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孩子的“好吃的”(一)

這幾年閒下來時,往往在含飴弄孫的時候,面對著孩子那粉團似的小臉和黑豆豆的眼睛,不知道該拿出什麼“好吃的”來討好這些巧克力,奶油蛋糕吃到膩的下下代。社會發展了,我們卻老了。老了的我們在我們所經歷的歲月裡,似乎忘記了所有的苦難與艱辛,獨獨在記憶中留存了許多兒時的快樂,這快樂當然包括那個時代留在我們舌尖上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那種作為人的最原始的味道,恐怕是現在的孩子,永遠也無法享受到的了。

那些年孩子的“好吃的”(一)

配圖 王志強

其實那個時候停留在孩子舌尖上的味道里,甜,恐怕是每一個孩子最為嚮往和喜歡的。雖然在小賣部裡也有糖賣……當然,糖在那個時代還屬於奢侈品。我印象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叫“服務社”。哦,我是軍人的孩子,軍營裡買東西的地方都叫“軍人服務社”。當然那是大一些的軍營裡才有。可我偏偏是在那個時候隨著父母從南京來到內蒙古的一個荒涼的草原?不是。沙漠?也不是。是一個離城市大約二十多里地的偏僻地方安營紮寨。那時候感覺軍營不小,高高的圍牆裡有許多的平房。多數住著戰士,有幾排住著“隨軍家屬”。印象中有二十多個孩子為嚴肅的軍營增添了別樣的聲音。

配圖 雲墨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弟弟剛剛出生還太小,我和兩個妹妹,正處於不省心的年齡。雖然我們是從大城市來的,腳上穿的小皮鞋,到了夏天會穿“布拉吉”,說起話來羞答答的。可是經過塞外的風沙洗禮後,便飛快地融入了野孩子似的快樂生活。吃,是人類的最基本,也是最本能的需求。小孩子湊到一起,靈活的腦筋似乎都用在了到處找吃的上邊。

配圖 龍洋

離軍營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靶場,在靶場的後面是一望無際的荒原。為了阻擋子彈的終點,標靶的後面是高高的土堆,只要沒有實彈訓練,那裡就是孩子們的天堂。除了抓蜻蜓,逮螞蚱之外,我們經常光顧那裡還因為那裡有一片綠色的植物,至今我也不知道這種植物的學名。當地的孩子們叫它“馬奶奶”。“馬奶奶”草長著細小的葉片,扯下來傷口處就會有白色的汁液流出。估計這也是“馬奶奶”草的由來吧。“馬奶奶”草開著米粒大的白花,果實卻是綠色的,像一個個小橄欖。嫩的時候採來吃脆脆的非常香甜。老了的果實是不能吃的,硬硬的,如嚼木屑。所以把握採摘時間尤為重要。就為了小小的一口香甜,竟讓軍營的孩子們每日裡不辭辛苦的每每光顧,以至於那裡的“馬奶奶”極少成熟過。

那些年孩子的“好吃的”(一)

配圖 薛奮成

文:寒香子