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朋友家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這個年紀,正是好奇心最盛的時候,昨天晚上,她突然問媽媽: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朋友愣了一下,抱著她問道:“為什麼問媽媽這個呢?”

孩子很認真地說:“今天明明說他家很有錢,他爸爸買車的錢,比我們所有人的錢,加起來還要多呢。”

“我才不信呢,媽媽,我們家也很有錢,對不對?”

朋友想了想,沒有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問孩子:“我們家也有一輛車對嗎?”

“也許沒有消防車那麼大,也沒有明明他爸爸的車那麼貴,但足夠你、爸爸和媽媽一起坐著出去玩,去我們想去的地方,會很開心很幸福對嗎?”

孩子想了想,對媽媽的回答很滿意,拍了拍手,高興道:“好耶,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出去玩!”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

多年前,有一個孩子,家裡很窮,爸爸是農村小學的老師,媽媽在附近的一個工廠裡上班,兩口子的工資加起來不到一百塊。

他們住著逼仄的小平房,雖然窮,但是一家人過得很溫馨。

爸爸媽媽也很開明,孩子貪玩兒,偶爾會要一個小風箏或者小金魚,他們也都會給他買。

孩子六歲的時候,一家人去逛商場。

在這個商場的一個玩具櫃檯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其中,有一個格外醒目。

它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上面有五種顏色的按鍵,售貨員按下了,其中一顆綠色的按鍵,盒子裡開始播放“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孩子路過這個櫃檯的時候,就挪不開腳步。

他趴在櫃檯上,一眨不眨地盯著,玻璃後面的玩具,雙眼在放光。

售貨員對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介紹起了這個玩具,一邊說著一邊把剩下的幾顆按鍵,都按了一遍,一會兒播放的是唐詩,一會兒播放的是乘法口訣,一會播放的是醜小鴨的故事……

媽媽給孩子商量,如果不買這個,可以給他買十二種顏色的橡皮泥,這是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如果是以前,孩子可能已經高興得跳起來了,但是今天,他拒絕了媽媽。

那是孩子第一次看見這種玩具,他的小小的世界裡,好像只剩下這個玩具了,沒有它,他就再也不會有快樂了。

他趴在櫃檯上,一步都不願意動。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太貴了……“

“買了這個錢還夠嗎?”

“不夠,這個太貴了,買不起。”

爸爸媽媽神色為難地,在身後嘀嘀咕咕,刻意壓低了聲音,不想讓孩子聽到。

售貨員在一旁不停地說著,這個玩具對孩子有多好,可以教孩子讀詩詞和算數,還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和唱歌……

一家人在這個櫃檯前,僵持了十分鐘,爸爸沒有把,孩子打一頓然後拉走,媽媽也沒有不耐煩地,把孩子扔下自己先走。

最後,這對父母實在拗不過孩子,於是,媽媽讓爸爸決定,而爸爸決定,給孩子買這個玩具。

爸爸的決定,好像讓媽媽很生氣,在出了商場後,媽媽自己騎腳踏車先走了,讓爸爸自己帶著孩子回家。

一路上,孩子抱著心愛的玩具,跟在爸爸身後,爸爸沒有苛責孩子,也沒有說孩子不懂事,只是嘆了幾口氣。

看著爸爸的背影,孩子心裡開始後悔了。

回到家裡的時候,腳踏車停靠在院子裡,卻沒有看到媽媽的身影,爸爸進了屋裡,去安慰媽媽去了。

孩子坐在院子裡玩玩具,不敢進屋,因為他怕媽媽罵他。

過了一會兒,爸爸從屋裡出來了,說:“你媽媽哭了,你進去哄一下她吧。”

聽到這句話,孩子開始大哭起來,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媽媽氣哭。

爸爸說:“媽媽存這些錢,本來是想買一個多功能鍋的,如果有這個鍋,她下班就可以不用那麼累的去做飯了。”

“現在,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玩具,媽媽卻要繼續那麼累,這樣的結果你會開心嗎?”

孩子不知道說什麼,就是一直哭。

那個玩具,也成了他心口上的疤,他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碰過它,一看到它,孩子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恥辱感。

很多年過去了,孩子始終後悔當初沒有要那一盒橡皮泥。

一直到後來搬家,媽媽看著那個還嶄新的玩具,笑著說:“你看,當初你非要這個玩具,買了你又不玩了。”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因為想要一個東西,而央求爸媽給他買。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在孩子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他鼓起勇氣提起了這件事,因為他覺得,自己欠爸爸媽媽一個道歉。

媽媽說,她也一直記得這件事,當時她邊哭邊想,以後要努力賺錢,如果自己當時存的錢多一點,就不會發生那件事了。

爸爸說,他本來想安安穩穩地,在學校裡教書,因為這件事,他覺得自己沒能給孩子和媽媽一個好的生活,於是,才決定出去闖蕩。

這件事,影響了這個孩子的一輩子。

他在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賺錢,再也沒有問過父母要一分錢,他可以給父母買東西,也可以給自己買想要的東西。

雖然,沒再問過媽媽要東西,但是孩子從來沒有怪過自己的母親。

因為他知道,父母已經盡力地去滿足他了,他們不想讓貧窮,給他帶來不好的影響,直到他的需求,超出了他們的能力。

也許有人會說,不買就不買,買了就別擺臉色,但他從來不覺得,媽媽哭是在給他擺臉色。

因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母親的柔弱,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家裡貧窮的窘境。

他從來不後悔,自己親手揭開了父母,竭力為他粉飾的幸福景象,因為,他需要認識,隱藏在幸福之下的困窘,接受它,並且和父母一起改變它。

他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父母,沒有在他非買那個玩具不可的時候,把他打一頓拉走。

沒有在他面前說傷人的話,也沒有用宣洩自己的怒氣,來掩飾沒錢的困境。

母親在她面前流露出的脆弱,促使他學會了承擔。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現在,很多父母都像這個孩子的父母一樣,覺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我曾經見過,很多父母把生活的重擔,默默地背在身上,一味地自己承擔,然後,看孩子不理解,就繃不住負面情緒,向孩子宣洩怒氣,不能好好地解釋。

當你給他製造出,美好假象的時候,你就該知道,他會有沉溺其中的時候,我們給他虛假的美好,就要承受隨之帶來的任性。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現實中的貧富差距,都是很大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家裡,其實很窮,或者說家裡,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富有。

讓他享受了,和實際不符的家庭開銷時,孩子的消費,就會脫離家庭實際條件。

我們告訴他,家裡條件不好,並不是告訴他貧窮就要抬不起頭,不富裕不是誰的錯,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正視這件事,要勇敢面對,而不是逃避。

這個孩子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做得很完美,甚至因為這件事,給孩子心裡留下了不好的影響。

然而,天下沒有,不想給孩子幸福生活的父母,我們總是傾盡一切,把自己能給的,都給孩子,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虛假的美好,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我們總是擔心告訴孩子,自己家裡貧窮,自己家裡很普通,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做事束手束腳。

但是,我們更要明白,我們不告訴他,總有人會告訴他,父母告訴他的時候,是善意的,而如果是別人,來告訴他,可能會帶著嘲笑了。

所以,我們要選擇最溫柔的方式,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情況,因為,

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石頭裡也能長出頑強的草,但是肥皂泡裡開不出自信的花。

END

關注我,獲取更多家庭教育內容!

還有許多免費教育資源可以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