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人類的攀比心理,可謂是根深蒂固。和湊熱鬧屬於同一級別的天性,無論什麼都可以和別人做個比較。

我家車子比你好,五個輪的;他家的老公真體貼,比我家死鬼強多了;以前有兩個同事更奇葩,比胸毛多少,怎麼滴,這是要返祖啊。

適當的對比競爭,可以激勵人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而孩子最好還是別和別人家的比較,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事例:

小鵬和小飛是很要好的夥伴,兩家是鄰居,從小就一起成長,感情很是深厚。

但是,這份純真的友誼,卻在兩人上小學之後,被小飛媽媽親手給毀了。

上學之後,小鵬學習成績優秀,小飛的卻不理想。因此小飛媽媽就經常拿兩人說事。“你怎麼那麼笨,小鵬和你一起長大的,人家學習怎麼那麼好,你還好意思和人家玩?”

起初小飛也並不在意,但是架不住媽媽經常這麼唸叨,說的多了,小飛就把這話放在心上了。心想著要不然小鵬,自己也不至於捱罵。

慢慢的,就和小鵬越來越疏遠,看到他就會想起媽媽罵自己的情景。人也越來越消沉,甚至都不願意和媽媽交流,成績更是不進反退。

小飛媽媽看到兒子變成這樣,也是後悔不已。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⒈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要問孩子們最深惡痛絕的一句話,那絕對是出自父母之口的“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地,你怎麼就不學學?”這話孩子聽了能好受嗎?

孩子家家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會教。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生導師,對於孩子的不足之處,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先做做自我檢討,還一味的責罵孩子,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⒉教育要注意言詞

父母任何不得當的言語,都是在誘導孩子走向深淵。孩子會在心裡想“既然我在你心裡如此不堪,那我就壞給你看。”

是人都喜歡聽好話,孩子也不例外。很多人在外面對人客客氣氣,回到家對家人和孩子就是各種指責謾罵。憑什麼呢?就因為頭上頂著家長的名號?

父母一句隨口而出的話,都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變得自卑、自閉、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⒊孩子需要的是鼓勵

孩子的心理一旦和父母產生距離,會更難管教。他不會和父母分享他的所作所為,反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

越是想要孩子優秀,就越要多多鼓勵。我們都是從小時候過來的,得到家長一句表揚,可以高興一天。

事無大小,只要孩子做的對,父母不要吝嗇讚美的話語,他會做的更好。犯了錯也不要大動肝火,放平心態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以後該怎麼做。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以什麼態度面對孩子

1)父母要看得到孩子身上的長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其閃光點。不要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比,那永遠都比不過。

2)杜絕自己的攀比心理

人無完人,父母應該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完美。面對孩子的不足之處,要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引導,而不是用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的孩子施壓,會起反作用。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良好的性格,可以提升孩子成長的上限,父母越誇獎,孩子就會越願意進步。每一次進步,父母都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4)父母也要反省自身

當父母的都不容易,別人家孩子那麼好,你怎麼不給別人換換呢? 不還是捨不得嗎?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沒必要和別人家的比較。父母怎麼種的樹,孩子結的什麼果,要多從自身找原因。

孩子不是父母和別人攀比的資本,教育請遠離“別人家的孩子”

結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父母看孩子甚至有些刻板偏見。做的好的地方沒有誇獎,但凡犯一點錯,立馬上綱上線,這樣教育怎麼能培養出好孩子?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鼓勵,你會看到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