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13 拖延,孩子內心的一場戰爭

本文摘取自楊傑課程《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

咱們內在動力的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前面講到的諸多方法都需要反覆練習。如果我們把前面講的內在動力的加減法,尋找著力點,中正的拎要點、正向反饋等等都做到了,那麼就能看到孩子的轉變。

比如畏難情緒的減弱,自覺程度提高,當然如果孩子內在動力被破壞得比較嚴重,那麼走到這裡處於復甦的階段。可能還處於如下狀況: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亂做,逃避作業總是分心玩遊戲,拖延,做事沒有熱情。

這時候家長會處於兩難境地,管吧,怕拖延加重,破壞來之不易的復甦狀態;不管吧,像育兒書上說的信任孩子讓孩子自我管理,又怕行為失控,一夜回到解放前。這裡我要多說一句,信任孩子,讓孩子自我管理,最終實現自控,這只是一種可能性,其實成年人都沒辦法做到自覺,怎麼能苛求一個孩子呢?如果放手必然形成自控力的話,那麼留守兒童應該是天底下自控力強的孩子,從當今天留守兒童的現狀來看,顯然不是這樣。

透過這些年的諮詢、總結、觀察、思考,我大致總結出一條規律,如果親子關係好,孩子的基礎感覺也好的話,通常家長放手,孩子能形成自控力。相反,如果親子關係緊張,孩子的基本感覺也不好,放手的話,就如前面家長擔心的那樣,這類孩子很容易行為失控。就在昨天,還有家長跟我訴苦,孩子放手兩年,成績一落千丈,玩遊戲上癮,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拖延,是孩子內心的一場戰爭,孩子在情願和不情願間反覆掙扎,異常艱難。在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路途中,拖延是孩子必然要邁過的道門坎,這時候我們能否跨越糾結,助孩子一臂之力呢?

如果我們真的想幫孩子而不是幫倒忙的話,要給自己確定一個清晰的原則,那就是

少管貴在精準

。為什麼是少管,又貴在精準呢。這時候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可以適度放手,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如果管多了,反倒把這寶貴的自覺性破壞了,另外,

少管的話能減少衝突,能最大限度保護孩子的基礎感覺。

在少管的前提下,如果想助孩子一臂之力的話,我們採取的策略,一定要足夠精準。

這個精準的策略,要麼是攔住孩子的退縮情緒,不要讓孩子在情願和不情願中潰不成軍。 要麼是四兩拔千斤,在恰當的時刻,把孩子從不情願推到情願,輔助孩子戰勝拖延,改善孩子對具體事情的感覺。

少管貴在精準這個原則,能最大限度發展孩子的內在動力,幫他跨過拖延的門坎。

像少管貴在精準這個原則聽著非常容易但實際執行的時候這個分寸不容易把握。接下來的例子與咱們現在討論的話題完美契合,這是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一個朋友家的孩子9歲讀四年級,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拖延到讓人抓狂,吃飯慢,寫作業慢,洗漱慢,出門慢,作業並不多,但每天都要寫到深夜12點,家裡的催促聲不絕於耳。我也曾給媽媽一些建議,但因為太焦慮,實際執行的時候對孩子管理的頻率太高,很多事情的迴應都不聚焦。就在媽媽特別苦惱的時候,又趕上爸爸長時間出差,於是媽媽就提議讓我去她家住一段時間 ,由我直接來帶孩子,她只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像我這麼樂於助人的人,面對媽媽的求助,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我對媽媽說,第一天我只觀察不管理,我要了解孩子的常態,觀察了孩子一晚上,我終於知道媽媽從前的日子有多崩潰。

這個孩子從回家開始就晃悠著玩,看課外書,媽媽頻繁地提醒他都被當作耳旁風,媽媽甚至在炒菜的時候,拎著鍋鏟提醒他,依然沒用。吃飯也是心不在焉,晚上8點了,還是不寫作業,媽媽忍不住提醒他該寫作業了。這個孩子完全處於神遊狀態,坐在書桌前就開始發呆,過了好幾分鐘,媽媽又忍不住了,問他書包呢,這時候孩子才醒過來,到處找書包,開啟書包,思緒又斷了線,繼續發呆,媽媽忍無可忍,繼續提醒,找出作業來啊。找出書包,又繼續發呆,感覺發呆才是他的主業。就這麼斷斷續續地在媽媽時不時地提醒下,作業又寫到了12點。

完整觀察了這個孩子超級拖延的一個晚上,我在心中根據少管貴在精準的原則設立了一個思路。我跟孩子的約定超級簡單,我跟孩子說,“從今天開始,我來管理你的作業,每做30分鐘作業休息10分鐘,我會坐在你旁邊,順便幫你記錄你開始做作業的時間。”

當然我心裡的預想更加完整,我的預想是平時不催促,吃飯的時候增加一些說笑,調節氣氛,坐在孩子旁邊能部分地阻攔孩子走神,為了不給他太多壓力,我不盯著他,而是自己看書。

對待做作業過程中的走神,設立了一個極度耐心的提醒辦法。連續走神5分鐘,用招待費輕輕敲桌子提醒,不說話,連續走神10分鐘,用簡單的語言提醒,連續走神15分鐘用嚴肅的語言提醒。寫作業的時候記錄起始時間 ,是為了給孩子正向反饋。對於這個辦法的效果,我做了一個理性的預判,我估計,就算一切都執行到位,前兩天很難看到效果,這個心理建設非常有必要。執行的時候,果然,前兩執行的時候依然拖延得很嚴重。

這兩天特別考驗我的耐心,就說第一天吧,回家他晃悠著玩,我不說什麼,也攔著媽媽不催促。到了吃飯的時候,我給孩子講笑話,互相出腦筋急轉彎,他特別開心,還跟我猜腦筋急轉彎的比賽,感覺這時候的孩子非常愉悅松馳,當然我也會控制吃飯時間 ,我們只比平時多用了十分鐘。

吃完飯坐在書桌前,開始30分鐘的計時。這時候真正的煎熬開始了,孩子故技重演,思緒隨時斷線,拿出課本,找到作業的那一頁恨不得都得5分鐘,他翻到哪一頁看哪一頁,對於作業這回事幾乎是秒忘。我呢,嚴格遵守超級耐心的提醒方法,他一走神,我就默默地開始計時,看著小孩走神,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 又得忍著不能提醒,於是就眼睜睜欣賞他的拖延大戲。

說來也許你不信,這樣嚴重拖延的孩子,他單次走神的時長大部分都不超過5分鐘。你能想象我當時的矛盾心情,忍啊忍啊,想著5分鐘了,我終於可以提醒他了,結果人家回過神兒來了。我頓時很欣慰。然而這鬆弛的心情沒持續2分鐘人家又走神了,我的心情就跟著他的神遊起起落落。在這30分鐘裡,無論他怎麼拖延,因為我做了足夠的心理建設,因此我都沒有生氣,也沒有著急,這樣的反應本就在預料之中。

到了10分鐘的休息時間 ,我通常做兩件事情,一個是給他及時的反饋,把他相對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告訴他,比如,你這兩道題只用了3分鐘,另外就是繼續陪他瘋玩。不管他這30分鐘內多麼拖延,就讓他這10分鐘內過得很快樂,然後繼續開始下一個煎熬的輪迴。

有時候,玩得太開心,他不想寫作業,這時候我就比較堅持,不通融。他有些無奈,只好繼續寫作業。這個孩子走神的時間終究有突破5分鐘的時候,我就按之前的設定,輕輕敲一下桌子,大部分他都能回過神來。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發現,連續走神10分鐘很少見,15分鐘很罕見,從前到後也就出現了2次。當然,走神的時候,還會伴隨著擺弄小玩具,扣橡皮什麼的,我也不批評,默默收走。

剛開始一個晚上能收走一大把玩具和橡皮,這種狀態持續到了第三天,終於有所改觀。走神的頻率減少了,走神的時間也在縮短,大部分都不需要我提醒,我能收集到的玩具和橡皮也變得寥寥無幾。孩子的作業本來就不多,一旦走神大量減少,那麼作業的效率也就迅速提升,這一天他10點多就寫完了作業。這個辦法持續使用,到了第五天,他已經足夠了解我。知道我不會批評他,但也絕對不會放過他,所以人家就主動開始寫作業,再加上我的及時反饋和熱情誇獎,人家7點鐘就完成作業。媽媽說,天哪這簡直是奇蹟,居然吃飯前就能完成作業,亙古未有!

媽媽在驚歎之餘,又覺得特別疑惑,面對這種拖延,她覺得自己什麼辦法都用了,密集的催促,苦口婆心地講道理,甚至大吼大叫都沒有效果。但在她看來,我似乎也沒做什麼,就跟孩子做個簡單的約定,然後做作業的時候坐在孩子旁邊,大部分沉默不語,感覺很放任孩子,休息的時候又跟孩子打打鬧鬧,一點都不嚴肅,怎麼就能讓孩子發生這麼驚人的改變呢?

在諮詢中,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疑惑,有時候他們覺得我給的建議力度不夠,在他們看來,嚴重的問題就要下猛藥,這裡我們不妨說一說改變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大家都能注意到,

我幾乎拿掉了所有的催促。

在30分鐘的作業時間,對孩子的管理也非常剋制,如果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方式來描述,我管理孩子的總量不及媽媽的十分之一。這是在給教育做減法,減去了批評嘮叨和催促。

做減法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少管,拿掉了孩子大部分的煩躁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吃飯的時候,

十分鐘休息的時候,其實是在做加法,增加有樂趣的互動,讓孩子感受到久違了的開心和愉悅。

這個加減法的運用在共同成就孩子的基礎感覺。我們創造了一個溫度適宜的環境,給孩子支援,給了他相對自由的空間,去掉了感覺層面帶給這個孩子的阻力。

我們再來說說,策略的精準所產生的力量。少管已經去掉了孩子的大部分負面感覺,那麼我們就陪孩子一起經歷情願和不情願和掙扎。

我們把做作業的節奏設定為30分鐘,休息10分鐘,是保證孩子大部分時間在這個掙扎和努力的過程中,不逃避不潰退。而我設立的超級耐心時間的辦法,當孩子經歷長時間的掙扎,我給他一個溫柔的外力,把他拉回來,當他擺弄小玩具、扣橡皮的時候,也這樣默默地把他拉回來。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他哪怕有一點點進步,我都會給他及時反饋,這樣一個積極的推力,把他推到一個情願的一邊。

在這個拖延的大背景下,開始培養他小小的成就感,咱們前面說到,拖延是孩子內心的一場戰爭,孩子在情願和不情願間反覆掙扎,這時候,孩子內心積聚了大量負面感覺。咱們這一課講的,

少管貴在精準的原則,就是在盡最大努力不給孩子帶來負面感覺。同時用精準的方式給孩子必要的提醒,監督和推動,我們改善了孩子的基礎感覺,並且透過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給了孩子力量感。最終也改變了他對做作業的這類事的具體的感覺。

對於一個拖延症的孩子,運用少管貴在精準的原則這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