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孩子對待世界的方式與父親密切相關,父親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六歲以前母親為主,青春期的父親為主”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母親溫柔的包容和呵護,而是更強大的力量去約束和支援他們的快速成長。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象徵著力量、勇氣、果斷和毅力,自然代表著獨立、規則和責任感。孩子進入青春期,父親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基調。

父王的威嚴,決定孩子做人的底線

對人類行為的研究表明,勞改場所80%的少年犯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親的關注。他們要麼不和父親住在一起,要麼得不到他的愛。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父親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道德約束的力量,為孩子做人劃定底線。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看過一條新聞: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個10歲的男孩因為在校車上欺負同學被司機趕出了校車。

作為懲罰,他三天不允許坐校車上學。

這件事被父親知道後,父親沒有打罵孩子,沒有向學校求情,也沒有自己開車送孩子上學。

他命令兒子自己跑去學校一週。

而我爸每天開著車,跟在孩子後面。即使外面下雨,他也不會讓孩子們上車。

父親說:“他開始欺負人,我不能容忍,我永遠不會原諒!”

因此,犯了錯誤的孩子不得不揹著書包,步行去將近2公里外的學校。

經過一週的懲罰,孩子們不僅不再欺負同學,甚至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在合理和不合理之間來回搖擺。

一個錯誤的行為,如果沒有人去勸阻,從長遠來看會成為一個定時炸彈。

因為媽媽天生軟,孩子一犯錯就容易心軟被慣壞,所以控制慾很小。

只有在掌控一切的父親面前,孩子才會恭敬害怕,會不自覺的剋制自己的壞脾氣。

正如弗洛伊德曾經說過的:

“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力於一身的超人。”

因為父親會從規則出發,壓制孩子的破壞性和攻擊性。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可以用自己絕對的威嚴約束孩子的錯誤行為,塑造孩子的三觀。

所以,父親的角色在青春期階段很重要。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父親的洞察力,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

在網上看到網友的故事。高三的時候學習成績一般。

爸爸想給他報一些補習班,希望這樣能稍微提高一點成績,即使以後拿不到本科,至少能考個好一點的專科。他不想,因為覺得上大學是浪費錢,不如直接出來工作,混點經驗。

所以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對父親說:“我從大專出來,別人有好幾年的工作經驗。那時候我得沒學歷,沒經驗,沒工作。”

只有初中學歷的父親沒有嘲諷他,而是幫他休學了幾天,帶他去了工作的地方。

是工廠。爸爸的日常工作是包裝流水線上的一切。

第一天,他覺得父親的工作太簡單了,只是機械地重複了幾個簡單的動作。

但是第二天和第三天一直這樣,他受不了。

第四天,父親什麼也沒說,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去吧,你上學要遲到了。”

這是他第一次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一條更好的道路。

於是他回到學校,開始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一所不錯的本科院校。

現在他在一家大公司實習,跟著一群厲害的前輩,看更大的世界。

我記得著名心理學家斯潘塞說過這句話:

“父親是孩子們通向外面世界的嚮導。”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當他們準備接觸更廣闊的世界時,父親能提供的資訊比母親更多。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

這個14歲的男孩不想上學,所以他父親辭職了,陪他去了中國。

父子倆開著房車,從丹東東港出發,體驗洛陽和Xi的生活。

在50天的旅途中,爸爸帶著孩子去了更遠的地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旅途結束,回家後,這個曾經厭學的孩子說:

“即使學習很苦,我也會強迫自己吃這種苦。”

一次旅行改變了孩子們的人生觀。

父親的眼光和模式衡量孩子未來的生活尺度。

他給孩子一個榜樣,一個願景,一個信念,一個內心的力量,讓孩子看得更遠。

他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路標,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為他們指明方向。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父親的言行,決定一個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些調查統計顯示:

50%的大學生認為父親的形象、愛好、興趣對自己影響很大。

60%的大學生認為父親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他們的榜樣和堅強的性格。

30%的學生認為父親的言行影響了自己的成長,甚至認為自己是父親的翻版。

孩子在青春期需要一個父親,因為他們需要向父親學習為人處事的方式,模仿父親的行為,讓自己變得穩重。

知乎的一個網友說,他是因為父親的言行才學會做人的。

有一次吃飯,他讓媽媽幫他吃飯,他繼續吃蔬菜。靜靜地坐著吃飯的父親突然很嚴厲地不喝了,說:“我媽停下來幫你填飯,你卻一直吃。這是不尊重的表現。”

當時他正處於青春叛逆期,他不同意,回答說:“如果有大事,我以後就叫老婆來幫我做飯。”

結果他爸不但罵他,還打他,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寫檢討。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應該充分尊重別人做出的任何貢獻。

還有一次,他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書。

因為太以自己為榮了,不僅不道歉,還出言不遜,說我同學跟那本書一樣垃圾。

於是兩個人打了起來,最後把父母叫了過來。

父親沒有當眾打他罵他,只是低頭向同學和父母道了歉,什麼也沒說。

回到家,父親問他為什麼不為做錯事道歉。他說:“大人,道歉是多麼愚蠢!”

父親說。

“你認為可敬意味著你很強大?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做錯事,敢於承擔。”

從此,他漸漸知道了一個人應該承擔什麼。

著名心理學家格迪說:

“父親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有培養孩子的特殊力量。”

從孩子到成人,父親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個好父親可以教孩子如何成為好人。

英國著名作家哈勃克說過: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父親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路標,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給孩子指明方向;它也像一個指南針,及時將偏航的孩子拉回軌道。

也可以說,父親是孩子的教科書,是孩子的指南。

做一個好父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父親是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幫助。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以下七點建議適合有青春期孩子的父親。

1。以各種形式交流。

現在隨著社交軟體的普及,很多孩子會把社交活動轉移到社交軟體上。

有時候,那些不好意思說的話,可以透過社交軟體更好的表達出來。

2。知道孩子喜歡什麼。

父親和孩子很難溝通,往往是因為不瞭解孩子的喜好。

一旦你知道了孩子的喜好,你不僅可以談論他們,還可以加入他們的圈子,成為他們的夥伴。

3。支援孩子的活動。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參加越來越多的活動,如畢業典禮、同學聚會等。

這時,父親需要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援,這可以幫助孩子擴大社交圈。

4。尊重孩子的隱私。

大一點的孩子更注重隱私。

監管過度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

5。儘量不要在別人面前指出並糾正孩子的錯誤。

人們不教他們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視自尊。只有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孩子以後在教育的時候才更願意去傾聽。

6。不要告訴或暗示你的孩子你的父親永遠是對的。

父親的絕對正確,在和孩子有摩擦的時候,無異於否定和貶低孩子。

這樣不僅會傷害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

7。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青春期其實是孩子成年的過渡期。

在這個階段,他們應該嘗試新的東西,犯一些錯誤,然後他們在未來就會順利進行。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為什麼要更努力?

這七條建議雖然說起來簡單,但他們父親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一個孩子只長一次,青春期是決定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的關鍵階段。

父親的言行會引導孩子走向相應的人生,並悄悄影響孩子的人生。

願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開啟父親人生新階段的好鑰匙。

也希望每個父親都能教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