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女性也不用親自懷孕了?

科學家們提出了人造子宮的設想,人造子宮是透過模擬哺乳動物子宮和卵生動物卵的條件,使受精卵在人造環境下發育,從而擺脫對母體的需求。目前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未來人造子宮應用的路還有多遠呢?

早在1923年,霍爾丹在劍橋大學舉行的一次講座中首次對人造子宮進行深入探討後,各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胚胎脫離母體生長的可能性。1954年,伊曼紐爾·格林伯格首次設計了人造子宮的裝置並申請了專利。設計包括一個用來放置充滿羊水的胎兒的水箱、一個連線到臍帶的機器、血泵、一個人造腎臟和一個熱水器。這僅僅是一個粗糙的設想。

未來女性也不用親自懷孕了?

2021年3月《自然》雜誌釋出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最新研究,該研究利用“人造子宮”,成功培育出數百隻小老鼠,且小鼠所有器官發育指標都正常。研究團隊從母鼠體內提取出孕育只有7.5天、出現內細胞團分化、形成外胚層和原始內胚層的胚胎,此時胚胎僅由250個細胞組成。將胚胎置入“人造子宮”環境中,“人造子宮”包含保溫箱、營養物質和通風系統等部分。看似簡單的構想和操作,從概念到成功運轉耗時7年。

未來女性也不用親自懷孕了?

雖然人造子宮已經取得不錯的進展,但從技術層面看,人造子宮現在還非常不成熟,類似“卵化器”,只能在孕育的最後階段,發揮子宮的部分功能,提高早產的存活機率,這些並不足以支撐整個生育過程。

未來女性也不用親自懷孕了?

人造子宮面臨更多的倫理爭議。人造子宮是解決早產兒存活率的問題,給不孕女性提供生育可能?還是用來方便不想“親自”孕育的女性?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倫理學上的思考及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