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說到阿德里安·布勞迪,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到《鋼琴師》,一個孩子似的大哭著走在破落不堪的街道上的猶太身影就會出現在腦海之中。

阿德里安就是飾演《鋼琴師》中主角席皮爾曼的實力派演員。

他的實力和演技並不是隨便說說,他出演過多部像《金剛》、《1942》的經典電影,更征服了奧斯卡等一系列重量級獎項。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細心地人們在他出演的電影名單中,很容易就能發現,他參演的電影有很多都是帶有強烈的反戰色彩。

原因似乎就是因為了解了身為猶太人的祖父母,在當年的大屠殺中的經歷,親人的苦難讓他想要用自己力量去宣傳戰爭帶來的傷害。

不過在2011年,阿德里安主演的劇情電影《超脫》上映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在電影中飾演一名老師,故事講述的是他在一所落魄卻又無人管理的學校教學的故事。

到底是怎樣的故事打動了阿德里安,讓他放棄了其他電影的機會?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幫助下的改變

亨利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有著優秀教育天賦的老師。

因為要照顧身患老年痴呆的外公,他不得不來到一所離醫院很近的學校任職。

他所任職的學校是州里數一數二的“差”。

學生從不學習,每天的任務 只有玩樂。

在學校待夠了時間,就離開學校開始更為瘋狂的娛樂生活。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無人管控的生活讓學生在學校裡目中無人,我行我素。

所以,在剛剛入職的第一天,班上的兩名學生就和亨利起了衝突。

事實上,學生目無尊長隨意頂撞老師卻沒有絲毫慚愧,這樣的情況並非只有亨利遇到了,在這所學校任職多年的老師早就已經習慣於這樣的事情。

有的孩子會把老師擠在角落裡大罵,甚至會往臉上吐一口口水;

有的孩子會在課堂上戴著耳機躺在書桌上和朋友聊天,就算老師苦口婆心的大聲請求他們安靜聽講,學生們也不會有絲毫的迴應。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如果這樣的學校放在現實中,一定有很多人會把他們當成無可救藥的蛀蟲。

但是,在這所學校中,包括主人公在內,很多老師都為放棄對學生的教育。

他們把犯錯的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叫進辦公室,儘管學生對談話嗤之以鼻,對老師毫無尊重,老師們依舊沒有拿走他們受教育的可能。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亨利在第一節課就為學生們留了這樣一份作業,要求他們寫出一份自己葬禮上的致辭。

第二天,老師在班上念出他們的致辭,有些文字粗鄙不堪,但有些人卻在其中表達了自己對命運不公的感嘆與不滿。

在這樣一群孩子中,悲傷似乎是相通的。

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從未被人愛過,從未被人在乎過,甚至在家中從未體會到人們所說的親情。

當老師唸完這一充滿悲傷與疑惑的致辭時,所有學生都止住了笑聲,互相對視的眼中充滿了無助。

而這也就是老師留這份作業的深意,他想讓學生們明白,學校的作用不僅僅是教書,更能為他們提供直面困境的方式。

勇氣,對這些一直用憤怒和不在乎來麻痺自己、逃避苦難人生的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當這些學生第一次在生活中體會到來自其他人的善意,他們也開始逐漸接受這個從不按尋常教學方式“出牌”的老師。

亨利從不一板一眼的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選擇透過各種吸引人的方式告訴孩子們知識的重要性。

有了知識,就能擁有識別優劣的思維,而這,也是讓孩子們走出過去那種頹廢生活的唯一途徑。

電影最後,這些學生們完全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再輕視知識,不再不尊重老師。

知識讓他們變得更好了。

那個“胖女孩”的命運

電影中其實還有三條人物線,一個是亨利童年遭遇,一個是亨利在電影開頭拯救的失足少女,還有一個是在亨利班級裡的胖女孩。

主人公亨利家庭中只有外公和媽媽,但是由於外公的一些禽獸行徑,媽媽很久之前就選擇了結束生命。

而亨利目睹了意外的發生,內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這之後,他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封閉起內心。

所以,他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溫和與紳士,不過是內心封閉下的另一種解釋罷了。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電影一開頭,亨利就曾救過一個流落街頭的失足少女。

儘管女孩的一些行為為他帶去了很多的麻煩,但是似乎是因為從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母親當年的樣子,他不忍心讓女孩繼續流浪,所以他將女孩帶回了家,為他提供吃穿和住宿。

也許是在亨利溫柔的照顧下,女孩將亨利當成了自己的依靠。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而在亨利的班上,一個胖女孩同樣對亨利起了愛慕之心。

這個胖女孩在攝影上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但是父母卻從未有過鼓勵,反而一遍又一遍的嘲笑這女孩的作品,女孩只能含淚說一句:

爸爸,你真的很擅長傷害我。

而在學校裡,女孩因為體型的原因同樣沒有得到同學的尊重,為了不被嘲笑,甚至連吃飯都要躲進廁所中。

畢竟在這些不知道尊重為何物的學生眼中,沒有比看胖女孩吃飯更好的笑料了。

亨利的到來讓胖女孩看到了生活中的唯一一束光。

他對人溫柔,善良,所以胖女孩想要在漆黑一片的生活中拼命抓住這一縷光。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面對兩個女孩的接近,亨利卻表現出了反感。

所以,當胖女孩和老師表白後,亨利儘管明白這並非示愛,而是“求救”,他卻依舊推開了女孩。

同時,面對一開始就被亨利救下的女孩,亨利也不顧她的哀求,將她送到了青少年救助中心。

因為他明白,如果一個人內心本就空洞,他又要如何填滿需要幫助的人的內心呢?

三個人又回到了當初形單影隻的樣子。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胖女孩,因為那種無人理解的孤獨感似乎成了她生命的主旋律。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這部電影很真實,因為他不僅描述了被拯救的孩子們的結局,也描寫了那少部分未得到幫助的孩子的後果。

就像電影中一樣,在亨利班級中的孩子的運氣都很好,他們能在昏暗的生活中得到來自老師的幫助,從而改正生活前進的方向。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經歷的困難遠遠超過遇到的溫暖,生活的地獄模式就是讓他們走進死衚衕的原因。

儘管需要幫助,卻無人幫助,這些孩子都成了那個“胖女孩”。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寫在最後

這部電影並不像阿德里安以往的作品,中間沒有激烈的槍戰,沒有慘無人道的戰爭,也沒有充滿痛苦的尖叫。

但是看過電影后的人們,卻都感覺到了比感官帶來的刺激更為強烈的失落和絕望。

這種感覺貫穿著一整部電影,而這樣的感覺下卻是實實在在的影射著現在的一些教育問題。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在電影中,劉玉玲飾演的老師曾被學生對學習無所謂的態度激怒,她大聲哭喊著,希望學生能不再糟踐自己的人生。

她心痛孩子對未來社會的輕視,心痛孩子在未來將會和幾十萬人競爭一個最累最苦的崗位,但是老師的焦急卻依舊改變不了現狀,得到的只是學生的怒罵和摔門離開。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究竟為何會這樣?

因為真正想要為誤入歧途的學生伸出援手的人太少了。

當地領導前去學校演講,本以為他們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而來,結果卻對老師大加批評,認為學生的成績導致了周圍房價暴跌。

他不在乎學生成績,他只在乎賣房能讓自己賺到的錢。

學生的家長更加離譜,他們對孩子非打即罵,將孩子送進學校的原因就是為了把麻煩推給學校。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成年人是社會的領導者,但是在電影中,成年人卻成了社會的“奴隸”。

他們沉迷於舒適,追隨著權利和金錢,絲毫沒把孩子的教育當成要事。

一整個學校走向歧途的孩子,卻只有寥寥幾個老師在想著努力改變現狀,幫助與被幫助者的極度不平衡讓現狀變得越來越糟。

大多數人的冷漠就是這部電影的悲哀之處。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電影的最後,那個胖女孩因為失望絕望,而選擇了吃下一個畫著“哭臉”並且放入毒藥的小蛋糕。

父母的失責,老師的疏遠,社會的麻木,讓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小女孩步入了黑暗,因為她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看法,所以只能改變自己。

面對胖女孩的離去,亨利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冷漠,也許是為了補償,他又接回了被她送走的失足少女。

他希望自己可以儘自己所能幫助他迴歸正常的生活,至少這樣,胖女孩的結局不會發生在這個孩子的身上。

電影《超脫》——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不在乎沒什麼了不起的,選擇在乎才需要勇氣啊!”

這句話其實不僅是說給那些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毫不在乎的孩子們,更是說給那些一直冷漠著,從不給予孩子援手的家長、老師甚至社會上的人們。

孩子的成長是被教育出來的,他們走上歪路確實有他們自己的原因,但是其他人的所作所為同樣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