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有題主問:

孩子的成長是不是就是需要磕磕絆絆的呢,如果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的話會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你好!我是“心融有道”平臺的Lisa。溺愛是照顧者和兒童之間的關係的一種特徵,溺愛即不公正的物質和感情給予滿足與保護。此時照顧者庇護孩子,同時也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等同:過分愛護。

溺愛的表現形式——

1、 輕易滿足,不懂珍惜。

汪佳晶是一位留日學生,2011年4月1日,因為要錢無果,在浦東國際機場連捅母親九刀,被網友稱為汪九刀。這名留學生留學5年期間,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人民幣的收入來支付。因學費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竟連刺母親數刀,母親當即倒在血泊中,險些喪命。

從小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滿足一切要求,導致孩子對父母索取無度,當父母沒能力滿足需求時,孩子就認為父母不再愛他了,心生怨恨

,養成說話做事不懂讓步、性格驕橫、目中無人等不良性格,更有甚者,當父母不能滿足他時竟然去傷害自己的親生父母。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2、 孩子做什麼都對,不辨是非。

曾經有一則新聞,地鐵站內,一個30多歲的母親帶著六七歲孩子等地鐵,旁邊一個女孩子在吃雞排,於是小孩子問女孩要吃的,女孩沒有理會,地鐵進站的時候,熊孩子突然衝到女孩身後推了她一掌,女孩差點摔下站臺,幸好旁邊一起等地鐵的人反應及時把她拉回來了。熊孩子的母親看到後馬上拉著孩子擠上車走掉了,連句對不起都沒有。

如果不是旁人及時拉住女孩,這又將是兩個家庭的悲劇。

這個“地推娃”明明犯錯,家長明知孩子有問題,卻不肯承認,也不批評教育,導致孩子沒有是非觀,思想混沌,不知對錯。

長此以往,只會鑄成大錯,後悔莫及。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3、 包辦代替,缺乏責任心。

不管孩子多大,家長總把他當作長不大的孩子,包辦代替。這種做法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導致其缺乏責任心,依賴他人。

長此以往,長大後很可能變成“巨嬰”。現在很多媽寶男就是這樣養成的,孩子雖已結婚生子,但是還是時刻經濟上精神上依賴父母,導致父母晚年,仍有巨大的經濟壓力。

4、 當面袒護,仗勢欺人。

“熊孩子”背後都有個“熊家長”,而“熊家長”以前很可能就是“熊孩子”。有的家長本身在成長過程中就缺乏規則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蠻不講理。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印刻在孩子心裡,長此以往,孩子也會仗勢欺人。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那如何辨別是否有溺愛現象?很簡單,兒童教育中有一條區分溺愛的教育原則,那就是:

“家長是否替代孩子做了本應屬於孩子的事”

。“溺愛”並不是過多的愛,而是錯誤的教育方式,與“愛”無關!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只有正確的區分“愛”與“溺愛”,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愛,讓我們用更多的“愛”來溫暖孩子的成長,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更自信,溫暖,陽光,家庭事業也會更容易成功。

我們如何愛孩子呢?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01

請所有的父母“懶”一點。只要孩子年齡階段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並且要求他幫助媽媽做。

02

請父母“自私”一點。如果你很累,你可以不陪孩子玩;如果你很“窮”,你可以不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如果你“生病”了,你可以要求孩子的關心;如果有“好吃”的,你可以先滿足老人或者自己,有剩餘的再給他……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不僅是溺愛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03

請所有父母“嚴厲”一點。如果孩子有任何“以下犯上”“頂撞長輩”的行為,一定要狠狠教訓。

04

也請所有的父母“感恩”一點。透過自己孝敬老人的言傳身教,把感恩教給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下孩子只是第一步,如何教育好孩子才是重中之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讓孩子有幸福人生,對父母來說也是在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所以每個父母都要慎重,在教育孩子上多花點心思~

祝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教導成小天使!有問題可以繼續和我溝通!

(原回答在“心融有道情感”微博賬戶可見,“瞭解更多”直達並可收穫更多情感心理小技巧~)

心融有道顧問 一諾

致力於家庭治療、婚戀情感與人際溝通 · 心理諮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