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有句話說得很形象:熊孩子不是在闖禍,就是在闖禍的路上。年少時期的孩子,思想還不夠成熟,做許多事情都是相對無知的。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家長只擔心他有沒有受傷;孩子無故罵人,家長只推辭他年少不懂事;孩子在外傷人,家長圓說他是被別人教唆的…… 孩子耍 “熊” 一百次,家長就有一千個理由來搪塞。

孩子有了保護傘自然肆無忌憚,等到再想管時只怕為時已晚。如果家長忽視熊孩子的任性行為,就算一時沒釀成大錯,將來遲早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熊孩子有多致命?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在撐腰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令人看了不由得大為窩火,氣的不僅是“熊孩子”們的行為,更是背後“熊家長”的無理溺愛與縱容。

這天天氣很好,在公園裡更是能看到不少人都在踏青、放風箏,要數其中一位大爺的風箏最為特別,引人矚目。

這是一個龍形的風箏,不僅體型巨大,在風中搖曳著長長的精緻龍尾,而且龍頭更是經過精心製作,十分逼真,精美無比,想必這風箏定然是費了不少的力氣和心思才做出來的。說它是件藝術品也不為過。但就是這麼一個精美的藝術品,當放風箏的大爺準備將其收起時,卻是被一群一擁而上的熊孩子給扯了個四分五裂……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其實,在大爺要收起風箏之前,由於擔心風箏會碰到孩子,就已經跟孩子們的家長提醒過,請家長們看好自家的孩子,以免出現什麼意外。但顯然這種提醒並沒有太大作用,當孩子們衝上前來動手時,雖然周圍圍了一圈的家長,可除了少數幾位有真的看住了孩子,多數家長卻只是冷眼旁觀,任憑大爺在那邊一邊控制一邊著急地喊著:“不動了不動了”“求求了”,嗓子都喊啞了也無動於衷,家長們依然是一邊笑著一邊欣賞自家娃娃的“戰鬥力”。甚至還有位家長擔心孩子太小夠不到風箏,還抱著孩子跑過去補了一把。

僅僅數秒鐘時間,這隻原本還威風凜凜的風箏就被熊孩子們扯得不成樣子。而據瞭解,這架風箏是大爺花了半年時間才做出來的,還曾拿過獎項。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這段影片被傳到網上之後,也是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一度上了熱搜。不少網友都感覺義憤填膺,畢竟就算我們可以說“熊孩子不懂事”一時好奇犯了錯也難免,但周圍的家長都是幹啥吃的?難道他們也不懂事嗎?何況大爺事先還提醒過家長們注意看管好小孩。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熊家長”在撐腰。

記得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天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可以說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上述事件中“熊家長”們的袖手旁觀、助紂為虐,其實都在暗示著孩子:我也可以。孩子們在這種“歪風”下長大,怎麼能不“熊”呢?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有擔當的家長,孩子才會更負責

孩子都有好奇心,也都會犯錯,誰家孩子小時候又沒犯錯過呢?這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家長們在遇到孩子犯錯時的態度:是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還是包庇、縱容,胡攪蠻纏?

就像上述事件一樣,孩子們看到如此精美的風箏衝上去或許本意只是想近距離地觀賞、乃至摸摸它,出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

但當這種“好奇”的行為一旦跑偏,家長們就應站出來及時制止,撥亂反正,主動承擔起作為一個家長應有的責任擔當,該賠償賠償,該道歉道歉,讓孩子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併為錯誤負責。

而不是明知不對,還一味縱容、包庇孩子,給孩子一種我這麼做是被允許的、是對的,這種錯覺。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生活中,大家對“熊孩子” 一詞肯定不陌生,“熊孩子”經常用來形容歲數小不懂事,無法無天,調皮的孩子。

不清楚?那我們先來看一個“熊孩子”的例子:

對於給大樓做清潔工作的人,我們會形象的稱他們為“蜘蛛人”。

一天,一位蜘蛛人正在清洗一棟大樓的外牆,身邊的窗戶突然被開啟,一個孩子探出身子,用手裡的剪刀剪斷了用來保障蜘蛛人安全的繩索。

導致這位無辜的蜘蛛人在樓外懸掛了40分鐘,索性有驚無險,最終被消防員所救。

但這件事也讓人們對“熊孩子”的行為心有餘悸。

為什麼“熊孩子”會置別人的生命安危於不顧,執意剪斷保障生命的安全繩呢?

答案就是 缺乏規則意識。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缺乏規則意識源於觀念錯誤!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以“他還是個孩子”不想過多約束孩子等為藉口,遷就孩子任性的行為。

為何要培養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我們透過規則讓孩子瞭解事物與事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邊界。

這樣的瞭解會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從而更有力量選擇自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任何時候都替孩子做選擇、做決定,會使得孩子們習慣性地把責任遷移,覺得任何事情都有父母操心。哪怕是犯錯誤了,要負責的也是家長。

長此以往,父母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孩子的保護傘。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立刻變得獨立、有主見。但我們需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併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我不當“熊家長”,你也不能做“熊孩子”

我不否定你,但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對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專注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