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雞到頭禿?整理大法為你熨平焦慮

“雞娃”雞到頭禿?整理大法為你熨平焦慮

“雞娃”雞到頭禿?整理大法為你熨平焦慮

5月23日,上海召開了一場全國整理師大會。這樣一場看起來跟兒童教育八杆子打不著的會議,卻邀請了

著名童書作家、三五鋤教育創始人粲然

出席併發言。這是因為,終極意義上的整理並不只是“收拾屋子”,它還具有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深邃內涵,與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

“整理”也是兒童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恰恰是幫助兒童建設內心世界、對抗

“教育內卷”

的有效有段。不僅孩子要學,父母更要學。

1

整理第一步:

從生活圖景,到未來人生圖景

整理是什麼?

近年隨著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的走紅,許多人或許已經瞭解到,學會整理居所,會讓你對生活有全新的認知,讓精神煥然一新,變得輕鬆自信、充滿力量。但“整理”這個概念所涵蓋的內容遠遠不止於此,

在粲然看來,學習整理會讓孩子們在童年就建立起自己未來的人生圖景。

換言之,將整理融入教育和生活,會令你的人生飽滿輕盈,目標清晰可控,還能提升你的自信和價值感。

童年時的粲然夢想自己長大了會是一個美女。她想象中的美女,房間裡亂亂的,有很多包包,漂亮衣服散落在各處。這就是她為自己規劃的

第一個人生圖景

面對這個最初的夢想,粲然反思道:“我小時候,社會到底對我做了什麼?會讓我對未來有這樣的想象?”這讓她覺得,整理和兒童教育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底層邏輯的相似點:

你的人生圖景到底是什麼?

從這個角度,劉禹錫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弗吉尼亞・伍爾夫渴望的“一間自己的房間”,也是一種人生圖景。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

2

整理第二步:

清晰有序,從內捲走向新世界

做了十年兒童家庭追究,在兒童教育機構一線,粲然曾和無數孩子的父母談心,發現大多數媽媽都充滿焦慮,覺得孩子什麼都缺,什麼都要跟別人比,要拼命“雞娃”,用補習和課業填滿孩子所有的時間,自己的時間精力也隨之大量捲入。所謂“教育內卷”就這樣形成了。

但事實上,儘管媽媽們想要不停爭奪所有的資源,卻並不真的知道要用這些資源來做什麼,也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是不斷地把外面的東西帶到生活中,也使得自己處於持續的焦慮之中。

著名教育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本科顧問和新生教務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其著作《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提到:對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事情是掌握生活技能而不是追逐那些教育資源。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去尋找他內心的圖景,這個圖景只屬於他個人,由他自己來塑造自己的生活空間和心靈居所。利思科特-海姆斯的話讓粲然認識到,

兒童教育和整理是一模一樣的情況——都是去尋求構建一種清晰有序的、適於自己的人生圖景。

因此,整理本身,就是謀求成長。對教育者來說,

整理是反內卷的

,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認識自我,去尋找成長的新賽道。

3

整理第三步:

整理術,可遷移的自我認知

整理術的核心要素是

識別、歸納,排序

,以及抉擇

,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對人生的規劃也是如此。

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我——我是誰?

我有哪些特點?我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我真實的需要,而非他人強加於我的需要是什麼?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內在,是人擁有真實自我的第一步;一個人的自我只有被如實呈現,他的人生規劃和成就才會具有意義,生活價值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自我意識不清晰完備的人,往往會順應他人的要求去生活,內心衝突混亂,難以明白自己的真實所需,進而無法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圖景。

因此,孩子透過做家務、打掃佈置房間,乃至於做功課,就可以學到非常有用的整理技巧:識別、歸納以及取捨。隨著成長,在管理自己的情緒、安排自己的生活時,他們漸漸會發現,這些事情的根本邏輯和技巧與整理房間是一致的,都是從認知排序,再到抉擇取捨。

“雞娃”雞到頭禿?整理大法為你熨平焦慮

在很大程度上,

人的內心與現實的居所是互相對應的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但能反映出他的性格,還折射出他與外界的關係。我們可以想象,假如內心是一個居所,那麼它最好是整潔有序的,我們清楚地瞭解室內有哪些物品,並按照自己的喜好擺放它們。我們的這一居所既對他人友好開放,又有僅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適於靈魂棲居。然而要想建造這樣一個理想的內在居所,就必須習得出色的整理技能和優良的整理習慣。

4

整理第四步:

“斷舍離”,讓人生各安其位

日本廣告設計界大咖佐藤可士和(被稱為“拯救優衣庫的男人”)在他的著作《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中,曾一針見血地說明了整理術的核心:

整理的終極問題是捨棄,而捨棄是與不安的鬥爭。

“雞娃”雞到頭禿?整理大法為你熨平焦慮

這一論點正與粲然所言

“教育內卷是因為家長沒有學會斷舍離”

不謀而合。

父母們要想不被“教育內卷”捲到迷失,就必須學會與自己內心的不安作戰,窮追問題本質——你到底希望孩子實現怎樣的人生?孩子自己又想有什麼樣的人生?要知道,正如室內雜物眾多會導致注意力渙散,

太多的教育資源堆積的後果同樣會導致遠景失焦。

而一旦你找到了自己內心的秩序,就會驀然發現,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切各安其位,你和孩子彼此都能感受到屬於自己的、前所未有的自由。

整理術看似家務小道,實際上真的可以運用在人生的各個層面。這是因為,

整理的本質就是,清理出眾多資訊之間的因果關係,匯入自己的觀點,既而匯出遠景,令事物呈現出應有的面貌。

無論是打理生活,還是應對工作、思考教育,如果我們時時保持警醒,問問自己:“什麼才是這件事應有的面貌?”那麼,我們就會常常保持尋找遠景的積極態度,理清因果,戰勝不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THE

END

教育內卷,如何破除“秘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