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許多家庭生養孩子,在進行教育的同時,也很希望孩子在長大之後,能承擔起養老的責任,可以照顧到父母。只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法預測在父母老了之後,是否有

孝順

的心意。

有一句俗話叫做

“三歲看到老”

,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作為家長的確要從小培養孩子,予以正確的指導。須知,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口頭禪,也會讓孩子走向歧路。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今年三歲的壯壯,已經能說不少話了,但因家人的溺愛,平日裡的性格比較驕縱,受不得一點兒委屈。有一天跟父母出去逛超市的時候,看到賣玩具的地方,壯壯便走不動路了。

可是在前一天,家裡剛給買過玩具,因此父母沒有同意壯壯的要求。與此壯壯立刻坐到地上大哭了起來,一邊哭還一邊說:“我才不管,我就要,你趕緊買去。”後來,受不了孩子哭鬧的爸媽,還是敗下了陣來,將玩具給買回了家。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這種縱容的做法,其實並不可取,但架不住有些家長總是想把好的都給孩子,忽略了日常的教育素養,甚至會導致孩子長大之後,對父母毫不尊重。

而且,在孩子小的時候,內心世界並不複雜,說出來的話大部分都是真實想法。如果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那麼在長大了之後,極有可能會不孝順,導致父母老無所依的情況成為常態。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一:“這不怪我,都是他們的錯”

小孩子吵吵鬧鬧是常有的事情,比如看到心愛的玩具會去爭搶,或者是遇到愛吃的東西不讓他人。無論原因是怎樣的,當父母問及孩子的時候,如果只能聽到“這不怪我,都是他們的錯”的話,應該要當心了。

經常說這句話的孩子,

性格上往往是自私的

,會以自我為中心,不和顧忌到他人感受。可能有些人會說,孩子年紀小,以後還是能改的,何必抓住一兩句話不放手。然而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任何小的細節都不應該忽視。

如果不制止孩子將責任,一味地推卸給他人的行為,在養成習慣之後,再想要去改變會很難。尤其是部分孩子長大並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對父母會很忽視,孝順的機率較大。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二:“你走開,我不要你管“

“小霸王”一樣的孩子,在許多地方都很常見,受到了長輩們的溺愛,即便有了錯誤的行為,也會被大人們“粉飾太平”,過後越發地變本加厲。

而且,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是比較衝動的一方,通俗一些的說法,就是做事不過腦子。由於

缺乏足夠理性的判斷

,所以在感情用事的基礎上,做錯事的次數也較多。

當孩子說什麼是什麼的情況,變得越發嚴重之後,稍微有些偏差,在父母勸阻無效的時候,走彎路的機率會增加,更不用提長大之後孝不孝順了。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三:“別碰,這些都是我的”

小孩子的佔有慾,通常都會很強,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沒有教育指導,連父母也不會分享。而學不會分享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小氣的表現。

家長需要將傳統的節儉與自私小氣區分清楚,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節省,但養成過於苛刻的小氣行為,讓孩子只愛自己,對父母也捨不得一分一毛,則是失衡的教育。

這類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需要他人來遷就,自己卻無法做出相同的回饋,可以用“雙標”來形容。在學不會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長大之後也很難對父母,會有孝順的舉動。

孩子從小喜歡說這幾句話,長大極有可能不孝順,你老無所依是常態

四:“有你們這種父母,我感覺很倒黴”

親子關係的維繫,需要從多個方面努力,至於說出這句話的孩子,已經開始在內心,對父母有所嫌棄,想讓這些人變得孝順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

至於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思想,不妨嘗試與之交流,對於內心深處的想法進行溝通。消除孩子對父母的偏見,屬於很重要的事情,即便有年齡、思想等方面的代購,也應當多加嘗試,而不是放任自流。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

,可以讓人得到許多能量,也會成為摧毀很多東西的“武器”。小孩子的話,作為父母也應當放在心上,並且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孩子成為有高情商的人,在未來不僅會孝順父母,也會擁有更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