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袁隆平爺爺仙故,全球華人悲拗,紛紛以自己的方式祭奠和緬懷,其實我覺得最好的回報,則是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糧食,還有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珍惜糧食”的重要性和習慣,便是對爺爺最大的慰藉,況且如今中國正開展“光碟行動”的全民活動~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食物的溯源

食物的追根溯源對於孩子們很是陌生,現在的家長只會口頭一遍又一遍的老掉牙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唸咒語似的為孩子灌輸此觀念,但是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謂是微乎其微,只是流於象徵性,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理解食物為何不該被浪費,雖然沒有機會深入田間地頭觀察食物的成長,但是可以藉助書本上的知識讓孩子意識到習以為常的食物到底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背後的繁複工序以及辛苦汗水,牽扯到哪些環節。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汗水,進行正確的食物溯源,一層一層拋開攤在孩子面前,讓孩子認知到食物之美,以及飯桌上美好的食物的背後牽扯的人力之廣,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盤中餐》

以二十四節氣為記錄線索,將中國最傳統的水稻種植和加工方式以及少數民族的特殊農耕文化透過畫面呈現出來,用繪本記錄過往,讚譽悠久的中國農耕文明,讓人們認識盤中餐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艱辛。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中國農業社會數千年不斷的迴圈。雨水準備秧田,驚蟄播種,立夏插秧……在農民的悉心照料下,水稻一天天長成。

一粒米的生命之旅,當用科學的精神、敬畏的心講述。種子萌動、幼苗新生、秧苗長成、分櫱拔節、抽穗揚花、稻種完熟,一顆稻種的四季脫變彷彿是一首對自然的永恆讚歌。

《大自然中的美食》

這套繪本是日本的中山章子領銜主編,攜手日本豆腐合作社、東京都農林水產振興財團、靜岡縣農林技術研究所等諸多食品行業權威機構聯合編寫,專門為解決3—10歲孩子對食物的好奇而量身打造,這套書也是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大自然中的美食》系列圖畫書共5冊:《大豆!變身!》《大米哪裡來》《蜂蜜做好啦》《牛奶大變身》和《最愛巧克力》,每一冊都圍繞一種孩子熟悉的生活美食而展開。香噴噴的大米飯、甜滋滋的蜂蜜、濃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變的豆製品,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是用什麼做成的呢?這套新穎的美食科普繪本,透過真實照片與趣味手繪,展示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美食從生長到製作的全部過程,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食物的由來與製作,輕鬆幫助孩子透過最熟悉的食物接觸自然,解答好奇寶寶的疑問。透過美麗的照片給孩子必要的食育,讓孩子擁有擁抱自然的能力。

《謝謝你,好吃的麵包》

我們每個人都吃過麵包,那麼麵包是用什麼做成的呢?一顆麥粒需要經歷哪些過程才能成為食物?從播種、生根、長出子葉,再到成為穗子飽滿的小麥,作者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圖畫向小讀者完整展現了麥子的生長過程。但光是麥粒還不行,想要做出麵包,還需要經過好幾個步驟,農民伯伯們要收割、脫粒、磨麵粉,媽媽要和麵、烘烤……看起來稀鬆平常的食物其實是來之不易的。在讓小讀者瞭解穀物生長過程的同時,更能讓孩子們學會感恩自然的饋贈和人們的辛勤勞作,從而更加珍惜食物。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金牌科普繪本《一粒種子的旅行》作者安妮·默勒,暢銷經典《小兔波利品格養成系列》作者布麗吉特·威寧格聯袂之作!

從土地上到餐桌前,跟隨食物的“成長鏈”,看小小麥粒如何變成大大的麵包!手繪與拼貼結合的繪畫方式,簡練的語言,充盈自然之感的畫面,生動完整地展現麥子的生長過程,讓孩子感受從種子到食物的生長奇蹟,感受自然中生命成長的力量。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感恩自然的饋贈!

《用什麼做的呀》

這本繪本風格可愛,有趣好玩,以食物為主題,把完整的食物完成細分,簡單明瞭的看懂哪些食物是哪些成分組成的,引導孩童思考食物是由哪些食材所組成的呢?24頁的圖畫書,5個主題,從還原、分析的角度,– 飯糰、漢堡、拉麵、餃子、冰淇淋,插圖裡除了有美味的食材,還有好多動物們幽默又可愛的表情和動作,藉由跟著小動物們分析食物的食材內容瞭解組成的概念。一場從生活中開始探索的旅程,正等著您和孩子一起參與!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食物的愛惜

現在的小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有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獨寵,也有爸爸媽媽的愛,況且如今並不缺吃少穿,生活條件也比較殷實,東西壞了再買新的。舊的還沒壞新的一個個就補充上。東西不愛吃就吃愛吃的。如今世代的孩子,身處在琳琅滿目的環境裡,到處都是觸手可及的便利,咬了一口的食物自己不喜歡的味道,便隨之丟掉,或者由大人來收拾殘局,這樣的行徑並沒有什麼不妥。習以為常。

“珍惜”這倆字彷彿已然不存在,對於現世代的孩子很是陌生的詞彙;於家長而言,只管滿足孩子的慾望,凡事都提供最好的,只要孩子滿意。快樂即可,不強迫孩子接受不喜愛的東西,因為現在條件便能輕鬆滿足孩子,不再像父輩那樣條件不充分,忍飢挨餓的境況時有發生。家長們也不想孩子擁有父母那樣的窘迫體驗,所以也沒必要非要培養孩子的珍惜和節儉的習慣~

但是,家長們忽略了一點哦,孩子總會長大的啦,培養節約和珍惜的習慣,不完全是節儉喲,最大的一點便是這種“愛惜”的美德,是進一步發展成懂得感恩的心,孩子總歸會長大自力更生。面對困難,你能想象如果在溫室裡的花朵那般,接受社會的種種考驗?所以好習慣便是唯一的將來面對社會考驗的為人處事的基石。

《怕浪費婆婆》

小時在飯桌,我們常常被長輩要求“吃乾淨”,傳統美德得以一代代延續,那時候物資並沒有現在這麼充裕,現在換我們咯,不過現如今的環境大相徑庭,現代生活物資較充裕,獲得也較容易,小朋友對擁有的物品常有不珍惜的情形發生,相較於過去這般嚴厲的告誡,這本書的作者用心的提筆作畫,創造了這位看起來有點說教卻非常具有親和力的怕浪費婆婆,用智慧與「MOTTAINAI!(真是浪費~呀!)」的口頭禪,有趣的傳達了惜物的真諦。比如吃飯什麼是“吃乾淨”的表現呢?且看怕浪費的婆婆的示範教學吧!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本書以幽默逗趣的筆法將惜物的觀念巧妙植入小讀者心中,主人翁老婆婆誇張的肢體動作,讓原本嚴肅的主題頓時變得輕鬆逗趣,而本書製作的方法亦十足環保,作者把舊紙袋再利用,在上面畫好圖,然後剪下來,一張一張的貼到厚紙版上,印刷成書。充分將惜物的觀念跟現實生活做最貼切的運用與結合。

《我會好好吃飯》

《我會好好吃飯》以鏡面式插圖的創意,採用上下故事並行,下圖有講這種情形的解決方法,一本書,雙故事,一同讀!對話方塊的呈現形式,則讓閱讀像看卡通一樣好玩,圖中細節能讓孩子盡情探索。透過輕薄有趣的繪本,清楚闡述上述原則、別具深意。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

這繪本,家長們也可以集思廣益,看看要怎麼解決這個難纏的吃飯問題~

《誰吃了我的粥》

小熊家族成員眾多,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阿姨叔叔、兩個表哥……每個人都很愛他。他們去樹林裡勞作,採蜂蜜,摘漿果、栗子,小孩子就在綠樹叢中玩遊戲。一切都這麼的美好,只有一點:小熊他不愛吃粥!這可麻煩了,不吃粥,怎麼能長成又高又壯的大熊呢!小熊要怎樣才會喜歡上吃粥呢?媽媽塑造了一個愛吃粥的“魔鬼熊”,任性十足的小熊從不相信有“魔鬼熊”到開始和“魔鬼熊”爭吃粥,那麼真的有“魔鬼熊”嗎?讓我們去看看吧!

用「食物」繪本教育孩子有“糧心”便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