,也是可以的,媽媽相信你是一個能管理好自己的人。

”從“

你再不把手機交出來,我就把網斷了

”變成“

手機你自己來管理,媽媽相信你是一個自覺的孩子。

”……

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小明父母的成長和改變,儘管在前期,孩子對這些毫不在乎,甚至覺得父母在“做戲”,都是有目的的。但父母始終堅持,每週都給孩子寫一封信。

兩個月的時間,小明父母每週都會完成5個作業,反思過往不當的管教方式,並且嘗試去做出改變。孩子似乎也意識到了父母的變化,在第五週的時候主動為父母做了一頓晚餐,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吃了個晚餐。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無條件接納和包容就足夠了嗎?當然不是的,這些都是為了提升親子關係,構建良好溝通渠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

在第57天,小明給父母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寫了自己埋藏在心裡的話。而小明父母也由此才知道自己過往隨口的一句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家長非常在乎的一個問題是:小明現在有每天去上學嗎?晚上還會不會經常熬夜玩手機?

我用小明媽媽近期的反饋進行回覆:

“孩子現在跟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了,很多事情也願意跟我們講,有時我們還是會很著急他的學習和作息,但也儘量讓自己不要焦慮,我們願意相信孩子,他已經在慢慢變好了,作息和飲食都在慢慢恢復規律,週一到週五自己會早起,儘管有時候也會睡過頭,埋怨我沒有叫他起床,週末會睡到十一點多,我也願意理解他。

手機我是完全放手了,讓他自己管理,他剛開始玩得很厲害,後來他跟我說覺得整天玩也很無聊,但放學回家第一件事還是拿手機玩,通常玩一個小時就去看會書,寫作業,比以前自覺多了,最近一次考試考了班裡20名,我們全家還慶祝了一下,孩子爸現在回家也會主動邀請孩子出去打球、健身,父子倆關係比之前好了許多。感恩遇到廖老思團隊!”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心理學家李雪說:

“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當父母開始看到孩子的情緒,看到孩子的痛苦的時候,孩子的傷口其實就已經慢慢癒合了。父母看見孩子之後願意接納,就像在孩子的傷口上敷了神丹妙藥,讓孩子癒合得更快。

就像小孩哭鬧,是因為沒人看見他的痛苦,比如飢餓,比如不舒服,所以透過哭鬧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而大孩子則更多會透過“闖禍”“叛逆”來引起父母更多的注意力。

青春期孩子落入手機“魔掌”,強制打罵不管用,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正如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說過的那樣: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父母總覺得孩子有問題,不妨先探究一下問題的來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