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

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

有人曾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人生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

情緒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有可能是喜,有可能是懼,也有可能是哀樂。這個東西一出生就有了,就像孩子用哭來宣告自己的降臨,並因此尋求關注與保護。情緒有好有壞,好的情緒可能會讓你做什麼事情都事半功倍,但壞的情緒也有可能讓你置身萬劫不復之地。但情緒也並不是我們無法把控的,它可能因一件事而起,也可能會因一句話而消失。

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卻經常會被父母忽視。生活中經常會有這麼一幕,一個孩子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如意而情緒失落,回到家後迎接他們的往往不是關心和問候,而是一頓狠狠的打罵。這個事件中,本來情緒失落的是孩子,需要理解的也是孩子,但往往最後都成了父母發洩情緒的契機。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當他聽到這個結果的時候肯定不會是高興的,此刻的心裡也肯定是失落的,但是成績這個事情只能證明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他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卻並不能證明他未來也會一直如此。所以我們更應該理解他,安慰他,鼓勵他,並告訴他總結過去的不足,爭取下次有所提升。但在很多父母的心裡想法卻是你都考成這樣了,你還有什麼臉來讓我安慰你,理解你,揍你都是輕的了。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洩了什麼情緒呢?我想應該是覺得孩子不爭氣,不給自己長臉,不省心,什麼都要自己管的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怨氣。最後,在狠狠的揍了孩子一頓之後,自己氣消了就沒事了。此時你會不會覺得孩子是不是很委屈。

如果這個例子你感觸不深,我們再來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因為工作業績沒有完成,不但沒有拿到應有的獎勵,還交了一部分罰款,這個時候你的心情如何?此刻你會有什麼樣的情緒不斷冒上來?是不是覺得鬱悶,壓抑,難受,此刻你是否特別希望有人理解,有人安慰和鼓勵。但是當你回家後,面對家人時又是一頓埋怨、指責和爭吵。來現在說說你的感受如何?是不是這樣說突然感覺和孩子考試失利有點相似。

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

孩子本來在自己的事情上已經情緒失落,而父母卻又一次忽視孩子的情緒,換來一頓指責和打罵。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更加小心翼翼,更加壓抑,也更加得不到進步與提升。有些孩子也會一直將這種情緒壓在心裡,久而久之變得抑鬱,消沉,甚至是放棄自己。也有一些孩子會選擇獨自嚥下這些苦楚而延續到青少年、成年,開始叛逆,反抗,易怒,同樣以暴制暴解決問題。這些原因也許都僅僅只是因為小時候的一些情緒持續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而導致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說:“以前孩子還聽自己的,現在卻不喜歡跟自己溝通,而且特別的叛逆”。這其中必定是有一些情緒未能得到很好的關注和足夠的愛,才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的隔閡。你也不要想著小孩子鬧情緒嘛!只是時間問題,很快就過去了。那你就錯了,有些情緒並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有時也會悄悄地積累而突然的爆發。這也將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很大的創傷以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

所以說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因為創傷而動搖不定,悲觀而消沉,也很容易因為不好的情緒對生活和未來沒有希望與興趣,偶爾也會把自己沉浸在回憶中無法自拔,這樣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但是也很少有人能自己從這個深淵中走出來,只有父母的愛和關注才能讓孩子的內心不斷強大起來。如果孩子失落或者哭泣,不要再一味地說:“不要哭,不要哭”。最好是陪在孩子身邊,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我理解你此刻很不開心,如果哭可以讓你好受點,那你就在我的懷裡哭一會兒吧!”等孩子發洩完後,再來詢問是否願意探討一下,我們試著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還要學著去理解他的感受,正確地引導他去表達和發洩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情緒積極、思想健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