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文/景月育兒筆記,本文為作者個人原創,歡迎點贊和分享

現在很多的父母不懂怎麼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以及正確的教育,導致很多孩子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性格上的缺陷。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有很多父母因為一些網路上的教育方法,覺得應該給她/他安全感就需要寵她/他,有的父母覺得需要鼓勵,有的父母覺得需要磨練,其實實際上都是很片面的,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把所有對的教育的方法結合起來也很難教出一個完美的人。

有的父母只覺得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其他的隨她/他心意就行,快樂就行,這可能就是跟多人所說的溺愛,讓一個孩子沒有缺少安全感,所以就有很多人以自我為中心,就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公主病”,但是很多的父母只希望孩子開心,那就是他們希望的。

有的父母則覺得人生不能一帆風順,需要磨練,才能成功,有的人她/他的一生在她/他自己眼裡就是一個可悲的人生,這也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而且多數是女孩子,在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女人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存在,一直延續到現代,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間都是這樣,重男輕女,自卑的性格,先天的性格缺陷導致了她/他們悲慘的人生。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我不行,我不敢,我做不到”。她/他們給自己心理暗示。“好的,可以”她/他們不敢說不,因為自卑,因為害怕讓別人討厭自己,害怕被排擠,被看不起。

2019年一部以原生家庭為題材的電視劇《都挺好》火了。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劇中的蘇明玉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父親懦弱無能大哥滿心學習,二哥恃寵而驕,而她從小受到不公平待遇,導致她脫離家庭,嚮往自由的她憑藉自己的努力,也遇到了她的“伯樂”。在她遇到“伯樂”之前她一直被否定,她成績優異,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她從小就努力的想證明自己,想改變媽媽的想法,成績優異,卻一直不被認可,但她沒有因為不被認可而否定自己,才讓她走向成功。

她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活在否定中,如果心靈脆弱一點,或者如果沒有遇到“伯樂”實現人生的轉折,那麼她的結局會非常悲慘。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一個人總被否定,被打擊,她/他就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被別人否定不可怕,被自己否定才是最大的問題。這部劇很真實,它直接揭露了中國傳統式家庭裡的矛盾,打破和諧的外殼,看到本質的殘忍,扭曲的現實,會有人說“這不是正常嗎受不了打擊怎麼成材” ,“想成功怎麼可能不經歷磨難”但是像蘇明玉一樣的人能有多少,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打擊,早早地否定自己,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也有很多人覺得這個結局不滿意,他們不希望蘇明玉原諒父母,但是蘇明玉她就是因為缺失親情才悲慘,除了這個,她的人生已經足夠成功,她需要的是家,是溫暖。她也不是原諒,而是緩解。最後的結局也是對她來說最好的結局。

育兒中,比溺愛更可怕的是否定,父母要從性格入手

或許電視劇離我們太遙遠,或許它是虛構的,但它能給我們最真實的直擊心靈的解答。有一個初中生,女生,家庭條件不好,家裡有個姐姐,因為是兩個女孩,出生就面臨著要被送走的局面,因為她媽媽不同意,才被留了下來,隨之而來的是惡劣的婆媳關係,然而父母必須要去外地掙錢維持生活,只能把兩個女兒交給奶奶撫養,奶奶家裡還有奶奶的另一個兒子家的一男一女,她們倆從小就活在偏見裡,他們一家人都不得老人喜愛,直到弟弟出生,家裡添了男孩,爺爺奶奶終於他喜笑顏開,即便是這樣,她還是一樣不被爺爺奶奶喜愛,從小家裡有零食都是留給弟弟,只要被發現她偷偷吃,免不了是一頓斥責,在這種情況下,她的父母還是選擇打擊她,想讓她成長起來,堅強起來,現實卻恰恰相反,這樣的打擊讓她從小就不認可自己,膽小,長大後依然排斥家庭,迴避家庭,渴望獨立自由。家庭讓她感受不到溫暖,感覺不到愛終於在一次激烈的訓斥之後,她承受不住了。

作為父母,關於子女的教育問題,不能考慮的太過於片面

,不是所有的打擊都能讓孩子經過磨練變得堅強,學會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當她/他懷疑自己,想否定自己的時候,就需要鼓勵他,肯定他,找到自己,感受自己,告訴她/他,只要方向對了,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